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奥朋医疗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ALLVAS™临床实验再下一城,在中国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内科张必利教授团队的操作下,成功完成一例通用型机器人辅助全流程冠脉(PCI)手术。
此前,奥朋医疗手术机器人ALLVAS™已经成功完成了主动脉覆膜支架介入、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手术等机器人辅助血管腔内介入手术的全球首例术式,并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次手术,是首例通用型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完成的冠脉介入手术,手术的成功再次刷新了国产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研发的新高度。
机器人自动释放支架
手术顺利完成
患者:男,65岁,因“反复胸痛3月,加重1周”于2022年3月1日入住长海医院心内科。入院后张必利教授团队对其进行术前评估,排除禁忌症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于3月5日在奥朋医疗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ALLVAS™辅助下完成冠脉支架植入手术。
术中,医生依据奥朋医疗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ALLVAS™提供的3D导航系统,结合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术前CT影像的融合,精准评估目标支架及位置。随后,张必利教授在操作室内通过手柄、触控屏等遥操作机器人的机械臂完成精细化操作流程。
由于患者属于开口分叉病变,张必利教授应用奥朋机器人全球*的双导丝保护技术,全程由机械手采用V型抓手加持导引导丝、导管、球囊及支架输送系统等,最后在人工智能引导下由机器人自动、精准释放支架,完成了对两处病变的处置。整台手术非常顺利且高效,用时仅30分钟。
术后,患者反应良好。对于奥朋医疗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ALLVAS™在手术中的表现,张必利教授赞不绝口。奥朋医疗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ALLVAS™不仅可以实现导管导丝推送,也能够实现管丝协作运动,而且通过操控台触摸屏上的微小毫米级前进模式,可以进行微调操作,实现精准化、精细化的介入手术操作。
张必利教授激动的表示,“不需要穿铅衣,不用担心肌肉颤动影响手术效果,这是我做过的最轻松的一次冠脉介入手术,相信在未来,随着奥朋医疗机器人的技术完善、上市普及,将真正造福广大患者和介入医生。”
机器人辅助冠脉介入手术
千万患者和介入医生的福音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国内心血管病患者总人数已高达3.3亿,其中冠心病患者数量超1139万人,患病率、死亡率高居前列并仍在上升。冠脉介入手术是目前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我国每年冠脉介入手术近100万例。
然而近年来,尽管血管介入领域高速发展,但仍存在两个核心痛点尚未解决:一是施术者受到辐射伤害的问题;二是传统介入手术大幅度依赖术者的经验和肌肉记忆来完成,难以做到精准化和标准化操作。
针对辐射问题,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穿戴铅衣或设置射线屏蔽挡板,但这种办法并不能完全隔离辐射。而长期暴露于高辐射环境中,将会增加皮肤癌、白血病、甲状腺癌等疾病的发病几率。此外,长时间穿戴重达几十斤的铅衣,不仅影响介入医生对导丝、导管的精细操作,还会增加关节损伤的风险。
而要实现精细化操作及减少误差,则要增加医生的学习时间和操作经验,以提高手术技术。但这种办法所能带来的收益有限,且对患者有潜在的损伤风险。
血管腔内介入机器人则*的解决了上述两个痛点:机器人远程控制从根本上避免辐射伤害;同时建立依靠机器,过滤肌肉颤动、减少因为疲劳导致的误操作概率,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形成更精准、更模式化的手术体系,迈过人手肌肉的极限。
*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通用型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奥朋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ALLVAS™是国内*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型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核心技术涵盖机器人架构设计、机械臂和执行手的工艺设计、力反馈机制、软件算法及自动化手术、系统集成等领域,源于奥朋医疗近十年的前瞻性技术储备和潜心打造。自主研发和不断创新是奥朋医疗发展的根本,奥朋医疗已经申请了51项发明专利。
与此同时,奥朋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ALLVAS™还是全球*通用性介入手术机器人,在产品设计上采用了自适应夹持手技术,能够适配市场上全部类型的导丝及导管,从而完成大部分的介入手术操作动作,应用范围更广。此外,其系统架构采用仿多人机械手的设计,能够模拟主刀及助手的操作,相对于单机械臂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能够实现更稳定、更复杂的操作。
无论是站在国际视角还是国内视角,通过介入机器人辅助下的血管腔内手术应用成功都具备非凡的意义。相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行业的成熟期、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增长期,血管介入机器人技术和行业是创新的领域。在血管腔内介入机器人的基础之上辅以人工智能,为手术的自动化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患者在术前评估,精准治疗等方面提供了前瞻性。血管介入手术正在向数字化导管室和5G远程手术发展,介入手术的精准、微创治疗也成为了必然趋势。奥朋医疗手术机器人*限度地帮助医生在数字化、5G、手术精准、微创的大环境下,一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