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植基金CIO办公室:国运绵长,碳中和带给我们的机遇

2022-06-13 17:25 · 互联网     

本文作者:李严  中植基金CIO办公室宏观团队负责人

中植基金CIO办公室

作为专业的基金销售机构,中植基金成立CIO(Chief Investment Officer)办公室,目的是为客户提供更加前瞻、专业、科学的资产配置方案,更好地为客户的财富增值保驾护航。

CIO办公室核心团队均拥有10年以上金融研究从业经验及财富管理经验,近半数人员拥有博士学位,形成了专业、高效、前瞻的专家团队。

中植基金CIO办公室宏观团队负责人 李严

所谓国运,也就是国家的运势。

周易说“国有九运”,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变化无穷。

对投资市场来说,所谓“国运”,也就是因为经济增长带来的投资机会。投资要想赚钱,短期可能是依赖选股、择时。从长期看,一定是依赖国运。比如巴菲特在他2019年的致股东信中曾表示:回顾77年的投资历史,他和芒格高兴地承认,伯克希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搭了美国经济的顺风车。伯克希尔下一个77年的成功,也一定来自“美国顺风车”。

当前,我国四十年高速发展,中华复兴刚刚起步,从长期的宏大视角看,国运绵长,当下的挫折只是短暂插曲,当大多数人悲观时,反而带来难得的布局机遇。今天我从中长期视角,为大家解读中国经济和政策,从碳中和的大逻辑解析投资国运的机会与价值。

1.发展从来没有一帆风顺

最近一段时间,国家经济遇到了一些挑战,局部疫情封控迟迟没有结束,股市也在低位运行。这些因素使得我们的投资人对于未来产生了一些悲观预期。回顾过去40年,我们会发现中国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有其固有的周期性。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次积极的应对低迷的经济,通过不断寻找产业机遇,拉动经济增长。我们从最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低端制造业起步,到移动互联网、高铁、5G产业引领全球,再到未来在电子、芯片、大飞机等行业不断解决卡脖子的痛点,可以说几十年来国内的经济发展是一步一个脚印向前的。

在上半年经济出现困难的情况下,政府通过连续降准,财政政策前置,引导LPR下调等一系列货币与财政政策刺激市场。从全球横向比较来看,在主要经济体当中,我国的宏观杠杆率长期保持健康水平,给政府政策空间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我国政府所大力引导的产业,从高铁、光伏、移动互联网、新能源产业等基本上都获得了成功。站在当下,我们从国运的角度谈一下碳中和这个宏大概念与中国经济的紧密联系。

2.碳中和是现阶段的经济引擎

人类能使用什么样的能源,就决定了我们文明到达的高度。过去几千年,人类历经了“火与柴草”“煤炭与蒸汽机”“石油与内燃机”三个阶段。

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虽然我们一度在文化和经济上长时间*,但始终停留在“火与柴草”这一阶段。当西方的英国率先进入“煤炭与蒸汽机”时代,以及美国率先进入“石油与内燃机”时代,分别成就了近代的英国和当下美国的强国地位。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不断缩小和世界强国在科技能力上的差距。人类即将进入能源使用的下一个阶段:“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目前,诸多科技强国包括美国、日本、德国、韩国都在此磨拳擦掌。中国只有在这一阶段领跑世界,才能完成我国提出的经济增长,共同富裕的目标。

而这一过程中,技术路线、市场格局、国际社会话语权等多重因素都将影响着各国的成败,而“碳中和”则是对国家对未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

3.碳中和的战略意义

*,战略安全。持续的地缘冲突造成国际能源价格飙升,全球供应链出现不稳定因素。为保证国家稳定发展,能源涉及国家战略安全。实现“碳中和”有利于国家安全。

第二,传统替代。化石能源不可再生,随着能源需求加大且供给受限。我国作为全球*能源进口国,如不能摆脱传统能源的依赖,必将遭遇价格的爆炸式增长。哪个国家率先摆脱传统能源依赖,必将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回报。

第三,环境保护。过多的碳排放已经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异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全球农业生产都受到严重影响。只有达成碳中和,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保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第四,新基建投资。传统基建投资,有力的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传统基建投资机会已经饱和,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方向,集中在“碳中和”相关的光伏、风能、水电、核能、氢能、特高压、储能等领域。

第五,产业升级。“碳中和”将有力拉动下游产业。“碳中和”领域的的技术储备和低价电力可为5G、新一代高功率半导体、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能源车、磁悬浮提供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4.碳中和发力,占据*优势

未来的科技产业,不管是5G、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还是新能源车、(高速)磁悬浮,都摆脱不了对于超大电力的使用。例如,仅5G的电力成本是4G的10倍左右。电力成本将决定我国在这些产业的竞争力。

在“碳中和”相关产业上,我们已经全面布局,多个产业已经是世界*的水平。尤其是在国际话语权这个层面,2021年4月的《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表明在“碳中和”这个战略方向中美之间已经达成共识,将合力向其他国家推行中美制定的规则。 此举将有利于我国将产品、电力及碳交易规则向全世界输出。

“碳中和”不是短期目标一蹴而就,需要30年时间逐步实现。在5月25日稳住经济大盘会议,国务院提出了6方面33项举措,一方面采取多种手段对经济进行宽松,另一方面也给碳中和产业带来了诸多利好。如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增加煤炭产量证经济运行不受到能源价格冲击;加大对新能源项目的投入,包括水电核电、特高压,风光基地等。

“碳中和”是一个宏大的目标,从其必然性、紧迫性、可行性都顺应了我国的发展需求,都将与我国的国运紧密相连。国运绵长,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在碳中和这个三十年宏大目标的激励下,率先达成“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领跑全球经济。

比尔盖茨说过,“人们常常高估一年的变化,而低估五年、十年的变化”。产业发展和价值投资是如此,国运更是如此。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诸多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将迎来爆发式和跨越式的发展。而我们需要放下短期思维,拥抱长期思维,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投资红利。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