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与角井(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建设的“中关村AI新药研发平台”,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办落成典礼。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晨、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孙茂松、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总经理王文礼、角井生物创始人周一鸣等出席活动。
据介绍,该平台于2020年12月正式开始筹建,旨在帮助制药企业快速进行药物靶点发现和筛选、药物作用机制探索、特异性抗体优化等工作,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平台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创新大厦E座,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基础,聚集了世界一流的AI和制药人才,致力于打造全球*的创新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角井生物创始人周一鸣博士介绍,历史上,生物医药的研发经历过几次重大的范式变革。最早人类利用天然产物对抗疾病,这一阶段我们的中医中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典型代表如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第二个时代是化学合成时代,针对天然活性分子的筛选和改构,抗生素的研发是该阶段最经典的成就;第三个时代是生物制药时代,针对特定生物效应靶点进行药物的筛选和设计,典型代表如靶向药物的研发;最近十几年来,随着多种高通量检测技术的突破,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等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已经远超传统统计方法的分析能力;同时,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有能力基于更强大的算法和算力来处理海量医疗数据,因此我们认为创新药物的研发已经进入了以数据和计算为基础的智能开发时代,为人类带来全新的药物和疾病治疗方案。
中关村AI新药研发平台正是抓住此次历史性变革的契机,建立了包含高性能计算中心、高通量自动化设备、药物验证实验室等功能模块的一体化研发平台,能够实现数据生成—算法训练—湿实验验证的药物发现全流程工作。同时,平台也与多家国家级医疗数据中心、知名三甲医院和高校展开合作,共同进行基于海量医疗数据的药物开发。作为平台的运营方,角井生物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团队由国际统计界最高奖“考普斯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统计系教授刘军和原“863”生物医学大数据首席科学家周一鸣领衔,并包含国际知名AI算法科学家、数据科学家、抗体研发专家、资深商务负责人等,旨在为新药研发客户提供*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总经理王文礼介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批复》精神,于2000年组织实施的以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研发创新为主的高科技专业园区。园区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大健康领域投资布局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建设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生命科学领域原始创新策源地的重大责任。以“两区”建设和昌平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多年来,生命科学园一直不断丰富产业要素聚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生命谷。目前,园区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生命科学研发和产业聚集区,形成以基础研究为核心,研发中试、生产流通、临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在基础研究方面,落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工程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中心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在研发中试方面,保诺科技、康龙化成为代表的CRO企业为生物制药项目提供一体化药物研发、中试生产服务,聚集了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国内外知名创新药企。在生产流通方面,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重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企业。在临床应用方面,布局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超过3000个床位的医疗资源,为入园企业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提供了丰富的临床资源。
同时,北京市在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也已经处于国际*水平,不仅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更是聚集了百度、字节跳动、商汤科技、旷世科技、格林深瞳等头部企业。2019年北京市人工智能相关产值规模达到了1700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500家,可以看到,北京向由信息技术拉动的新经济转型的发展路径更为清晰,以人工智能、数字化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正在成为北京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关键点所在。
在此基础上,中关村AI新药研发平台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能够充分将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药研发资源和临床数据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AI技术为国内外生物技术企业广泛赋能,大大缩短企业新药研发的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快速推进新药研发企业的成长,推动国家医药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落成典礼结束后,平台举行了签约仪式,热景生物、炎明生物、开拓药业、鑫康合等国内头部生物医药企业分别与角井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基于人工智能平台共同进行创新药物开发。
随后,与会嘉宾参观了中关村AI新药研发平台的计算中心及湿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