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理财产品该如何兑付的问题,宝能旗下基金和宝能集团“掐起来”了。
12月8日,宝能集团此前承诺的理财产品兑付方案如约而至。半个月前的投资者见面会上,宝能曾承诺关于清退工作的具体实施计划预计将于10天至15天内向投资者通报。
宝能集团给出的具体方案是:即日起组织对指定理财产品底层资产的收购,收购将确保不晚于2022年6月30日完成,收购款项全部用于指定理财产品的兑付,兑付参照“先本金,后收益”的原则。同时,将组织提供总价值不少于50亿元、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率、可过户或变现的优质房产和权益供投资者自由选择。
戏剧化的是,就在集团官宣的第二日,方案中底层资产对应的理财产品的6家基金公司联合发声,表示并不认可集团的兑付方案,据微信公众号“国朝预警”公布的信息,宝能基金认为该方案未与管理人沟通,未经管理人同意,对于涉及产品底层资产收购事宜与事实不符。
宝能集团曾透露对于个体债权人的债务为80多亿,关于兑付方案,如今和投资者尚未达成一致,又遭遇自家基金公司的拆台,其处境可以说是艰难又尴尬。
宝能集团仅是理财暴雷的房企中的一员,此前恒大、佳兆业、阳光城、奥园、当代置业等房企旗下的理财产品也接连出现违约。这让购买这些房企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或其家庭财富岌岌可危。
和宝能一样,其他理财产品违约的房企也都给出了兑付方案。在融资形势严峻的当下,房企高杆杆运作的风险已显露无疑,这些曾经的地产巨鳄们能如约实现他们的承诺吗?
宝能基金:集团承诺的,和我没关系
11月23日,宝能集团在《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正式就7月下旬以来理财产品出现逾期致歉。宝能称,在这次流动性困难之前,其成立29年来从未出现过借款逾期的情况。
而在同日稍早的与投资人的见面会上,宝能集团董事长及实控人姚振华表示,“还款时间最晚在2022年6月30日之前全部完成。为实现该目标,宝能已经拿出包括前海人寿在内的十余大核心资产抓紧处置,并且对于80多亿的个体债权人债务拿出164亿的资产进行抵押。”其同时称,将在15天内拿出具体可执行的兑付方案。
15天后,宝能集团果然宣布了兑付方案,和姚振华此前的承诺大体一致。
然而,投资者都还没将这颗“定心丸”吞下去时,理财产品对应的六家基金公司第二天率先跳了出来表示反对。
12月9日晚,方案中底层资产对应的理财产品的6家公司联合发声称,*,宝能方案未与管理人沟通、也未经管理人同意,关于底层资产收购事宜与事实不符;第二,宝能集团应当根据产品结构和底层资产,全面落实担保人、回购人和发行人实际控制人的责任,出具具有可操作性、有明确的回款来源、回款计划的方案;第三,任何未经与管理人沟通确认的一切方案和公告所产生的的一切法律后果由宝能集团承担,基金管理人将根据事态进展,积极履行管理人权利。
通俗来讲,6家基金公司对于这份兑付方案的态度是:“我们不知情,是集团承诺的,后果由集团来承担。”
恒大理财:连经济学家都被坑了
相较宝能集团80多亿的个体债权人债务规模,恒大集团旗下的恒大财富涉及的理财产品存量规模要多得多,据预测在400亿左右。
此前有投资者要求提前兑付理财产品,恒大财富总经理杜亮表示,恒大集团一下子拿不出400亿现金来兑付所有的理财产品,意味着存量规模应有400亿。另据多家媒体援引恒大财富内部员工透露的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数据。
恒大财富的前身是P2P平台恒大金服,2016年正式上线。在监管出面整顿P2P网贷,行业掀起一股暴雷潮后,恒大金服2019年更名为恒大财富,但依旧销售理财产品。
2021年9月8日,恒大财富宣布延期兑付本金。次日,恒大财富的*兑付方案出炉:以10万元本金为基准线,不到10万的投资者到期兑付;10万元的到期先兑付一半,剩下5万一年后兑付;本金10万-30万的,要分5年兑付。
9月10日,许家印在恒大财富专题会上明确表示,要确保所有到期的财富产品尽早全部兑付,一分钱都不能少。
不过这样的兑付方案并不能令投资者满意。几日后,恒大公布了第二个兑付方案,即投资者可以从现金分期兑付、实物资产兑付、冲抵购房尾款兑付三种方案中自由选择,也可以组合。
据财新报道,恒大财富发行的理财产品多为5%-10%之间,事实上,这已经是十分可观的收益率了。而恒大另一个针对高管设计的理财产品“超收宝”,给出的收益率更加惊人。
上述报道透露,2017年,“超收宝”第六期的年化利率为25%,300万元起投,约定在两年内返还本息。若按照*300万元起投计算,两年后或将得到450亿元的本息收入。
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恒大的高管们并非不懂这个道理。但在丰厚回报的诱惑下,以及对恒大的信任加持,也愿意冒着风险搏一把。据财新报道,一些人不惜从银行贷款来购买理财。这不难理解,因为银行三年内的贷款年利率,只有4.75%左右。
“超收宝”一共募集了七期,后来募资的重任就多由恒大财富来承担。此前有报道称,恒大在兑付“超收宝”时,优先兑付在职的高管,而约300名离职高管的约2亿元本金尚未兑付,其中包括经济学家任泽平。
佳兆业理财:“连3亿元也拿不出来了”
10月31日,由锦恒财富发行、佳兆业集团担保的产品出现逾期现象。恰逢周末顺延两日后,11月3日,锦恒财富旗下应当兑付的3只理财产品出现违约。
11月4日,佳兆业集团总裁麦帆透露,目前锦恒财富到期的本息规模超过3亿元,“但我们已经连3亿元也拿不出来”。
而锦恒财富的前身就是佳兆业财富,官网显示其成立于2016年。目前,锦恒财富和佳兆业并无股权关系,而是将自身定位为“佳兆业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事实上,锦恒财富是佳兆业理财的主要渠道,其实也是佳兆业的销售。
根中国基金报消息,目前佳兆业通过锦恒财富发行的理财产品,金额高达127亿元。投资者人数据悉超过7000人。有投资者表示,一开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年化9.2%,后来逐步降到8%左右。
和前述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房企一样,佳兆业首次给出的兑付方案也未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到11月22日,佳兆业给出第二个锦恒财富产品兑付方案,按锦恒财富产品到期的时间顺序,采用分期兑付的方式,陆续兑付本金及利息;针对投资人到期的本金,到期当月兑付10%,此后每3个月兑付10%;针对投资人的利息,本金到期前不付息,随本金一起,本金到期的当月兑付10%,此后每3个月兑付10%。
也就是说,佳兆业除了分期兑付本息外,对于延期兑付产生的利息,也承诺将予以兑付。
麦帆表示,截至10月20日,佳兆业账面还有大约240亿元受限现金以及120多亿元在途现金,两者合计360亿至380亿元。但上述资金必须留存下来“保交楼”,现阶段能动用的现金都用来兑付了。“佳兆业正处于现金流阶段性困难时期”,麦帆称。
中国奥园理财:超四成投资人为员工及亲戚
12月2日,中国奥园在其官网上发布了《致投资人的一封信》,承认集团担保的部分投资产品出现逾期兑付。而据*财经消息,中国奥园逾期理财产品总额约达60亿元,涉及全部投资人约1500人,其中员工及亲戚669人,占比超过40%。
奥园在信中回应,截至目前,公司相关的基金和定融产品总额约60亿元,第三方公司管理的定融产品约24亿元,合计约84亿元。对于如此大额的逾期兑付危机,奥园称已初步制订了现金分期和实物资产兑付方案。
具体的兑付方案分为两种:现金分期兑付或实物资产兑付。
方案一为现金分期兑付。针对合同约定期限内到期的所有投资产品,在兑付时间方面,首次延期本金兑付在投资产品到期日支付,后续无论是每月兑付还是每季度兑付,均在兑付月(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的25日集中兑付。
在利息兑付方面,投资产品在合同约定期限内的利息按合同约定计息支付。对于延期兑付的本金,按照年化6%利率向投资人支付延期利息,该部分利息按每期兑付的本金和实际延期兑付的天数计算并支付。
方案二为实物资产兑付。该方案的兑付范围既包括合同约定期限到期的投资产品,也包括合同约定期限虽未到期但投资人要求提前以实物资产兑付的投资产品。奥园旗下项目公司可用来兑付投资产品的物业包括住宅、公寓、写字楼、商铺及车位,总货值不低于90亿。理财经理将与投资人沟通可兑付的实物资产范围。
同时,奥园在兑付方案中称,可与投资者签订远期回购协议,约定在投资者签订协议2年后按原价回购,物业已办理网签或已转售的除外。
此外,阳光城兄弟公司阳光金服旗下华冕财富的理财产品,也在11月传来逾期的声音。据《财经》新媒体透露,其线上线下理财规模近200亿元,人数涉及1万人之多,其中内部员工达3000人。
目前,阳光城方已给出了理财产品的兑付方案:一、未到期产品:投资人所有未到期产品均按合同约定的利率正常计息支付;二、已到期产品:投资人可从“展期6+6个月”或“实物资产兑付”方案中,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方案的组合进行兑付。
这些房企为快速回笼资金,皆加快了出售旗下资产的进程。从曾经的P2P暴雷潮中不难看出,个人投资者的基数大,影响范围广。
不过和有些底层资产为虚假标的P2P投资有所不同的是,房企理财资金多被投资在房企的地产业务上。但房企目前流动性*紧张,这不免令人担忧,地产系理财产品逾期的危机能否安全化解?又会不会成为继P2P暴雷之后,个人或家庭财富的新收割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无冕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