旗下微信矩阵:

BAT也留不住人了

说得直白点,房企不可能专心去做一个互联网公司。即使是抢到了互联网人才,在房地产企业里,也只是一个边缘化般的存在。
2021-04-10 08:37 · 燃财经  侯燕婷   
   

高薪挖人的消息,总是与互联网大厂紧密相连。

以前的消息,大多是某个行业的大拿跳槽去BAT,因为互联网大厂业务拓展快,边界不断扩大,求贤若渴又不惜重金,由于业务重叠严重,各大厂间的抢人大战,也经久不息。不过,近年来,风向变了,从BAT挖人,越来越常见。因为各个行业都在向互联网转型,对相关人才的渴求,越来越迫切,曾经的“多金爸爸”房地产便是其中的急先锋。

90后宋兵就在不久前离开腾讯,跳槽去了万科的万物云,职位是数据分析工程师,“月薪和腾讯7级差不多,13薪,公积金缴纳工资全额的5%,保险缴纳得比较多。”在他看来,万物云值得一去。

万科对互联网人才的渴求颇为迫切。对此,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毫不避讳。

“万科今天遇到的一个挑战,是人才的挑战,在组织适配战略情况下,人才需要先行。”3月31日,郁亮在2020年报业绩发布会上,直接发出了人才招聘的广告,“科技已经融入万科业务的方方面面,我们要跟互联网大厂去竞争人才。腾讯叫‘鹅厂’,现在我们也有品牌年轻化的尝试,就是‘经常一根筋’的‘筋厂’。”

近年来,房企的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万科更是业内较早开启信息化建设的开发商。2015年底,郁亮提出“沃土计划”,并于2016年1月份正式启动,旨在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经营效率并推动业务持续增长。2020年,万科又启动“龙抬头计划”,持续强化科技对各业务的支撑。

相应地,在人才招聘上,万科2000年开始的“新动力”计划持续至今,2007年千亿规模后还实行了“007行动”,2020年则通过“春天行动”明确战略,同时启动“猎头计划”。

“万科需要10分的人才,社会中的佼佼者。”郁亮在业绩会上对上述招聘行动详细分析,并表示目前万科专门有一个行动小组,每2天开一次人事会,保证2天之内必须给候选人回复,确保万科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在等待中下降。

实际上,不仅仅是万科,其他房地产企业为了开拓数字化业务,对互联网大厂的人才同样是虎视耽耽。如另一家地产龙头龙湖集团也在2018年成立了数字科技部(Digital Technology),并于当时举办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招聘,为了抢到人才,甚至对拿到BAT和华为offer的应届生“开绿灯”、“加价”录取。

近三年直接参与龙湖数科招聘工作的林丽对燃财经表示,龙湖数科部门招聘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主要还是从互联网公司去挖人,“我们统计过,人才来源比较多元,互联网大厂如阿里巴巴、腾讯、美团、滴滴,传统高科技公司如微软,互联网金融公司如老虎证券,咨询公司如埃森哲、凯捷咨询,此外也有产业转型的制造公司如海尔,做过数字化转型的万达,性质接近的贝壳找房、我爱我家也有。”

燃财经从猎聘大数据研究院获悉,2020Q1-2021Q1跨行业流入房地产行业的中高端人才来源行业分布中,“互联网”以14.67%的比例位于第二位,仅次于18.1%的“服务外包”,而来自“电子通信”的也有4.03%。

此外,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指出,“近一年在房地产的热招大职能TOP10中,互联网属性的职能占到两席,分别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运营的职能,占比为2.24%、2.04%,位居第八、第九。表明房地产企业比较看重互联网属性的职能,需要这样的人才加速房地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完成产业升级和转型。”

但遗憾的是,尽管房地产企业表露出了对互联网人才的趋之若鹜,互联网人需要正视的是,在房企,主业依然是”卖房子”,其他更多只是为了服务主业。

互联网人去房企

小桉是2021届毕业生,近期春招拿到华为和龙湖数科的offer,最终他拒绝了华为,选择了龙湖数科,“龙湖仕官生的offer,HR表示18薪,全包40万元以上,而华为只有20万元以上,相差很多。”尽管他有点担心龙湖的薪酬会有水分,但还是选择了这个offer,“身边很多同学都准备去龙湖数科。”

林丽表示,2018年,龙湖数字科技部门*次参与校招,时间比较迟,“互联网大厂很早就开始招聘,应届生基本都拿到了offer,那个时候大家也不知道龙湖数科,我们没办法,只能高薪挖人。”

不过,林丽表示,这两年数科部门逐渐为人所知,招聘难度会有所下降,“加价求人”的情况少了,“应届生能拿到超过40万元的年薪,说明是比较优秀的,我们给到应届生的薪酬一般没有那么多。”

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9月,龙湖“仕官生”海外校园招聘启动,*次添加了数字科技部仕官生岗位。这场招聘涉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8所美国名校,数字科技部的需求也被提前。

此后每年,龙湖数字科技部都会展开校园春季招聘、秋季招聘行动。日前,龙湖数字科技部也正在进行春招,产品经理、开发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和人工智能类、设计类岗位都有涉及。

不仅仅是校招,互联网大厂的人才,也是龙湖的目标。高薪挖人同样是他们的不二法宝。去年,一位京东金融前员工跳槽去了龙湖数科,“吸引我的主要还是高薪,HR说18-21薪,按18薪算也有80万元,我很满意。”

不管是应届生,还是从互联网公司离职,人才被龙湖数科吸引的主要因素基本都是薪酬待遇。

成都人小风在去年秋招面试了各种产品经理岗位,拿到了北京的美团offer和成都的龙湖数科offer,“美团给了28万元,还得去北京,而选择龙湖可以留在成都,薪酬35-41万元左右,我肯定去龙湖。”

实际上,龙湖数字科技部高管团队也有互联网背景。数字科技部初创时, 曾任海尔首席信息官&首席数据官、微软中国企业服务部首席技术官的殷皓就加入部门,担任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CDO);2020年3月殷皓离职,接任者则是原猪八戒网首席技术官叶萌。

林丽对燃财经表示,龙湖数科部门2018年底有400多人,2019年底则扩张到800多人,“每个月入职都有100多人,现在部门规模已经超过1000人了。”

万科2020年财报显示,截至目前,集团旗下万翼科技、万睿智能科技、深圳万物云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国家高新企业认证,万翼科技及深圳市万物云科技有限公司获得CMMI3认证,目前集团共有科技员工1022人。

为实现“沃土计划”,2016年,万科找到了时任IBM全球服务部的合伙人谢志方,邀请他出任万翼科技总经理,谢志方履职至今。

“我们需要社会优秀人才的加入,目前也有优秀人才在洽谈,这个过程有得有失,我们的高科技人才有被BAT挖回去的,当然我们也从BAT挖过来不少人才。”郁亮在2020年业绩会是如是说。

在脉脉上,一位阿里巴巴的员工表示,“万科物业科技团队来撩我。”不过最终,他没有离开阿里巴巴。

地产公司抢人难题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相中地产“金主”,行业壁垒成为地产抢人的重要障碍。拿了房企数字科技部门offer的人,拒绝也很多。

去年秋招,虫虫就拒绝了龙湖每年35万元的产品经理offer,选择了去百度人工智能部门,“百度人工智能也处于起步阶段,商业化路线还在摸索,但机会不少,核心是做商业化和增长产品,此外还涉及策略、AI语义识别,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一位资深猎头李生对燃财经表示,“房企数字化转型是个慢生意,不管是自建系统还是数字化产品外部化,不能像互联网to C业务敏捷,短期不容易出结果。技术人员不如回互联网升级打怪的市场更大。”

林丽亦承认,会从互联网公司跳槽到龙湖数科部门的,很多是因为在大厂中得不到好的机会和晋升渠道,而数科部门初期阶段机会较多,“有些人他自身能力强,但没有机会参与重要项目,没有很好的回报和晋升空间,在做的项目又获得不了很多成就感,那他就做不下去了。”

林丽告知燃财经,部门内有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他们曾经招了一位员工,之前只是互联网大厂的产品负责人,来了龙湖数科之后成为一线管理者,不到一年又晋升为中层管理者,“刚好内部有机会,他又被派去我们一个生态企业做CTO了。”

李生认为,真正互联网大厂的人很少去房企,除非年龄稍大一些。“很多大厂的人即使去了,也很难适应,因为地产企业技术岗位人才还是用地产文化在进行管理,互联网人受不了。真正能呆下去的是二三线互联网公司的人,他们找不到更好的机会,地产企业待遇也还不错,如果加班强度可承受,更落地一些。”

谈到数科部门员工离职原因,林丽表示,很多是因为无法房企数字化初期探索的“痛”,“很多人在大厂做产品,业务模式比较简单,比如在腾讯做微信,其实技术并不难。”

“但房地产的数字化就很复杂。比如想把一个拿地的过程线上化,首先要搞懂拿地过程涉及的因素,需要学习业务端的东西,财务、投资等等各方面跨界的东西,而在技术端,还要适用于产业链上下游各方,要实际应用于生产中,很难。”

一位龙湖数科在职员工则表示,应届生如果想学习互联网行业模式,还是应该去成熟的互联网公司,“但如果有大厂背景,来龙湖没什么不好,别跟钱过不去。”

他认为,去BAT肯定比去房企更有利于后续发展、跳槽,“如果在BAT的工作陷入瓶颈,去地产科技部门也不错,很多同事都是冲着高薪过来的,我是京东来的,座位对面就是原来蚂蚁金服的产品经理。”

房企数字化转型

房企跟互联网公司抢人的背后,是其急不可待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2016年,深圳地铁入主万科,郁亮要统计全国范围内万科在售的地铁上盖项目数量,结果一周过去,数据还拿不上来,怒发冲冠之下,“沃土计划”被逼诞生。

目前,万科的数字化业务主体主要包括万翼科技和万物云(万科物业,2020年10月更名),万翼科技研发了ICP(核心业务平台)、IDP(智慧数据平台)、AI 审图技术、智慧工地平台、推广数字化营销工具等BIM技术,而万物云则为城市空间服务提供科技赋能,如智慧家居、智慧小区等。

2020年,万科与微软共同发起设立 “万科未来城市实验室” ,共同研发智慧化未来城市解决方案;2021年1月,深圳市所有房屋建设类施工图纸全部通过万科AI审图系统进行审查。

燃财经查阅万科财报发现,万物云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82.04亿元,其中智慧城市服务9.91亿元,占比5.44%;社区生活服务收入9.85亿元,占比5.41%,合计19.76亿元。这两项互联网业务相关的收入首次在财报中有所体现,但相对于万科集团4191.1亿元的营业收入,或许不值一提。

2018年2月,龙湖CEO邵明晓提出了一个互联网的概念“空间即服务”,表示“龙湖要做人与空间的连接。”随即,龙湖成立数字科技部,招兵买马,当年年底甚至还将上市公司名称由“龙湖地产”更改为“龙湖集团”。

至今,龙湖财报中仍然较少提到这个部门,只是将“智慧服务”作为跟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租赁住房等相提并论的“主航道业务”。在营收方面,龙湖2020年科技收入为11亿元,这一数据在2019年为4亿元。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部门,房企仍处于投入阶段。2020年9月,万科集团副总裁兼物业事业部执行官朱保全对外透露,“沃土计划”会以公司的名义加大投入。林丽也对燃财经表示,龙湖数科部门今年仍在追加投入。

克尔瑞《地产行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房企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投入上,六成TOP50房企增加了数字化投入,其中约14家投入增加在一千万之内,16家为千万级以上,甚至有的已经过亿。其次是组织架构与团队上,九成TOP50房企把信息部作为一级部门,而2019年该比例不到四成。团队投入方面,2019年有50人以上信息团队的占三成,2020年则已过半。

报告也指出,目前,物企数字化布局则呈两极分化,八成左右TOP50物企基本还在构建服务平台,或刚刚进行单平台的数字化应用,主要以智慧安防与智慧通行为主。两成物企则实现了数字化应用的多平台覆盖,并启动了数据中台运营。

万翼科技前任负责人孙嘉曾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万科的愿望是,有一天与业内同行一起打造一个面向全行业开放的数据平台。

在《财经》对孙嘉的专访中提到,“如果说过往三年的数字化转型有何遗憾,孙嘉印象最深的是集团的互联网基因不够浓厚,业务与技术融合不够充分。至于万翼如何才能走得更远,孙嘉认为集团还需要在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现在万翼90%以上的业务都是服务万科内部公司,工资由集团奖金池拨款,并没有完全市场化。”

但目前看来,房企的数字化转型还是针对主营业务的科技赋能和内部管理的降本增效,难以达到对外输出,创造实际营收。在脉脉上,很多互联网人才都因为担心地产公司的互联网部门不稳定而止步不前,“钱给得是多,就怕给不了两年部门就没了。”

即使是万科,尽管郁亮表达出了对科技人才的渴求,但在2021的业绩会上,万科似乎对万物云等业务也没有长远规划,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郁亮说,“我们不能像中国的家长,处处用分数来限制孩子成长。我们不在乎说每门课的分数有多少,不需要给它设置特别多的考核指标,它健康地生活、工作、学习,对我们来说未来就能够承担更大的事情。”

针对万物云对标企业、是否跟贝壳找房有相似之处的问题,郁亮也只是回答,“贝壳是在定义它所处的行业,万物云也将定义自己所处的行业。”

新地产三龙头之一的碧桂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此前,碧桂园大张旗鼓地成立了数字化管理中心,2020年,碧桂园就将成立2年的数字化管理中心撤并到博智林机器人公司,首席信息官(CIO)一职位更是直接消失。

另一家曾经的地产巨头万达,其数字化之旅同样短暂。很多互联网人都对万达网科公司的故事略有耳闻,2016年,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成立,招揽大批互联网人才,但2017年底则因投资不善,大批裁员,2018年初即宣告撤并。

中原地产上海首席分析师卢文曦也对燃财经表示,“房企喜欢到处抛概念,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营业务还是房地产开发,数字化也只是为了服务主业。”

“说得直白点,房企不可能专心去做一个互联网公司。”

这就意味着,即使是抢到了互联网人才,在房地产企业里,也只是一个边缘化般的存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燃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