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汉江与长江交汇处,分别形成了三个重要市镇武昌、汉口、汉阳,在演化过程中三镇又曾进行合并,最终定名“武汉”。而随着汉江往上游走,路过荆门、襄阳,在山岭包围中的地方便是十堰。
这两地在湖北汽车工业发展中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东风系则是串起整个故事的主角。
1969年,二汽与十堰在“三线建设”的方针下走到了一起,天南地北的人才与资金集聚于此,使得这座原本大山深处的小镇也迅速成长为现代化的汽车城。不过限制于地理位置及交通,东风汽车的发展急需扩容。
为求变革,东风先后在1983年、1992年,在襄樊(现襄阳)和武汉设立汽车基地。其中武汉基地并非东风汽车独立运作,而是由东风汽车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合资成立的神龙公司负责,武汉经开区也由此建立。
可以说二者相辅相成,为武汉乘用车工业的发展吹响了号角。2016年全国汽车产业主要城市中,武汉汽车产业产值位居第六。
不过时代的变迁从不会提前告诉任何人,亦如版图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屹立在地中海千年不倒的拜占庭帝国,也会有守不住“圣城”的一天。
曾有车企从年产70余万辆到5万辆,只用了五年时间。武汉汽车产量也在2017年之后出现下降,疫情的出现更是使其当年产量倒退到5年前的水平。
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局
不过事物总有两面性,疫情既是武汉汽车工业的伤口,亦是转型的催化剂。
有武汉某车企工程师向光子星球讲述,武汉汽车工业近些年的发展有些死气沉沉,而疫情后随着全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增长,武汉汽车工业也正在开始重新焕发新生。最为明显的就是该工程师在今年开始接到大量猎头电话,跳槽、转型已成为汽车人们聚在一起常谈的话题。
过去两年,武汉汽车产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是如何布局新能源汽车的?为此,我们在武汉找到了多位汽车产业从业者,讲述这座城市正经历的变化。
新能源风起武汉
曾在武汉主机厂和汽车供应链均从事过研发工作的芦伟,在2021年秋天跳槽到了路特斯,开始进入新能源领域。路特斯也是在这年夏天才刚刚来到武汉。
2021年夏天开始,芦伟便陆续接到猎头电话的频率较之前高了好几倍,基本行业叫得上名号的公司都曾向其伸出过“橄榄枝”。
而其中,让他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车企们不惜花费重金来“跨省抢人”。
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攀高,汽车产业人才随之也成为“香饽饽”,而武汉这座著名的汽车城,便是车企们招贤纳士的“后花园”。蔚来、小鹏让芦苇前去上海、广州工作,比亚迪邀请其前往深圳。
芦苇向光子星球解释,虽然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替代了传统燃油车三大件,但新能源车企仍需从传统车企挖走大量人才,不少曾与其共事的工程师都去到了新势力企业中。
不仅是薪资问题,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国企、央企、传统车企亦是组织臃肿、决策缓慢的代名词。
而人才的输入与流出决定着企业的存亡,也决定城市的兴衰。
其实早在2009年,武汉市便曾提出要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口号,这也是最早提出转型新能源的城市之一。作为武汉重要的车企,东风也在2011年及2012年开始分别上线纯电动公交和混合动力轿车。
不过武汉的问题在于,本地始终没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爆款产品或品牌。如蔚来之于合肥,小鹏之于广州,宏光MINI EV之于柳州。
2020年初合肥带着70亿元的战略投资将蔚来从水生火热中拉了出来,一年后,蔚来交付量接连攀升,合肥与蔚来共同规划建设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也正式开工。
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对人才、资金、成本、效率的优化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让蔚来与合肥形成双赢的局面。
其实早在2016年,蔚来汽车就曾与湖北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武汉东湖开发区建设长江蔚来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当时该园区计划投资不少于200-300亿元,其中包括年产20万辆整车项目、研发及标准检测中心。不过,后续动作却并不大。
最终结果来看,蔚来落户在了合肥,武汉也失去了一条搅动当地汽车产业的一条“鲇鱼”。
但武汉真的落后了太多吗?
在武汉西南的经开区,有着一条长达13公里的东风大道,沿途分布了2万多家企业,为全球密集度最高的轴线之一,除了整车企业与汽车总装工厂,还有着500多家零部件企业。
汽车工业是城市乃至国家的重要支柱,同样也并非三五年的发展就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武汉汽车人几十年努力所打下的基础便是武汉崛起的信心。
在各地纷纷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大背景下,武汉也并不甘于成为时代的“遗珠”,正在通过积极地招商引资来盘活整个汽车产业。
近两年,路特斯、小鹏、蔚来等新品牌均在此布局了整车厂或供应链企业。但与此同时,博郡、游侠、赛麟、拜腾等倒下的新势力亦是曾被众多城市寄予希望的企业。因此除了“外引”,“内掘”也是武汉政府的策略之一。
2021年夏天,武汉经开区喊出“借东风、定军山,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口号,其中军山指的是经开区与汉南区之间的大、小军山,而东风便指的是东风集团。
汽车人的自主高端梦
亦如20年前下定决心从十堰迁至武汉一般,作为武汉的最重要汽车企业,东风也早已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业”,岚图便是其重要的一环。不仅是新能源转型的需要,更是其突破高端的利刃。
一位岚图汽车高级总监向光子星球表示,由于整个东风集团创新求变、自主高端的欲望,2018年东风就在筹划做岚图这样一个高端品牌。两年后的7月,岚图品牌在东风大本营武汉发布,同年12月在深圳发布产品,2021年8月岚图正式开启交付。
得益于东风五十余年的造车经验,岚图是少有的高并行研发效率的新能源车企,同时并行研发SOA架构、800伏充电、SUV、MPV、轿车。就在岚图FREE开启交付后3个月,岚图再次发布第二款车——梦想家。
从决策到首次交付,岚图只用了3年时间,而如果从品牌发布来算也就仅仅一年时间,并行研发使得第二款产品的上市也来得尤为迅速,这不仅是央企、国企难以达到的速度,甚至连很多民营车企也难以企及。
除主机厂外,供应链上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都纷纷加入抢人战。头部几家,博格华纳、法雷奥、康明斯等无一列外都曾希望能和曾供职于武汉某发动机企业的王园坐下来聊聊,但是对于王园来讲,比起在较为成熟的上游供应链企业工作,从头打造一个自主高端的品牌显然更有吸引力。
自主高端,一直是国内多少汽车人的梦想。
合肥在这轮新能源转型中,不仅为汽车工业奠定了基础,同时蔚来也站稳了高端品牌的形象。在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蔚来汽车的平均售价超过43万元,比宝马、奥迪的平均售价都高。
如果说蔚来是合肥布局新能源的标杆企业,那么武汉布局新能源的标杆就落在了岚图这个央企自主高端品牌上。
王园在这轮变动中便选择了岚图,对于武汉汽车人来讲,比起“舶来”品牌,东风系在武汉几十年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刻入了不少汽车人的骨子里。
东风集团在高端自主车型风神A9上的尝试,是一次上下游优质资源的探路,为岚图的出现奠定了大量的产业研发基础和品牌向上的深度塑形,给予武汉汽车人以自主高端的持续信心。
去年岚图FREE开启交付前,光子星球曾受邀前往武汉与岚图高管进行交流,不同于印象中的领导,卢放在每天中午一点半左右都会准备出现在车间现场,检查下线车的情况。领导的亲历亲为更能激发员工的斗志。
而岚图也不仅仅是一个子品牌,更是一家创业型公司。卢放告诉我们,自成立之初,他们就想做一些创新的东西,体制上的创新,来激发人的活力和人的创造力。
事实上,岚图也成功的突破了自己。
2021年12月,岚图汽车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330辆,接近前一个月交付量的3倍,是四个月前的8倍。岚图已经按下了自己的加速键,某种程度上,这正是整个武汉汽车产业正在加速狂奔的缩影。
其中,在*SUV岚图FREE的销售中,其统计成交均价为33.86万,在新势力品牌中达到或超过这一价格的走量车企仅有蔚来。如果说蔚来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范本,那么岚图便为传统车企、央企的自主高端品牌探索,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线。
一位武汉资深汽车从业者向光子星球分享了一些对本地主机厂的看法,路特斯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吉利的保时捷”,小鹏汽车则在正面硬钢特斯拉,中创新航希望成为下一个宁德时代,而岚图不同,它则是在传统BBA口中夺食。
据悉,目前岚图的用户里,80%来自豪华车用户的增换购转化,其中原BBA用户占比高达61%。
“SUV是一个大蛋糕,岚图只要占到一定的份额就够了,传统BBA领域里六七座的用户人群比较小的,但是在轿车,宝马三系、五系,还是X3、Q5的这些人群的体量规模是比较大的,我们核心抢这一部分人群。”上述岚图高级总监告诉光子星球。
疫情过后的两年中,资本、政策、技术等因素不断推动着燃油车向新能源的转换,搅动着这个多年不变的汽车制造业,整个武汉汽车产业也按下了加速键。
央企的变革决心
2020年疫情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始爆发,王园也看到这一趋势,选择主动求变。
据王园向光子星球讲诉,近两年不少做传统燃油车的工程师们都感受到了时代的冲击。“再过多少年,是电动车的天下,我们就都失业了,那些做发动机研发的,估计也会失业。”
而原来的企业组织架构、思维都已固化,无法像创业公司一般拿出干劲来转型。“我身边的工程师都比较焦虑,所以大家都在寻求转型,除了不能走的,基本都在往新能源行业靠拢。”
王园选择跳槽到岚图汽车,不仅因为东风系是武汉汽车工业的主心骨,更是因为岚图与以往印象中央企所体现出的不同,有股子自上而下的创业精神。
亦如在字节跳动里大家互称同学一般,为了消除上下级隔阂实现扁平化管理,岚图内部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称呼——老师。
在周围“老师”的帮助下,用了几个月时间,王园便掌握了工作技能上的一些变化。对于从不愿固守成规的他来讲,这里能得到更多他想要的东西。
“你不可能一门技术用一辈子的,总是要不断地去学习,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从毕业到现在,王园都是不停地改变、学习,适应新的工作,从前那几十年都不变的那一套,在这个剧变的时代终将会被舍弃。
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好事。电动化加速行业变革,无论对于主机厂还是从业者,都是一次全新的机会,一旦抓住就可能改写命运。
“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大家都在加快新车型的推出,比速度。”
短时间来看,新能源市场中新车型是带动交付增长的主要动力。主机厂竞争加剧,使得上游供应商也在不断提速。
“因为新势力的出现,整个汽车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项目周期不断被压缩。”张帆在武汉某传统汽车主机厂做发动机设计,一年下来工作负荷明显不同于往日。
当然,再怎么缩短研发周期也始终有上限,在保证产品上市速度的情况下,岚图也在保证研发的投入。
岚图FREE基于自主正向开发的ESSA原生电动架构,并没有选择不少传统车企的“油改电”路线,为自己节约时间和金钱。事实上,在BBA的*轮“油改电”中消费者就用脚投票,表现出对这类产品缺乏兴趣。
此外,考虑到用户对于纯电的接受程度,ESSA架构设计之初便能够匹配两种动力模式,因此岚图FREE拥有增程与纯电两个版本。岚图也成为首家采用双动力布局的车企。
新势力带来的变革当然也不仅仅是研发周期的加速。
很多传统车企在面对新能源转型的时,多少都存在一些掣肘,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不愿打破原有的经销商体系。如BBA等传统豪华品牌的转型,仍旧无法下定决心革主机厂和经销商的“命”。
而如今,豪华品牌的定义正在发生改变,价格、内饰不再是首要,线下体系和售后服务都将是用户定义高端的因素之一。毕竟花50万买一辆BBA却得不到隔壁30万元的待遇,用户以往的观念难免将被动摇。
作为传统车企,岚图倒是毅然决然地成为首家开展直营体系的央企。
当然直营并不是那么好做的,以新势力的经验来看,大量资金及人力的投入也难以换来线下体系的高速扩张,不过对于岚图来说这是打造高端品牌中一件“难却正确”的事。
截至2021年末,岚图汽车已在全国开设43家岚图空间,96个城市展厅,20家交付服务中心,覆盖24座城市。
曾在武汉某汽车供应链企业工作的吴清告诉光子星球,以他的亲身经历来看,“传统车企往新能源转型很痛苦,毕竟躺在功劳簿上已经几十年了”。
在公司一眼就可以看到退休后的样子,每天都波澜不惊、一成不变,没有任何惊喜和意外。想着再不拼就没机会了,吴清中途选择去了吉利,最后又选择回到家乡武汉,也一头扎进了岚图。他看到了岚图的决心和魄力,觉得不能再错过与公司一起成长的机会。
岚图正在用自己一步步的行动,改变大众对于传统车企以及央企的印象。
虽然带着不同的背景加入岚图,但王园和吴清对于一件事的吃惊是相同的,那就是公司从上到下对于用户的重视。
岚图首席品牌官雷新就曾直接地表示,“选择直营模式的目的就是与用户直连。”
在岚图,几乎全员都在群里和App上维护用户,随时关注用户的使用感受,不少中高层经常打电话给用户询问对方提车后的感受,以便进行产品改进。
上述岚图总监告诉光子星球,公司COO蒋焘也会挨个联系用户,这本就是非常难得的事,对于出身于央企的组织更是有难度。
对于高管向用户打电话这件事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不少人或许会认为这更像是做做表面功夫。
对此,蒋焘曾在内部对同事说,要求高管打电话并不是让其真正去做客服,在这一轮次中需要教育的不是用户,而是高管。只有各个负责人真正经历过阵痛后,才能意识到用户型企业究竟是什么。
此外,岚图针对组织的变革做出了不小的努力,“岚图是作为独立运营的公司做全面市场化,东风仅是起辅导作用,即使有部分管理者从东风集团过来,但也都将原单位的职位辞掉。”
此番种种,岚图都在争做一个真正的用户型企业。
去年,一位重庆用户在长距离下坡时遇到踩下制动,车辆出现前窜感的问题,虽不影响安全性,却带来了不好的驾驶体验,于是该用户将这一问题反应给岚图。
此时,岚图组织改革以及思想变革的成果便体现了出来,工程师们下班接到任务迅速反应,立即坐飞机前往重庆,从凌晨12点测试到3点多,不断还原用户的用车场景,反复复原、测试,解决完问题后还与用户一起吃了宵夜。
连轴转的第二天,几个工程师的精神头仍旧兴奋,毫无困意的整理数据、提交分析报告,再揣着问题得到解决的满意去到了机场。登上返回武汉的飞机时,已是中午十二点。
结语
正在加速的武汉汽车企业,不仅仅有岚图,还包括路特斯、小鹏汽车等主机厂,以及中创新航等供应链企业。
据光子星球了解,路特斯自2021年第四季度起在武汉开始大量招人,目前武汉办公室租了一层楼,来安置财务、销售、会计等岗位人员,还有部分人员从武汉被安置到了宁波总部,等待武汉的大楼建好后再回汉工作。
不只是主机厂与供应链自身在加速,武汉市政府也在加速助力汽车产业迭代。
2021年12月14日,武汉市汉南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开幕,按下“二次创业”再出发“快进键”。未来五年,武汉经开区将聚焦“中国车谷”中心目标,“借东风、定军山,二次创业再出发”,全力打造万亿级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
比如为了让新能源项目早日落地见效,武汉经开区多部门联手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的贴身服务,助力项目快速推进。
其中,新能源电池企业中创新航落地武汉,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2个月。另一边,年初雷军刚刚在春季发布会上诉说完自己的“造车梦”,武汉经开区就宣布已经开始主动对接小米。
在浩浩荡荡的新能源浪潮下,武汉上至主管部门,下至主机厂或供应商,都在打破自身固有机制寻求变革。
这一代武汉汽车人,有着更大的野心与更快的行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光子星球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