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被「后辈们」纷纷赶超,来伊份怎么了?

随着后来者居上,“零食第一股”看起来正在慢慢失色,想要找回曾经的荣光显然并非易事。
2022-08-04 11:32 · 蓝媒汇财经  作者 | 蓝忘机 编辑 | 蓝妹儿   
   

“零食*股”来伊份(603777.SH)被后起之秀们陆续赶超。

天眼查显示,上市公司运营主体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02年7月便已成立,如果往前追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来伊份就在上海开出了*家门店。无论怎么看,来伊份都堪称国内一家发展历史不短的休闲零食企业。

2016年10月,来伊份挂牌上交所,成为主板“零食*股”。上市当天,来伊份股票发行价为11.67元/股,短短一个月后,股价便冲高至56.54元/股(前复权),较发行价上涨近5倍。彼时,来伊份在休闲零食行业的资本市场上可谓风头一时无两。

但发展至今,在业绩规模上,来伊份已明显落后于三只松鼠(300783.SZ)和良品铺子(603719.SH)等行业竞争者。根据各家年报显示,2021年,来伊份的营收为41.72亿元,远低于三只松鼠的97.70亿元和良品铺子的93.24亿元。而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分别成立于2012年和2006年,在休闲领域行业都属于来伊份的“晚辈”。

不仅在体量上已大大落后于“晚辈”,来伊份的营收增速也难言给人惊喜。2017-2021年,来伊份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2.36%、7.01%、2.85%、0.59%和3.63%,前面数年都处于持续下行态势,去年才有了起色。

那么,如今的来伊份还能自信地对消费者喊出“来一份”吗?

01

上市即*

来伊份总部位于上海,创始人为施永雷和郁瑞芬夫妇。成立之初,来伊份采用了不同于过往零食主要在大卖场零散销售的模式,而是将各种零食集中于一家店内,以连锁的形式专门销售零食。

在这种全新经营方式的助力下,来伊份发展迅猛,2003年,来伊份的门店数量便已超过了88家。

2006年对于来伊份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里,依靠着约800余款产品的覆盖和直营连锁化的发展模式,来伊份走出上海大本营,将业务拓展至了江苏等地。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来伊份的经营范围便主要集中于江浙沪地区。2011年,来伊份营收达到了25亿元,这一年,三只松鼠尚未成立,良品铺子刚成立5年、声势较小。

就这样,凭借先发优势,以直营连锁模式为主的来伊份不断扩张,最终在经济发达、物流顺畅的江浙沪地区生根、发芽并发展至今。

2016年10月,来伊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国内*家实现上市的休闲零食企业。此时的来伊份,已在全国的16个省级行政区内开设了超2000家连锁门店,其中大多数为直营门店。

但遗憾的是,如果将“上市”类比为“出道”,那么对于来伊份来说,出道即*。

2016年,来伊份营收为32.37亿元,同比小幅增长了3.51%;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微增了1.9%,虽然在营收和净利润上还保持着净增长,但相较于过去,增速已大为放缓。2016年上半年,来伊份的全国门店数也从2012年的2558家下降到了2111家。

上市的光环难掩尴尬的增速,更重要的是,尚未登陆资本市场的后起之秀们正在展现出来势汹汹的发展态势。2016年,成立仅四年的三只松鼠年营收突破了50亿元、净利润达到了2.63亿元,在两大指标上均超过了来伊份。

发展历史更长、先上市的来伊份为什么会被后来者迅速赶超呢?

02

渠道模式太单一

来伊份在近些年来发展迟缓,一大原因在与其渠道模式太过单一。

来伊份上市的2016年,也适逢国内新消费崛起和电商大发展,但是来伊份没能抓住或者说注定难以抓住这样的机遇期。

成立于2012年的三只松鼠定位于纯互联网休闲零食品牌,2016年销售额超过了55亿元;成立于2006年的良品铺子在2015年的销售额也来到了45亿元,其中有近12亿元来自于线上。

依托于线下连锁零售模式发展起来的来伊份,显然是缺乏互联网和电商基因的,而实际的利益取舍也让来伊份缺乏足够动力去做更大、更彻底的转型,如2016年上半年,来伊份直营模式的毛利率为46.92%,这一数字要大大高于来伊份线上模式32%毛利率的。

不能否认,来伊份也曾认识到并尝试搭建过电商系统。当净利润从2017年的1.01亿元大幅下滑到2018年的1010.90万元时,来伊份在业绩快报中做出过这样的解释:业绩下降主要是因为重点加强了全渠道建设、新市场布局等,从而导致相关费用有所增加。

其中的“全渠道建设”包括了自建电商平台、官方APP和拓展外卖业务。来伊份近年来陆续上线了来伊份门店支付、电子伊点和用户到店扫码小程序等;以“来伊份”官方APP为载体,为消费者提供各种线上业务模式,也同美团外卖、饿了吗和京东到家等第三方外卖平台建立了合作。

不过相较于真正重视和发掘线上流量红利的零食品牌,来伊份做线上业务更多的像是被迫应对和用线上流量来为线下导流。所以反映到结果上,就是来伊份依然十分倚重线下渠道,财报显示,2018-2021年,来伊份的线上电商收入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10.50%、12.90%、14.75%和13.01%。

与同行对比,更能发现来伊份线上、线下发展严重不平衡的情况。如在2021年,三只松鼠的线上营收占比为66.31%、线下占比为33.69%;良品铺子的线上营收占比为53.13%,线下占比为46.87%。

03

还能让人“来一份”吗?

除了曾在线上有所一些动作之外,来伊份也在线下的运营商试图让自己变得“更轻”。

2017年,来伊份推出了名为“万家灯火”的计划,意在将门店分布中心转移至安徽、北京、江西等地,具体做法即加速线下渠道的拓展,并扩大加盟业务。

2020年年底,来伊份副总裁张琴更是在全国第3000家门店开业庆典中提到:“未来公司的加盟店和直营店比例将达到3:1,也就是说加盟店将占到门店总数的75%。”

降低直营店的占比,增加加盟店的占比,来伊份想要摆脱过往偏重直营的重资产运营模式的束缚。

商品方面,来伊份也开始在进行多元化布局,以寻求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2020年,来伊份推出了“醉爱”系列酱香型白酒;2021年,又在线下门店的经营中推出了“来咖啡”的咖啡品牌。今年6月,来伊份又宣布推出了*气泡水产品“湃湃柠”,同样主打“0糖0脂0卡”概念,试图对标元气森林。

不过来伊份这样的动作有点像是一种主营业务发展现乏力后的盲目出击。先是白酒的销售占比极低、难成大器,来伊份曾在2021年6月表示,“目前公司白酒业务处于市场推广阶段,业务规模和销售收入占公司收入比重极低,2021年1-3月份,公司酒类销售5365瓶,销售额为178.63万元,占2021年*季度销售收入比重为0.15%。”

后是入局较晚的来伊份在气泡水赛道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在上游供应链上受人掣肘的困扰。元气森林就曾在气泡水供应链上的代糖赤藓糖醇上被人“卡过脖子”,此前有内部人士透露,元气森林因为主要的代糖原料赤藓糖醇被“断供”,造成严重缺货,截至2021年6月,已经导致了10亿元的销售损失,最后只能自己投资建厂。

事实上,来伊份先后入局过粮油调味、酒水饮料、限制咖啡、水果生鲜等多个食品品类,甚至还曾涉足过美妆护肤和日用百货等非食品领域,但这样略显盲目的出击注定使其的布局只能是“广而不深”,难以建立起自身的独特优势。

即便从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算起,来伊份也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了。这20年间诞生了无数堪称伟大的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来伊份能够有如今的成就显然是值得称道的,但随着后来者居上,“零食*股”看起来正在慢慢失色,想要找回曾经的荣光显然并非易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蓝媒汇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