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澳华内镜:正视自我——国产内镜的进步与差距

2021-12-01 09:20 · 互联网     

近日,由澳华内镜主办的「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创新与展望学术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邀请了全国各地超30 名内镜专家进行线上线下的连线。消化内镜学大咖人物在上海「云端聚首」。对于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国产内镜有什么印象?国产内镜这几十年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目前国产内镜哪些方面已经显著提升、又有哪些方面仍有差距呢?谈及这个话题,现场的资深医生们开始频频回首过往,而后「忆苦思甜」。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南京鼓楼医院邹晓平院长:「我记得我 1985 年就用过上海产的胃镜,当时刚开始学胃镜。当中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而我们医院也可能是国内比较早的专门为国产内镜在做展示中心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让大家都多多了解我们的国产内镜。当然,不仅是胃镜、肠镜,国产的十二指肠镜我也非常期待。」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北京友谊医院李鹏教授:「现在我们在做一个研究,重点的研发计划里面就进行了国产内镜和进口内镜多方面的对比。我们做了 6000 例左右的国产和进口内镜案例,从图像的质量合格率等来讲的话,国产其实不输进口内镜,两者之间是没有特别大差别的。目前我们也在张澍田教授带领下,成立了北京的国产内镜培训中心,与国产品牌深入协同,进行技术实现、临床使用等方面的探讨。」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北京朝阳医院郝建宇教授:「我想说的一件事就是去年我用国产内镜的时候,感觉对比进口内镜手感还是要硬一些。今年再用的时候我就发现澳华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一个企业是非常需要具备这样的创新精神和改进精神的。我前两天也试了澳华内镜新开发的 AI 功能,我发现这个功能捕捉病变力很强。所以我觉得国产内镜就应该抓住机遇,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

湘雅三医院王晓艳教授:「目前我们非常期待国产内镜能够更快更多地投入到湖南来,这是一个趋势。我们医院也有一个全国的内镜培训中心,有非常多的医生来进修,工作量大,所以内镜问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打角度的钢丝需要经常去维修。但我们用的内镜其实就有很好的抗变形能力,也能维持较合理的维修价格,实打实地帮助内镜中心节约成本。」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南京鼓楼医院王雷教授:「就我的使用感受来说,国产内镜在操控性和画质上已经不比进口差了。而像放大内镜等类型内镜还是希望国内品牌能够尽快推出,因为放大内镜的临床意义还是很大的。」

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医院程计林教授:「目前我认为比较急切的还是肠镜能够具备变硬变软的功能,希望国产内镜在这方面也能够尽快地改善和推出新品。」

澳华同样正视目前的机遇与差距,依托国内内镜临床医生优势,从中国内镜临床需求出发进行技术创新与突破。对于未来,我们也正筹划着、努力着、期待着更多一批「中国创造」的器械、技术和研究走向世界,立于潮头。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