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签如中弹”,是近期打新散户最真切的感受。
四季度以来,资本市场又现一波破发潮,其中不乏芯片、半导体等一级市场明星企业,也让许多股民感叹:中签躺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为何已经持续了5年多时间的“新股不败”神话会破灭,打新也成了割韭菜吗?
其实不只散户在郁闷,大型机构同样“有苦难言”。
12月8日,微博二次上市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当天即破发,收盘跌7.18%。12月2日,早几日登陆香港市场的网易云音乐上市首日盘中也跌破发行价。
新浪和阿里是微博的主要股东,网易云音乐的投资方则包括百度、阿里、云锋基金等,这些著名互联网公司都难逃上市破发厄运,让其金主爸爸们很难享受IPO的喜悦。
目前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再度出现倒挂,今年以来许多角兽上市后的持续下跌,已经让许多大机构出现一波明显浮亏。
IPO暴富“神话”再破,大机构很受伤
随着新股不断破发,腾讯、阿里等知名投资机构近期都被“套住”了。
11月17日,新点软件登陆A股科创板,新点软件在一片呼声中上市,但上市当日*跌超15%。不仅首日破发,新点软件一路走低,截止12月7日收盘时,跌幅最高较上市首日开盘已经超过13%。
值得注意的是,新点软件上市曾获得腾讯战略配售,腾讯信息获配股数为206.23万股,金额为1亿元,若按12月3日收盘价42.38元来算,腾讯此次投资亏损已超过1300万元。
盘点今年的破发榜,今年上市破发的新股有115只。破发率最高的是10月份,上市32只新股,首日破发的有7只,破发率高达22%。
从制度环境来看,伴随着A股注册制落地,新股上市扩容,市场供给量增加;定价也是注册制的重要一环,新股询价新规下,机构不能再抱团打压新股定价赚取超额收益,让新股发行定价进一步市场化,破发或将成为常态。
破发潮虽然始于A股,但港股早就是它的“加强版”,破发的更为严重。
根据新浪港股统计,今年以来,共有79只新股实现港股上市,其中,上市首日破发率40.5%,上市以来破发率高达70.89%;而11月上半个月的7只新股中,有6只全部跌破发行价以下。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新股多数都有知名股东加持。
许多一级市场的独角兽企业也没有逃过二级市场疲软的厄运。
IT桔子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的A股和港股的一批独角兽上市企业中,有近8成企业股价跌跌不休,其中跌幅超过80%的就有5家,包括社交电商*股云集、蘑菇街、*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等。
抱着腾讯大腿的*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市值较年初2月份高点已经跌去了90%。
再例如,茶饮赛道的明星企业,背靠天图资本、太盟投资集团的奈雪股价相较于6月份上市时的19.8港元已经“腰斩”。其背后,持股11.09%的大股东天图资本持股市值缩水过半。
此外“生鲜电商*股”每日优鲜,上市以来股价较发行价已经下跌60%。按每日优鲜目前5.6美元的股价,包括腾讯在内的E轮投资者全部处于浮亏腰斩状态。
图片来源:IT桔子
通常,收购IPO数量是PE、CVC等股权投资机构重要的能力衡量指标,也代表其年度赚钱效应。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来看,2021年上半年腾讯投资收获了13个IPO项目。
未来企业IPO的数量不会停,而头部投资机构仍是IPO的重要参与者。但与此同时,新股不败、IPO即暴富的时代已然过去,上市即*成为常态,未来一级市场还能是好生意吗?
估值倒挂,一级市场还是好生意吗?
根据清科统计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总规模同比上升50%,达到约1.27万亿元;新募基金数超4500支,同比上升87.2%,已经超过了2019年全年;前三季度总投资额超过1万亿,案例数和总投资金额同比涨幅均超过70%。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新增基金数量增加,但基金平均募集规模出现下降。2021年前三季度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2.7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9%。,市场上规模不足1亿元的基金约占基金总量的60.0%。
这意味着,单只基金的募集更加困难了。某大型机构投资经理表示,近期一二级市场的倒挂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一级市场的估值水平。
可到底是为何一级市场看起来水灵灵的稳赚不赔好项目,到了二级市场开始让人大跌眼镜?
首先,整体港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估值中枢下移是影响许多新上市公司市场表现的重要环境因素。
近期滴滴退市风波引发整体中概股在美国再次遭遇“流血事件”,港股或也难独善其身。这背后,大国关系、美国流动性收紧预期等更大的国际影响因素都在影响长线资金的买入决心,避险趋势下,长线的钱变少了。
其次,一二级市场的估值方法论存在差异。一级市场投资人更在意项目的长期性,一些技术门槛高、成长周期长的项目反而受到青睐,甚至估值更高。而二级市场更看重短期的业绩兑现。当一些还在成长期的独角兽公司进入流动性更大的二级市场后,短期业绩难以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被二级市场机构抛售也不罕见。
从今年一季度开始,食品饮料赛道的投资逻辑在一级市场获得“共识”,无论是拉面馆、烤串店,还是奶茶、咖啡,但凡被今日资本等知名机构看上的项目,大机构扎堆后,估值基本都会暴涨。奈雪的茶上市后表现或将给这一赛道破了一盆冷水。
再者,在一级市场的确存在一定的泡沫,一些股权投资市场的“新贵入局”,出手阔绰,抬高了许多项目的估值水平。
例如,在互联网投资圈,字节跳动就多次不按规矩出牌。他们天价收购VR硬件厂商PLCO更是一度震动整个行业。PICO上一轮融资过后,市场估值刚好超过10亿美元,字节跳动为了从腾讯等竞争对手口中夺食,据传出价高达90亿人民币——远超PICO约70亿的估值。
现阶段,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现象再度出现,二级市场新股破发已然成为重要信号,一级市场的投资难度或将进一步增加。
实际上,在疫情后,有一类项目开始受到一二级市场的共同青睐,那就是“硬科技”含量明显的公司。
正如经纬中国的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公开表示,科研创业已经代替互联网创业时代。在“虚”的互联网项目陷入困顿的同时,“实”的制造业却迎来了大爆发,最典型的案例莫属表现亮眼的“宁王”——宁德时代。今年宁德时代的股价一路上涨,目前总市值1.6万亿元。这背后是其亮眼的业绩增长表现:三季报显示,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733.6亿元,同比大增133%,归母净利润77.5亿元,同比增长131%。
无论是上市前的一级市场、还是上市后的二级市场、一级半市场,各大机构依然愿意为其买单。
下一个“宁王”会是谁?这类“脱虚向实”的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空间更大,整个资本市场的认同度*一致。也因此,各大机构围绕着“硬科技”,都在加大对医疗、人工智能、企业服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长期投资,这些项目的投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这些科技类优质项目永远属于稀缺资产,除了长期、坚定的资金支持,能否理解其行业上下游,能否对科技创业者给予全方位的支持,获得创业者信任需要更多元的能力,对股权机构的投资附加值、投后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总量共472家,同比上升22.6%。其中,472家IPO公司中有341家背后有着VC/PE的支持,VC/PE渗透率达到了72%。这也从侧面说明,股权投资机构在优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随着二级市场估值的回归,在一级市场,“钱多人傻”的泡沫也将退去。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研究”,抓住真正的独角兽将会越来越考验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