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职场“软技能”需求潮起,得到携新品牌“得到训练”抢滩

2022-05-30 14:36 · 互联网     

5月26日,终身教育企业得到发布聚焦职场“软技能”提升的新品牌——“得到训练”,并公开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战略目标:成为一家面向职场人的终身教育企业

未来得到将为职场人提供“通识教育”和“能力教育”两大板块的终身教育产品和服务。其中,通识教育提供的是职场人需要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产品和服务;能力教育,训练的是职场人需要的“软技能”。

图片1.png

而就在不久前,我国《职业教育法》完成了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此外还强调,要“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鼓励、支持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依法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对此产学研各界普遍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市场化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大有可为。

那么,在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得到这类头部终身教育企业加码职场“软技能”训练的举动?“软技能训练营”类产品的崛起,又将为职业教育行业和市场带来怎样的新气象?

真学真练,软技能训练营受职场人高度认可

李文是一名职场老将,在科研单位的信息化部门工作。对于工作当中要用到的专业技术技能,李文早已驾轻就熟,但在跨部门沟通上却有些力不从心,很难把完全不懂技术的部门提出来的需求,“转翻译”给那些做开发的人听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文报名了由得到联合创始人&CEO脱不花主讲的《沟通训练营》,被分到了一个小班级。

李文很快发现,这个班的学习方式跟传统的课程班很不一样。虽是线上学习形式,但在21天的集训时间里不仅安排了系统化的线上学习视频课程,还有密集的课后练习和测评、班级讨论、助教督导和答疑等,互动性毫不逊色于线下课堂。在视频课程中,主讲老师脱不花不但亲自示范了诸多沟通原理和技巧,而且针对一百多个现实工作和生活中高频出现的真实沟通场景给到了解决方案,例如汇报工作、提升职加薪、指导下属、陌生人沟通破冰等等,甚至还提供了不少能直接上手使用的“沟通公式”。李文每天听完课以后会在助教的陪同下做练习、和同学讨论,每周还会有主讲老师直播答疑、完成周测评。21天的密集学习和拉练下来,李文发现自己真的变了:沟通能力上了好几个台阶,之前让她烦恼的“鸡同鸭讲”般的场面再也没有出现过,还有不少同事前来向她取经。

截止到目前,这门沟通训练营已经吸引了超过5万名职场人加入学习,人气可见一斑。除此之外,得到训练还包含管理者沟通、演讲口才、职场写作、高效学习、项目管理、当众讲话六个训练营产品,后续还将研发更多产品,以满足职场人多样化需求。每一个训练营都力求一个月左右周期内,提升和强化职场人必需的一门技能。这些技能是在各行各业专业技能之外,跨行业、跨工种的通用型能力,即所谓的“软技能”。它们对于职场人来说是贯穿职业生涯、不会过时的技能能够帮助职场人搞定人、事和复杂局面,在协作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提升职场竞争力。

实际上,“软技能”并非全新概念,在世界范围内早有相关讨论。英国学者艾玛·苏·普林斯所著的《软技能》一书,将“软技能”定义为提升适应力、突破人生天花板的必备技能,包括批判思维、同理心等。美国创业者约翰·森梅兹在畅销书《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中,建议程序开发人员和其它技术人员不要只是埋头写代码,而要提高人际交往、自我学习、运营个人自媒体等软技能,让自己更接近成功。

得到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职场研究项目组发布的《2022年中国职场人群发展建议白皮书》指出,相比于专业“硬技能”,数字经济时代的职场人对“软技能”提升的诉求更强烈,工作沟通能力、时间管理及目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位居职场人认为更重要的职场能力前五位。提升“软技能”,已成为越来越多职场人的共识。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需加强软技能教育供给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迈入新发展阶段。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软技能教育供给质量是重要一环。

所谓“职业教育”,是以提升人作为劳动者的素质和人力资源价值为目的的教育。根据新《职业教育法》作出的定义,“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职业”的本质是社会分工,不同职业各有其特殊性,劳动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是其胜任岗位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也不可忽视,当人们处在“职场”这一强调协作的场域当中,一些非专业、通用型的“软技能”,如沟通、口才、管理等,也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方面技能,与专业“硬技能”一样,对职场人的综合素质、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围绕“硬技能”和“软技能”两种不同方向的职业教育,发展并不均衡。无论是我国的职业院校还是职业培训机构,所教授的内容都侧重于针对特定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其课程体系也大多是按照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来设置,比如“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等。尤其是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职业培训课程,绝大多数都是针对特定职业的资格考试、人才招录考试和职业必备专业技能的培训,也就是应试培训和“硬技能”培训。相比之下,“软技能”职场教育类产品,则呈现出供给严重不足且良莠不齐的特点。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就业市场变革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国的职业培训行业需要为广泛的在职人群和预备就业人群提供高质量的“软技能”教育服务供给。得到此次推出新品牌“得到训练”,并将职场“软技能”教育设立为公司业务发展的主航道,可视作民营企业积极响应社会需求、参与推动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所做的一种有益探索。

背靠职业教育万亿市场,优质企业大有可为

从行业和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软技能”培训市场前景广阔,且受到政策引导支持,具有站上“风口”的潜质,能够为市场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大有可为。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职业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收入规模在2026年有望达到11107亿元,一个新的万亿级市场正在形成。在主要由社会力量参与的非学历职业培训领域,2020年的市场规模达到2026亿元人民币,2026年预计将有望达到3445亿元人民币,届时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行业的独立学员人次将达到4770万名。

长久以来,这块庞大的市场被聚焦职业“硬技能”培训的公司主导。目前我国非学历职业培训领域的十多家上市公司,绝大多数从事的都是“硬技能”培训业务,例如公考培训、教师资格考试培训、厨师培训、IT技能培训等等。这类培训服务对于想要从事某种职业或精进专业技能的人群而言属于“刚需”,人群基数大、付费意愿较强,培训效果可外化、易衡量。

相比之下,“软技能”培训尚未成气候,但前景可期。在经济结构转型、生产方式和工具加速变革的当下,职场人和雇主双方对提升“软技能”的需求日益强烈,注重实战和实效的“软技能”培训产品和服务,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教、学、练、测、评”环环相扣的训练营类产品,有望快速打开市场。在这方面得到训练就是一个例证,目前7个“软技能”训练营已吸引了超过15万名学员参与。

但也要看到,得到训练的一炮而红绝非一朝之功,离不开持续多年深耕终身教育领域的积淀。实际上,从专注“知识服务”到“通识教育”和“能力教育”并驾齐驱,得到所做的不是跨界,而是沿着“学以致用”的路径更进一步。其产品越来越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注重实用。一方面教授知识、拓宽视野,一方面改变行动、提升技能,从认知和能力两个维度上赋能职场人。据了解,此前得到在打磨高质量知识服务产品中沉淀下的研发经验、高水平的课程研发团队,以及在举办得到高研院的过程中探索出的小组式学习组织方法及运营经验,都复用到了得到训练,这正是训练营产品快速走红背后关键的力量。

职业教育市场即将涨潮,但唯有坚持品质、沉得下去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勇立潮头。在教育这条道路上任何企业都没有捷径可走,慢就是快。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