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雅虎中国黯然离场,走得不声不响

雅虎的黯然离场,与其说是因为策略上的接连失误,倒不如说是缺乏长远眼光的结果。
2021-11-04 09:29 · 微信公众号:惊蛰研究所  路涵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在如今中国年轻人的记忆里,恐怕已经没有半点和雅虎相关的东西了。

近日雅虎宣布,自2021年11月1日起,用户将无法从中国大陆地区使用雅虎产品与服务,但不影响雅虎在全球其他地方的产品及服务。与此同时,雅虎旗下科技媒体Engadget也关停了“Engadget中国版”,EngadgetChina官方微博的更新停留在了10月29日。

早在2013年,中国雅虎邮箱、资讯和社区等服务就已经宣告停止服务。而关于雅虎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样的形式“死”的讨论也从未停过。它就像是搁浅在海滩上的一片贝壳,在孕育出璀璨的珍珠之后,慢慢的风化、干涸,最后又化作一缕风沙被淹没在互联网的历史浪潮中。

25岁博士生“意外”创办初代互联网巨头

1994年,当李彦宏还在华尔街打工,雷军还在金山敲代码,马化腾还在倒腾炒股软件时,25岁的斯坦福大学博士生杨致远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读博的杨致远和同在斯坦福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大卫·费罗收集了很多有意思的网站,为了查找方便,他们还特地开发了搜索引擎。后来他们借用学校的服务器,推出了一项名为“杰瑞全球资讯网指南”(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Jerry”为杨致远英文名)的服务,结果网站访问量大增。

意外得到“流量密码”的两人,商量之下决定创立公司。经过与多家风投公司的谈判后,接受了红杉资本1000万美元投资的雅虎公司在1995年正式成立。

1994年到1995年是搜索网站快速发展的,除了杨致远的雅虎,AltaVisa、Excite、Infoseek、Lycos等搜索网站也在短短一年内迅速崛起,雅虎很快就遭遇了激烈的流量争夺。

幸运的是,正当雅虎的资金周转就要捉襟见肘时,路透社选择与雅虎合作推广最新的新闻资讯,这为雅虎带来了80家公司的广告投放收入,而软银的孙正义也开始关注到了雅虎,尽管此时的雅虎只有不到6名员工。

孙正义找到杨致远,表示愿意购买5%的雅虎股份并且成立日本雅虎。在雅虎IPO前,孙正义又以自己刚刚收购的Comdex和Ziff-Davis两家公司,将全面支持雅虎的承诺和100亿日元,与杨致远达成了购买29%的雅虎股权的投资协议。

凭借着从孙正义手上获得的大笔资金,雅虎对大量网站进行了人工编排和分类整理,实现了站内的目录式搜索。同时基于互联网的免费思维,无偿向用户提供邮件、聊天、游戏、购物导航以及日历和理财等服务,这使得雅虎的访问量和用户在线时长获得了巨大的积累,由此雅虎也开始通过网站上的横幅广告开始不断获取收益。

对于华人互联网世界而言,杨致远和雅虎曾经是有如神明一般的存在。因为当其他公司还幻想着按照上网时长计费盈利时,雅虎让许多用户只需交纳电话和宽带费用就可以获得很好的上网体验。它开创了互联网免费、盈利和开放的全新商业模式,这对日后电子商务的萌发和长期发展起到了刺激作用。

以独特的经营思维脱颖而出的雅虎,是*个达到千亿市值、*个寻找到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巨头,雅虎邮箱也是许多中国网友接触互联网的*扇窗户。但是,雅虎只踩准了初代互联网的发展节奏,错过了后来的视频、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等行业热潮,至于雅虎在中国的黯然离场也只是雅虎帝国崩塌的一个缩影。

忽视本土化,接连错失良机

1998年,雅虎上市2年后,门户网站的风潮才吹到彼时的中国。这一年中国诞生了新浪、网易和搜狐等早期门户,而腾讯在当年的11月11日才刚刚成立。对于中国这片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沃土,雅虎自然充满了各种想法。通过与方正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雅虎顺利进入中国,并且在第二年上线了雅虎中国。

按理说,凭借早期互联网巨头的品牌影响力和远超当时中国公司的互联网技术实力,雅虎理应所向披靡迅速占领中国市场。但无奈的是,雅虎当时只能将原版的英文站内容做成汉化版放到雅虎中国的页面上。这样的内容显然与中国网民的实际需求不相符。

时任雅虎*任总裁的张平和向美国总部提出了利用网络优势,主推新闻内容的想法。但得到的回复却是“雅虎全球做分类式的网站导航已经成功了,为什么在中国会不行?”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允许有一丝犹豫。1999年,新浪、网易和搜狐开始每天以海量的新闻内容抢占中国初代网民的在线时间和注意力,中国加入WTO后的市场潜力也越来越引起全球的注意。2000年,三大门户相继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杨致远这时才回过神来思考怎样在中国市场挽回雅虎全球老大的颜面。

之前错失新闻内容发展机会的经历,让杨致远很快确定了因地制宜进行业务本地化的策略,而身为一名说英语比说中文更流利的华裔企业家,杨致远也知道雅虎需要借助本土的力量来发起反攻。

杨致远的面前有两个选择:李彦宏的百度和周鸿祎的3721。当时百度开价1.5亿美元,3721开价1.2亿美元,最终杨致远选择了后者。不只是因为3721的报价更便宜,而是因为在2003年,3721的收入就超过了2亿元,实现了6000万元的利润,同时还拥有45万中小型企业客户,而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周鸿祎和他的管理团队也显然更符合雅虎的口味。

带着3721的200人管理团队,周鸿祎顺利坐上了雅虎中国掌门人的位置,而“红衣大炮”上任的*炮就轰向了内容。周鸿祎主张砍掉雅虎中国并不擅长的其他内容,改为主推娱乐、体育、房产和汽车频道,并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搜索和邮件业务上。不仅成立了全新的搜索网站“一搜网”,还率先将免费邮箱容量扩容到1G。

坦白来说,周鸿祎治下的雅虎中国是雅虎在中国市场的*时期。

红衣教主*年就带领雅虎中国扭亏为盈,不但完成了4000万美元的营收,还实现了1000万美元的利润。在搜索市场上,雅虎超过了谷歌中国排名第二,一搜网迅速崛起;邮箱业务上,雅虎邮箱的用户超过了网易排名第二;即时通讯业务上,雅虎通日活用户已达千万以上。有业内人事开玩笑,如果周鸿祎能继续领导雅虎中国,恐怕就没有后来网易、百度甚至是腾讯的机会了。

可惜的是,杨致远只想到了本地化的发展策略,而没有看到雅虎中国发展的真正障碍是美国总部对中国市场的判断失误,且无法真正放权给中国市场的本土管理者。

雅虎总部对周鸿祎的做法“忍无可忍”,于是对雅虎中国下达了不合实际的KPI,不仅要求雅虎中国的搜索业务在2005年超过百度成为市场*,并且在财务方面也不再向中国地区业务提供任何资金支持。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然周鸿祎能有百般能力、万般魄力,没有了炮弹的“红衣大炮”也只得在2004年悻悻离去。而在雅虎搜索身上看到的行业趋势,也让周鸿祎后来对搜索业务念念不忘,360搜索的成立以及数次对搜狗搜索发起的收购,都不得不让人联想与这段被迫半途而废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事后,周鸿祎也曾愤恨不已,“美国管理层在投资决策上畏首畏尾、目光短浅,中国雅虎刚有点起色就被废掉,同期新浪、搜狐和网易等门户网站则在网络增值业务中赚得盆满钵满,这是雅虎在中国乃至全球失败的病因。”

雅虎中国接受“阿里宿命”

接连的失败让杨致远认清了自己管理和引入本土化管理团队并不能改变雅虎中国的问题,他转而考虑像日本雅虎一样将中国区的业务交给他人打理。此时,阿里巴巴走进了雅虎的视野。

其实,当时的阿里巴巴并非真正想要一个门户来补充自己的业务生态,而是急于填补投资淘宝网造成的现金流短缺。2005年,阿里以40%股权换来了雅虎的10亿美元以及雅虎在中国的品牌和技术。雅虎的搜索和IM技术团队被引入阿里,并孵化出了淘宝网搜索引擎以及阿里旺旺两个产品。但事实证明“强扭的瓜并不甜”。

在被交到阿里手中的时候,雅虎中国里还有不少周鸿祎当初带过去的原3721的老员工,一边是聚焦传统商业以销售为主的阿里企业文化,一边是原生于互联网基因的雅虎、3721企业文化,两种文化下的思维方式和各自商业形态就如同两股互相冲突的真气,在雅虎中国的内部激烈冲撞,纵然马云能化身武功盖世、剑术神通的“风清扬”,也无法将其完全调和。

一开始,马云基于阿里数百万中小企业客户,想发力垂直搜索服务来增收。但英语老师的“跨学科”指导,显然低估了搜索引擎的开发难度,在内部核心技术被美国总部一手把持,外有百度和谷歌的双重夹击下,雅虎中国的搜索业务连1%的市场份额都拿不到。

再然后,随着阿里自身商业生态的快速发展,雅虎中国的地位逐渐边缘化,不仅名字被改成了中国雅虎,负责人也如走马灯一般轮番更换。2013年,中国雅虎陆续宣布不再提供资讯、社区以及邮箱服务,阿里也同时计划以股份置换的形式将“中国雅虎”归还给美国雅虎。

到如今,雅虎中国也像其他被阿里收购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迎来了自己的“阿里宿命”。

在短短2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雅虎像雅虎中国一样眼睁睁地错失了很多机会。1997年,杨致远拒绝了以100万美元收购主动找上门的谷歌,但又在谷歌崛起之后两年花费26亿美元收购5家搜索服务商。2006年,扎克伯格同意以10亿美金的价格出售Facebook,但最终因为价格问题谈判破裂。等到Facebook在2013年成为社交巨头时,雅虎又用了11亿美元收购Tumblr。

一再错失机会的雅虎在2016年开始崩塌,并且开始沦为其他公司交易的商品。这一年7月,Verizon公司宣布将以44.8亿美元现金收购雅虎搜索、邮箱、即时通信等核心业务以及部分房地产,将其纳入威瑞森旗下的美国在线。原本保留的阿里及雅虎日本股份等资产,更名为Altaba公司继续运营。

今年5月,Verizon公司又将持有雅虎和美国在线等媒体资产的Verizon媒体,以50亿美元卖给了私募基金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该笔交易完成后Verizon媒体的名字将改回“雅虎”,而这时的“雅虎”早已不是之前那个连续7年排名全球*的互联网巨头了。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从来不缺机会,但也总会给既有的胜利者们带来新的挑战。雅虎的黯然离场,与其说是因为策略上的接连失误,倒不如说是缺乏长远眼光的结果。一次成功或许是意外,但连续的失败除了和变幻莫测的行业环境有关,也有可能是企业管理者自身缺乏把握公司方向的能力。

互联网的确是有记忆的,在雅虎中国宣布停止中国大陆地区的服务时,有些老网民还会在网络上敲下一些关于往事的回忆。但互联网也拥有掩埋过气巨头的能力,且埋得无声无息、不声不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惊蛰研究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