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风潮在科技巨头中间蔓延开。
媒体报道4月6日称,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4月9日,广汽集团表示,与华为合作开发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计划量产;小米生态链明星公司石头科技也在同日传出下场造车。
而此前只参与汽车软件设计的百度,年初也正式加入造车大军;小米则于3月30日宣布造车,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更表示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有趣的是,多家参与造车的科技公司*汽车推出时间也极为相近。百度与吉利合作的*车型预计最迟在2024年推出;小米发布的*款车预计3年后推出;广汽与华为合作的汽车预计2024年量产。在2024年的时间节点,上述这波造车新势力或迎来“神仙打架”。
“欢迎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参与造车浪潮,一起推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但汽车行业不是赢者通吃的行业,最后肯定还是要拼产品拼服务。”对于新一波科技企业造车热,蔚来创始人李斌近日在媒体沟通会上如此表示。
科技巨头造车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2021年又为何成为新一轮新能源造车的“爆发元年”?
4月10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发展角度看,科技企业此时入场时机合适。即便距离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入场已过去数年,但这也意味着新入场的科技巨头们可以避开前人入过的坑,在较成熟的赛道上与既有参与者竞争,同时拓展A级车等还未打开的赛道。
寻找新增量市场
在科技行业中,造车俨然已成为一个新风口。除小米、百度这样明确表示下场造车的企业外,还有很多并未宣布造车,但实则一只脚已然迈进汽车圈的企业。
在不断澄清造车谣言的同时,华为给自己贴上“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标签。根据规划,4月17日,北汽蓝谷与华为合作推出的一款智能纯电轿车将在上海发布,该款车将搭载华为激光雷达和华为芯片等。广汽集团近日也宣布与华为合作生产汽车。
海外市场,苹果也不断有研发汽车相关技术的消息传出。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近期采访中暗示,苹果可以选择建立一个自动驾驶技术平台。
崔东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就目前国内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偏小的现状看,科技巨头入场造车的前景比较好。目前国内新能源车月销量20万辆左右,未来月销量可能达到200万辆,还有十几倍的扩张空间。
科技巨头选择此时入场造车,谋求的不外乎是未来的市场增长。但对于不同赛道的企业,心里所打算盘不尽相同。
对部分科技企业而言,市值增长可能是一个见效较快的短期目的。而对小米等手机厂商而言,业务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摆脱手机存量市场、寻找业务新增长点则是选择造车的另一个目的。
方正证券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杭指出,在数字化世界三条赛道中,To C的消费者互联网和To B的产业互联网格局已定,未来的突破点在于Alot(万物智能互联)。其中,在长尾家电智能互联方面,小米与苹果已布局多年,*的跨越成长之路则是进入单品市场空间*的汽车市场,数字化改造整个汽车产业链。
以软件优势切入
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此轮科技公司造车,将给汽车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对此,崔东树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以各种方式参与造车的科技企业具有不同优势。例如百度、阿里在软件方面比较擅长,本身又有巨大资源,还拥有自己的地图,这便是相对于特斯拉的长处。这些科技企业在金融服务、数据服务、云服务等方面也有明显优势。
目前百度Apollo获得专利数2900件,获得测试牌照总计近200张,其中超过120张为载人测试牌照。此外Apollo还有丰富的落地运营数据做支撑,测试里程总计超过700万公里。
而小米早在2013年就在提前布局智能物联网,并率先提出Alot概念。近年来,小米生态圈不断扩大,这将为小米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带来明显优势。
除技术优势外,此轮科技企业造车也显现出强大号召力。4月6日,雷军微博发布小米汽车品牌、价格和类别的三个投票,参与人数都在1.5万人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指出,随着互联网巨头加入,造车新势力在流量平台、品牌以及应用功能方面也将更灵活,市场营销和服务将进一步提升。
4月10日,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尽管今年市场出现科技企业造车热,但也并非所有科技企业都可参与,现金流不足、在造车相关领域布局不深的企业造车可能性不大。相比之下,基于用户、生态等资源,小米这类企业造车算是比较靠谱的。
自建工厂或寻找合作伙伴
与蔚来、小鹏等前一波造车新势力不同,此轮科技企业造车,与传统整车企业的合作明显更紧密。
据百度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材料,百度与吉利成立合资汽车公司,百度将提供Apollo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百度地图和小度车载等核心技术,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吉利则提供开放的电动汽车纯电平台SEA浩瀚架构。
目前,吉利、比亚迪、大众、北汽新能源等车企均研发了开放的电动汽车平台。以吉利的SEA浩瀚架构为例,其包含硬件层、系统层和生态层三层架构,可满足轿车、SUV等车辆全部造型需求,缩短汽车研发周期,将软件开发时间缩短50%以上。百度希望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做出行业样本,把软件能力产品化,迅速推向市场。
崔东树认为,百度与吉利合作造车的方式有一定参考性,开放电动汽车平台使科技企业参与造车的难度越来越小。随着这类具有共性的技术平台越来越完善,造车企业需要比拼的,便在于自主创新、产业链控制等方面,造车新势力独立自强是趋势。
目前看,小米便可能放弃代工,以更深度的方式参与造车。据媒体报道,小米集团雷军一行在4月9日访问博世集团位于上海的总部,或为造车业务洽谈零部件供应。
“科技公司进入造车行业后,首先要重视汽车体系,敬畏制造业,特别是安全性能和重体验的体系,其次在智能联网等空间布局下功夫。具体操作上,虽然短期内它们面临着诸多汽车行业瓶颈,但由于目前国内无完善的汽车代工体系、造车必然要改进核心动力,新入局的科技公司要放弃手机的思维,转向自建工厂。”崔东树指出。
在崔东树看来,目前还以技术合作、部件供应为主的华为,能否以该模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未有定数,其未来参与造车的方式或也将有所调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时代周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