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当代年轻人,已经卷到了「养老焦虑」

作为“养老焦虑”的人群主体,解决物质层面的焦虑固然重要,但客观来讲,“养老焦虑”实际上也是源自于心理焦虑。
2022-03-03 15:37 · 微信公众号:松果财经  松果财经   
   

你有过焦虑吗?

根据社会调研结果,在青年白领群体中,有34%的人经常焦虑,62.9%的人偶尔焦虑,只有0.8%的人从来没有焦虑过,这意味着10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不会产生焦虑。

“工作焦虑”、“年龄焦虑”、“婚姻焦虑”,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常态。伴随着当前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养老焦虑”也在不断呈现。

2021年,有媒体调查显示,在1000多名18~35岁的被调查者中,接近90%的青年认为有必要从现在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这也意味着,不只是70后、80后,甚至一部分90后也开始出现“养老焦虑”。

松果财经通过采访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去了解了当代中青年面临着关于家庭、孩子、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不同压力。

提前“养老”的年轻人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出现“养老焦虑”的趋势和群体,正在逐渐向年轻群体转移。

2020年,“鹅厂”腾讯携手清华大学共同发布《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报告发现,为提前做好养老准备,超七成90后开始考虑养老,80后、70后养老需求更迫切,相应比例更是高达80%和85%。

提前考虑养老问题已经不再是70后、80后的专属,甚至是95后也开始考虑养老问题。一位97年全职宝妈告诉松果财经,虽说自己是95后,但目前更多的是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对于父母的养老焦虑反而更少。当被问及到这背后的原因时,她表示可能因为自己是全职宝妈,没有经济来源,孩子的日常开支也不低,由多方面的生活原因导致。

知乎上,关于“养老焦虑”、“如何养老”的问答很多。一位知乎用户说到;“作为一名90后,2019年开始意识到养老问题的重要性,因为养老问题属于典型的“灰犀牛”事件。”

当然,90后群体目前没有考虑自身养老问题的年轻人也大有人在,但从整体特性来看,95后未婚群体暂未考虑“养老问题”的较多。松果财经从一位97年学管老师处了解到,他身边的朋友多数未结婚,暂时还未考虑过养老问题。

但事实上,现在的70、80后以及部分90后,除了关注自身养老问题之外,更为关注的是父母的养老问题。2019年,在一项年轻人对待养老问题的问卷调查中显示:78.8%的受访年轻人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86.1%的受访者担心父母的养老问题。

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后发现,90后是最担心自己未来养老的群体,其次是80后群体;85后是最担心父母养老的群体,其次是90后。

一位具有较强养老意识的80后教育相关工作者告诉松果财经,“除了每年给自己和妻子购买相关养老保险外,还会给双方的父母购买医保、社保以及养老保险,但这些费用加在一起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关于父母的养老问题,每个年龄段的人群也呈现出不同特征。

2019年,关于养老问题的问卷调查中显示,73.6%的受访青年坦言照顾老人的时间和人手不够,这一比例比2018年的65.3%高出很多;59.6%的受访青年担心"空巢老人"出现紧急情况得不到及时救助;52.6%的受访青年担心经济上恐难支撑未来的养老开销。

但一位95年行政从业者也告诉松果财经,“目前父母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父母身体也比较健康,自己暂时没有考虑到父母的养老问题。”不过,至少可以明确的是,不论是自己的养老还是父母的养老问题,这已经成为当下创造生产力的主流人群关注的焦点。

老龄化社会下的焦虑怪圈

《礼记·礼运篇》中提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古代人们就有关于理想生活的追求,提出了“大同”社会以及“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也就是说,养老本身并不焦虑,关键在于人们自身因为养老所创造出的焦虑。

伴随新中国成立之后,*波、第二波婴儿潮的集中变老,加之,当前结婚率以及人口出生率处在缓慢下滑的趋势,国内老龄化趋势加速。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2010年至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

老龄化加速的社会现实,是引发全社会“养老焦虑”的主要背景,这一点认知固然没错,但出现“养老焦虑”的核心在于自身或父母在晚年无法享受到或得到应有的“衣食住行”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保障。

更为直白点来说,这代人对自己或父母要如何度过老年生活不具备安全感。

一位90后门锁从业者告诉松果财经,“之所以会提前考虑自己和父母的养老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怕自己或父母老后,自身的经济状况无法承担自己或父母的养老支出,所以才会购买其他形式的养老保险和医保,希望能给自己或父母一份保障。”

这些群体的主要关注点,或许可以归纳为两点。

一方面,害怕无力支付医疗费用。人老了就会病,病了就得治,医药费就成为了“头疼问题”。一项报告显示,59.5%的人担心退休后“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其中有26.3%属于高收入群体。这意味着,即便是较富裕家庭,因病致贫的担忧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害怕退休后的储蓄不够。九成受访的90后希望退休后的收入不低于原来的一半。而目前退休后领取的社保养老金一般是退休前工资的30%-40%,而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保养老金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样存在担忧。

八成90后认为,退休前的所有储蓄,包括存款、股票、基金、养老年金保险等,应该是退休前年收入的十倍,才可以实现安享晚年的目标。

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焦虑养老”在此前的社会发展之中,关注点并没有那么高,或者说人们并不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所以焦虑的爆发并不强烈。

但随着社会基础的不断完善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享受到的东西逐渐增多,消费升级的逻辑反而为未来的养老带来更多经济压力。

此外,中国社会正处在老龄化与少子化的现实之下,大多数年轻人们即将面临的是“上有四个父母,下有儿女”的倒金字塔型中国式家庭面临父母辈的赡养以及孩子抚养的压力,这也是部分年轻人选择未雨绸缪,提前为“养老”做准备的原因所在。

养老观念转变的背后,

缺得是什么?

不管怎么说,在一些客观因素无法改变的背景下,“养老焦虑”已经是当前社会及多方势力所必须直面的问题。

如何缓解养老焦虑?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发展失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老体系存在两大不足:一是,养老金资产总额占GDP的比重,2020年养老金占GDP比重仅为7.3%,按照中国全球第二大人口数量来算,人均比例较少;二是,严重依赖公共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在内的补充养老金、个人商业养老金的规模严重偏小,发挥作用十分有限。

2019年,我国养老金总资产中,*支柱达到6.29万亿元,占比65.45%;第二支柱为1.8万亿元,占18.73%;第三支柱为1.52万亿元,占比15.82%,养老金体系呈现*支柱“一支独大”的结构特点。

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仅靠一方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从国家以及政策层面来看,近些年,国家层面一直解决和完善当前社会的中国养老问题,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和意见,给予其*程度的帮助。从2018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卫健委等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国家、行业、地方、基层4个层面构建养老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社会层面,伴随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养老逐渐成为一个市场体量巨大的朝阳产业,相关企业不断完善养老产业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产品以及综合服务体系。就保险行业而言,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发展,2018年开启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尝试,2021年又启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

作为“养老焦虑”的人群主体,解决物质层面的焦虑固然重要,但客观来讲,“养老焦虑”实际上也是源自于心理焦虑。

一位95后自由职业者对松果财经表示,“目前并没有产生提前考虑养老的想法,只是看到亲戚跟周围的一些朋友在提前为养老做准备,因此也慢慢有了这方面的意识。除了解决这些物质上的担忧,我认为解决心理上担忧,也同样重要。”

但归根结底,所谓的“养老压力”无非是当代年轻人对于自身经济条件的焦虑。从本质上看,经济上的考虑是造成年轻人们开始“提前养老”的最终推手。“当然了,物质层面与心理层面相比,我认为解决养老焦虑的核心还是得看物质基础。”在接受采访时,他笑着说道。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松果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