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童程童美五一“探秘火星”:学会用编程去学习

2021-05-08 09:11 · 互联网     

五一假期,有人选择出游,有人选择宅家,但也有一批孩子选择眺望火星,探索在未来可能的火星移民工程中,他们将如何参与其中。

5月1日至5日,全国40多个城市、2万多名孩子,在童程童美的组织下,倾听了卡尔萨根奖获得者、行星科学专家、“火星叔叔”郑永春的讲座,帮助他们揭开火星的神秘面纱,让孩子们对火星探索产生浓厚兴趣。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线听取“火星叔叔”讲座

这是童程童美在今年五一期间策划的“火星童行大冒险”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据了解,童程童美是目前国内知名的少儿编程教育品牌,在国内拥有230多个线下校区,遍布50多座城市,超过12万3-18岁学员在读,课程内容覆盖图形界面编程、人工智能编程、智能机器人编程、软硬件编程、算法编程等。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但兴趣激发的前提是有趣

神秘未知的宇宙星空是激发孩子好奇心的一个重要媒介,从好奇走向兴趣也是一条广为人知的教育通路,但即便是宇宙星空,想要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有趣也是个大前提。童程童美线上运营官唐晓澜曾表示,科技素质教育一定要把有趣作为起点,激发孩子的兴趣,最终发展为孩子的志趣。

据介绍,这一理念的理论基础,来自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约翰·杜威,他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一个基本观点:学校即社会。

现代教育学创始人之一约翰·杜威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也即是,任何学习都要用有趣来让孩子产生兴趣。不仅是杜威,近期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也指出,要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因此,我们这次就是要通过有趣的科普讲座和闯关游戏活动,将孩子们对火星的好奇,转变为探索火星的兴趣,将来有可能,最终转化为征服火星的志趣。” 童程童美负责本次活动策划的工作人员表示。

孩子在学编程?不,孩子在保障火星太阳能板的清洁

当然,对参与本次活动的孩子而言,探索火星和征服火星的目标过于远大,着眼于当下,这个五一期间,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了什么?

“我们可以说孩子们在活动期间学会了机器人的搭建,掌握了传感器的使用,也可以说他们学会了逻辑判断和循环这些程序语言。”童程童美工作人员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表示,“但我们更愿意说,孩子们学会的是如何保障火星太阳能板的清洁,以及如何完成火星土壤的收集任务。”

如何保障太阳能板的清洁?孩子们在接到这个任务后,首先需要将这个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问题。例如需要设计一个具备前进功能的机器人、机器人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到太阳能板的位置、定位后启动马达清洁目标、清洁完成后停止马达运转。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首先获得了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进而通过学习到的编程知识,通过与同伴的沟通和协作,不断地迭代创新思路,解决每一个细分出来的小问题,最终解决“保障太阳能板清洁”这个复杂问题。

收获是一台机器人?不,科技素养和思维能力才是真正收益

这种集统筹、沟通、协作、编程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就是童程童美一直强调的数字思维和科技素养。孩子们设计出的清洁机器人虽然只能完成保障太阳能板清洁的任务,但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并不是这个看得见的机器人,而是看不见的经验和方法总结。

这些经验和方法,不仅能够助其实现太阳能板的清洁保障,也将帮助他们完成火星土壤的收集任务,还将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帮助他们学习更复杂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任务。

这就是童程童美提出的“1+X”素质教育新模式,其中“1”代表代表数字思维、编程思维、科技素质教育,这将是数字时代需要人人具备的思维和素养,它将与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一起,驱动学习和底层能力成长,掌握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高阶能力。

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在童程童美看来,少儿编程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让孩子们掌握几门编程语言,而是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掌握科技素养,养成编程思维、数字思维、工程思维,并将这些素养和思维能力用于其他领域,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生活、创造。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