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谁还在玩剧本杀?

在经历了几年的野蛮生长后,剧本杀产业中种种问题也逐渐浮现,大浪也开始淘沙。
2021-11-26 09:00 · AI蓝媒汇  闫烨 编辑|韩小黄   
   

野蛮生长后,入局者开始逃离。

剧本杀还是走到了行业的分叉口。

11月17日,#上海拟规定剧本杀剧本须备案登记#的话题登上热搜,文件对剧本杀中的剧本设定、故事环节以及剧本杀经营单位的营业资质等均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这些对正处于野蛮生长的剧本杀来说,无疑将是一次行业洗牌。

事实上,在此之前,有关剧本杀的舆论风向已经从“资本融资、大厂入局、影视化进程推进”,转变为“剧本杀影响玩家心智”,让不少人开始怀疑,这片在去年还坐拥百亿蓝海的市场,还能有多少发展空间。

这并非杞人忧天。

早在今年5月就有数据暴露了问题。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我国今年已注销近200家剧本杀相关企业,其中4月共注销近100家相关企业,环比增长102%。而同样来源于天眼查的数据却诉说了另一个事实——截至9月22日,今年我国新增超5000家相关企业,其中,近半数剧本杀相关企业成立于一年内。

显然,短短一年内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参与者增多也势必会带来行业纷乱,也是时候给无序的行业提高门槛了。

在危机与生机的暗流涌动之中,一些当初匆忙的入局者们决心“叛逃”。

作者:在逃离与忍耐之间游离

这已经是阿林第四次被要求修改剧本了。

自3月与某剧本发行签订合同并敲定大纲后,阿林已经先后以“凶案手法不够惊艳”、“角色故事不够饱满”、“故事立意无法提升翻台率”等理由暂缓了剧本发行。

他也曾想过逃离,但看着自己耗费了8个月磨出来的剧本,再想到曾经幻想出来的“靠着剧本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最终阿林不得不耐下心来,听从发行的安排。

与阿林一样,那些看似身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作者们,却成了最想逃离剧本杀又难以脱身的一群人。

而双方利益的严重失衡便是激化矛盾的导火索。

目前,市场上作者与发行多以分成方式进行合作,这之中,最常见的分成比是3:7,即每卖出一本价值500元左右的盒装剧本,发行方会分得350元,作者则可以拿到150元。

也有的作者会与发行方实行对赌合约,即销量达到一定数额,作者可以获得更多分成。

除此之外,一些新人作者会被发行方要求,以2000-5000元不等的价格买断版权,不参与后续的利益分成,这样一来,加上稿费,这些作者最多只能分得不到一万元。

虽然利益分成方式不同,但作者与发行之间孰强孰弱,地位高低一眼便知。

尽管如此,依旧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剧本杀创作大军,在调查中一些作者向AI蓝媒汇反映,自己在写剧本的时候会出现将其他作品进行加工重组杂糅的情况,虽不至到“抄袭借鉴”的程度,但终归算是走了捷径。

这一切也都是为了向利益看齐。

而他们的加入也使得剧本的创作门槛不断下降,发行商的话语权也被不断提高。

发行过《年轮》的天津剧盟推理社负责人包子告诉AI蓝媒汇,目前剧盟接到的投稿量与最终实际发行量的比例为1:10,其中以拥有更高翻台率的欢乐本、情感本为主,而剧本杀最核心的推理本少之又少。

这意味着,一方面市场近于饱和,剧本质量良莠不齐,一方面,商业化成了发行方首要考虑的因素,这也导致了很多剧本最终石沉大海。

有太多的作者耗费了三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写成了一部剧本,最终却成了剧本杀金字塔的塔底,淹没在了这片蓝海里,入不敷出的例子比比皆是。

是作者们好高骛远吗?

并不尽然,实际上,剧本杀确实曾经为作者们描绘过一幅一夜暴富、一本万利的图画。

据剧本杀分发平台“黑探有品”显示,目前“推理”类剧本销量冠军为《病娇男孩的精分日记》,价值528元的盒装剧本共卖出5139本,销售额为271.3万元。

该剧本爆火之后,其作者斐然又在短短的几周内创作出了第二部作品《病娇男孩的恋爱日记》。上架不到一个月,这部作品又再次成为了“推理”类榜单的第二名,价值588元的盒装剧本卖出4853本,销售额约为285.4万元。

尽管斐然与发行方鑫梦工作室的分成比例还未可知,但显然,550万销售额的背后,分给作者的必然会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除此之外,销售额358.5万的《来电》、327.6万的《舍离2断念》……这些获得超高销售额的剧本已经成为了行业标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作者打开这“潘多拉的魔盒”。

只是,现实与画卷终究还是有距离,而被利益蛊惑的作者们却深陷魔盒,难以自拔。

店家:夹缝求生

与游离在逃离与忍耐之间的作者一样,店家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受反复的疫情影响,剧本杀店无法照常营业,这让多多不得已之下,决定与另一家情况相似的店合并营业,双方决定盈亏共担,顾客资源、DM(剧本杀主持人)、剧本共享。

此时,距离多多的店正式开业也不过一年。

短短一年,她在风口时上车,经历了周末全天5间房间爆满到一整周只能开4-5场,从需要雇佣4-5名DM到只雇1个DM便足能应付场面,又到了现在,每天面对空房间暗自神伤。

局面转变得似乎有点过快了。

诚然,这是大浪淘沙的一年,大店稳过保过,小店夹缝求存,而受不住行业洗礼的,便只能接受关店倒闭的结果。

而又是什么影响了剧本店的生存?

其一,DM依赖。

其实在剧本行业中,DM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玩家对剧本店的评价,这也使得DM很容易成为KOL,带走固定客源。

而店家呢,则仿佛得了“DM依赖症”,他们要想把DM留下来,就得在工资上找齐。

多多向AI蓝媒汇介绍,在很多新一线城市的剧本店中,DM带一组6人的剧本杀游戏可以获得60元提成,过了午夜0点还会额外收到10元/人的过夜费,再加上2000-4000元的基本工资,核算下来一个DM的月工资平均可以达到6000元以上。

而那些特别受欢迎、需要预定的DM甚至会被发放店铺的股份,以换取他的“忠心”。

其二,同行内斗。

抢顾客自不必说,让老顾客带新顾客来玩,再给老顾客免单返现的案例也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在疯狂内卷的剧本行业,很多店家甚至会潜伏进其他店的组局群,扮演玩家贬低同行,再将客人拉到自家店进行游戏。

风险虽大,但一旦成功收益却不小。

其三,剧本。

剧本可以分为盒装剧本、城限剧本(价格在2000-3000元,一座城市只授权给三家店)和*剧本(价格在5000-上万元,一座城市只授权给一家店),尽管他们之间仅限于发行方式不同,但在大多数人眼里,评价一个剧本店的实力、资历,其中一个指标便是看这家店的城限剧本和*剧本数量。

于是,在每月的剧本展会上,城限和*就成了店家们争抢的对象。

尽管店家们都想得到,但最终质量上乘、翻台率高的剧本基本都会被大店瓜分,只有零星的剧本能够让小店参与争抢,获得一些参与感。

至于怎么争抢——据多多描述,她曾在剧本展会上见过两位店家为了争抢剧本互殴见血,也听说过为了拿到*本给发行方塞房卡、红包的例子,而真正用实力和真诚打动发行的店家,却成了被嘲笑的“个例”。

在被DM、被发行、被发行挤压了生存空间之后,不少店家决定放弃这座理想大厦,开始寻找新的绿洲。

玩家:当兴趣消磨殆尽

“剧本杀越来越没意思了。”

入坑一年多,已经玩过上百个剧本杀的李耀,最近突然对剧本杀产生了抵触情绪。

李耀告诉AI蓝媒汇,现在很多店都是买几个本,放上一张桌子就敢开店,至于DM的带本能力、店里的环境、拼车人的素质似乎都不在店家的考虑范围内,这让自己踩了不少雷。

的确,剧本杀加速开拓店面,但不少店家却忽视了最终买单的玩家。

在调查过程中,很多玩家反映,自己在剧本杀游戏中时常碰到“沉浸环节刚要落泪,因为隔音太差,隔壁的笑声影响了自己的情绪”、“DM要同时带两组人,有事找他的时候找不到人”等影响体验的事。

与此同时,剧本的同质化也正在成为劝退玩家的因素。

前文提到,越来越多作者涌入到剧本创作的行列中致使门槛降低,门槛降低的表现之一就是在很多剧本中都能看到其他影视、小说甚至其他热门剧本的影子。

李耀表示,像自己这样的推理迷,看过《名侦探柯南》和不少阿加莎克里斯蒂、东野圭吾的小说,许多剧本中的手法与这些作品基本类似,原本1小时的环节基本不用动脑子就能瞬间破解作案手法,丧失了乐趣,甚至还从开心变成了堵心。

在兴趣被消磨殆尽,褪去新意的外衣后,谁还愿意花费上百元,坐上5小时去体验一个毫不新颖的故事呢?

结语

每一个新兴行业坐上风口时,都会经历劣币与良币的缠斗时刻,剧本杀自然也不例外。

在经历了几年的野蛮生长后,剧本杀产业中种种问题也逐渐浮现,大浪也开始淘沙。

但好在,问题虽已出现,却无法杀死这个行业。

从官方监管层面上看,登记备案文件的出台能敦促行业向前发展,以良币驱逐劣币,这对拓宽剧本杀的普及程度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从剧本杀入局者上看,虽然各个环节的人们都或多或少地碰了钉子,但他们或是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或是改变了经营策略,都还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解决问题。

当然,行业中也不乏标杆式的入局者。

一些认真开店的店家一直生意兴隆,DM主持优秀,周末的场次更是要提前几周预定,还能在一座城市开上几家分店;很多作者则是埋头钻研剧本,他们会为了某一个案件打磨许久,为了某一个情节在戈壁滩上住上几月。

而真正被清理掉的,则是那些试图一夜暴富、一劳永逸的人,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等待行业的清洗,只能在规范树起时火速逃离。

总之,向左还是向右,剧本杀的风口还没有落幕,也都还值得被期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AI蓝媒汇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