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完善 国产培养基厂商迎爆发期

2022-08-16 11:44 · 互联网     

近年来,随着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医保控费政策的实施落地、新冠疫情加剧供应链紧张以及国产培养基质量不断提升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生物制药企业加速了生产原料耗材设备的成本控制和国产化替代进程,国产培养基的占比亦呈现了逐年上升的态势,2021年市场份额达到33.7%。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之一

细胞培养基是人工模拟动物细胞的体内生长环境,维持体外细胞存活和增殖的营养物质基础。作为生物制药/品研发、生产过程中的核心原材料之一,细胞培养基的性能直接影响产物表达量的高低,进而影响生物药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其技术壁垒高、工艺复杂,配方一般包含70-100种不同化学成分,需要通过不断并反复的分析细胞特性和工艺试验确定适合细胞生长的配方组份,并经工艺优化实现大批次的稳定生产,广泛应用于蛋白/抗体生产、疫苗生产、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生物制品开发及生产领域。根据蛋白/多肽提取物等不确定成分含量培养基可划分为含血清培养基、低血清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无蛋白培养基、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其化学成分的确定性递增。

其中,含有血清的培养工艺目前仍广泛应用于原代细胞和疫苗生产行业中,但血清在生物医药行业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存在成本昂贵、来源有限、成分高度复杂、含有杂蛋白、存在批次间差异和高污染风险等问题,而无血清培养基避免了因动物血清造成的病毒、支原体等污染的风险;而无血清/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来说,其特异性高,一般会针对特定细胞进行成分优化,为细胞提供更优的生长条件,能够支持细胞高密度生长,维持较高的细胞活率,进一步提高蛋白和病毒的表达量,有效降低生产企业的投入和时间成本,提高细胞表达量;同时,其组分稳定,可大量生产,更方便下游产物分离和纯化,因此目前在科研及商业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

目前,国内细胞培养基供应商规模较大的主要为澳斯康、奥浦迈。澳斯康培养基产品包括经典培养基和公司自主研发的特定培养基,其中经典培养基多属于有血清培养基,特定培养基包括低血清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以及化学成分界定培养基;奥浦迈产品主要用于重组蛋白/抗体药物生产、疫苗生产和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药物生产,以完全化学成分确定的无血清培养基为主。

进口依赖占比高,内外因素共同加速国产快速发展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起步较晚,因此国内培养基的产业搭建也被延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7年中国培养基市场国产培养基的市场份额仅为19.2%。虽然近几年我国培养基市场国产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但整体来看还是以赛默飞、丹纳赫和默克三大进口厂商为主,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年三大进口厂商市占率为62.9%,国内厂商澳斯康、奥浦迈分别位于国产厂商一二位。

兴业证券报告指出,国内细胞培养基产品主要供给低端需求。应用在中高端的抗体、蛋白领域的培养基价格昂贵,技术含量较低的应用在疫苗领域的培养基则价格相对较低;而技术发展十分成熟的基础培养基近乎完全竞争市场,产品价格较低。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我国蛋白及抗体药物培养基市场中进口产品高份额的现象更为明显,2020 年三家进口厂商占据 81.4%的市场份额,国内厂商奥浦迈以6.3%的市占率在国内厂商中位列*。

另外,同类产品在纯度,残留物方面的指标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市场价格存在较大差别。公开资料显示,关于293系列培养基产品,2019-2021年澳斯康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156.64元/L、133.77元/L、108.12元/L,奥浦迈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312.83元/L、333.79元/L、272.61元/L;关于CHO系列培养基产品,2019-2021年澳斯康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103.51元/L、96.49元/L、84.86元/L,奥浦迈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217.93元/L、206.58元/L、188.50元/L。

中国培养基市场潜力无限,国内相关厂商迎爆发期

全球生物药市场发展迅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16-2020年全球生物药市场复合增长率为7.8%,中国生物药市场复合增长率为 17.1%,预计2025年中国生物药市场将进一步达到8,11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 18.6%,高于全球生物药市场12.2%的复合年增长率。

培养基作为生物制药上游原材料、耗材品种中市场规模更大的品类,约占生物制药耗材市场规模的35%。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培养基市场规模2021年达到26.3亿人民币,预计2026年将达到71.0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22.0%;同时,受国内外众多因素的影响,国产培养基的市场规模及份额逐年增高,2017-2021年,中国无血清培养基市场国产化比例由6.7%增长至29.6%,预计后续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公开信息显示,细胞培养基国产厂商澳斯康2019-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713.61万元、20,972.62万元、45,144.32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77.80万元、-3,907.62万元、6,269.40万元, 2022年全年业绩受固定资产折旧、人力成本增加及股份支付费用上升等影响可能出现亏损;而被市场称为“细胞培养基*股”的奥浦迈2019-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852.11万元、12,497.05万元、21,268.33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6.54万元、1,168.46万元、6,039.37万元,公司预计2022年1-9月营业收入处于22,500.00万元-24,500.00万元之间,归母净利润处于7,700.00万元-8,500.00万元之间,同比增长63.08%-80.02%。

国产培养基开发仍需打磨,打造生物制药产业“中国芯”

华人抗体协会表示,培养基的开发和优化不仅需要满足细胞生长和高表达所需的营养,还要考虑细胞活力、代谢、产品质量、可生产性、法规监管、供应链和IP等多方面要求。生物制药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培养基在大规模生产和制造过程中保持批次一致性,粉末和液体培养基的配方设计应考虑到生产可行性,如可溶性、过滤、灭菌、储存稳定性、生产可放大性和原料批次差异性。

随着国内生物制药项目商业化生产上市进程的不断推进,国产培养基供应商既需要保障产能充足和供应及时,也需要加强对培养基成本和质量的控制,尤其是质量的控制,来保持一致稳定的大规模培养基生产制造;同时,培养基配方不断地优化和提升、培养基原料的放行、培养基粉末生产技术开发、培养基稳定性的研究,也是对国产培养基供应商是否能够真正意义上达到进口替代的考验。因此,国内生物制药产业的“中国芯”仍待持续打磨与提升,像奥浦迈、澳斯康等国产细胞培养基供应商的发展脚步需继续一路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