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一片叶子上万元,年轻人靠买绿植治「心病」

焦虑之下,带有“解压”性质的生活方式自然会聚集一波受众。而疫情更是催化了这个小众需求的涌动。
2022-09-23 17:06 · 后浪研究所  作者 | 许嘉婧 编辑 | 薇薇子   
   

一盆绿植,在交易网站拍出12万,值吗?

在狂热绿植迷的眼中,天价交易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自2021年中,海外热植风吹入国内,潮流玩家们毫不吝惜,为了几片叶子一掷千金。在淘宝直播间,曾有主播创造了一夜上百万的营销额,最贵的一盆焦糖大理石蔓绿绒成交额近7万元,一片叶子就上万。

但泡沫来得快、退得也快。2022年2月起,许多品类的热门绿植价格拦腰砍半,6万的植物掉到3、4万元;曾经500元的绿天鹅绒海芋,现在店里只卖16.8元。

越来越多曾经让人高攀不起的热植,从“贵货”过渡到“普货”,在更大规模的年轻人圈子里引爆了。

洒金龟背竹,直播间定价2-3k

近一年,淘宝直播热植品类数据呈爆发式增长。小红书“我爱绿植”话题里,有30.1万篇笔记,阅读量近1700万。

眼见着从“小众高端”走向了“平价大众”,这股绿植风潮是怎么刮起来的?

01

绿植玩家变商家,

一切从“解压”开始

见植君的“植物美学实验”从南京的一家传统花鸟鱼虫市场开始的。

还是2017年,见植君30岁出头,受不了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压力,从某知名软件企业辞职,在花市租了个20平方左右的小摊位,专卖观叶绿植。

花市的风景非常老派,一看就是爸妈辈的心头好。80%的店铺摆出的都是常见的花卉,栀子、月季、绣球、茉莉、铁线莲……争奇斗艳,大红大紫。

那能看到什么室内绿植呢?发财树、富贵竹、幸福树,装在写着“福如东海”的青花瓷和紫砂盆里。按他的话说,太过老气,处处透露着暴发户气质。

见植君的摊子,在市场里毫无疑问是个异类。

这里规整地摆着各种小盆栽,盆器也没有那么浮夸——为了贴合观叶绿植的“性冷淡风”,他们换了一批纯色的盆器,赭石色、陶土色、纯白色。乍一看去,摊位灰白色的格子间里点缀着几抹冷静的绿。

放到现在,这就是时下*的工业风软装。

传统供给和新锐需求间存在很大的断层。而绿植尤其能吸引年轻人,这种热忱,和压力相伴而生。就在这个传统的花鸟鱼虫市场,见植君的店铺吸引来了不少偏年轻的客户群体。

捂脸人便是其中之一。那时,他尚是南京一家地产公司的连轴转社畜。一个偶然,他来到见植君新开没多久的绿植摊子观摩,一下子被植物们吸引了,留下来做了一段时间兼职。

绿植店里,体力活并不轻松,却让他觉得生活没那么紧绷了——工作8年了,他没有一天能睡得踏实。脑内总是循环播放着那些明天要做的事情,压力让他逼近崩溃,他一度认真想过“不应该这样活着”。

置于植物的包围中,他觉得自己被重新拉入到原生环境里。小时候,自己在农村也是每天和植物打交道。这之后到城市定居,在钢筋水泥的格子间里赚钞票,一直在离自然越来越远。

这种强烈的归属感,推动着他,想大胆地做一些自己“发自内心认同”的事。

绿植摊子开了近一年了,获得的正反馈越来越多了,乃至经常有来绿植摊子的客人问他们:“你们怎么不换个地方?你们店的气质和花鸟鱼虫市场格格不入啊。”

2018年,捂脸人决定,和见植君一起,合伙把摊子开进市中心,在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开了一家绿植主题咖啡店。“见植Plantopia”品牌也随之诞生了。Plantopia是Plant和Utopia的结合,寓意在植物界创造一个与世无争的乌托邦。

见植的生意越来越好,不久,捂脸人正式辞了职。

捂脸人始终觉得,绿植在室内空间的魅力还没有被完全开拓出来。观察一下不难发现,只要室内有植物,那里永远是顾客们拍照打卡的高频角落——它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不分男女老少。

喜欢花的人,爱的是大开大合的、短时的美好灿烂。而绿植令人欣赏的是全周期生命力,绿植不分季节,全年稳定。花开终有败,绿植,你知道它只会越来越好。

“很少有人能讨厌绿植,就算他没有那么热爱,但看到了之后,大概率是会喜欢的。”捂脸人说。

2019年,他正式辞去了地产公司的工作,全心投入到热爱的植物领域。

很多绿植商家,都曾是那些压力过大、受过绿植治愈的玩家。

橙子也曾是北京的一枚互联网运营,工作7年,他跳槽过2次。他有个癖好——一离职就爱买植物。

每次离职间隙,他都会热情满满地把家里摆满绿植。一来客人,他就要兴奋地介绍自己买到的新品种。客人一脸茫然:这不都是一样的叶子吗?有什么区别?

可再等到入职,他的宝贝植物就全死光了。太忙了,怎么顾得上呢?工作期间,他一直是早上10点到晚上24点地待在公司,回家纯粹是蹭张床。

“我的心不在那儿,我看见了它们也会选择性忽视,因为我要赶紧睡一觉。”

30岁这一年,紧绷的弦断裂了。

“绝望,必须辞职。辞职后做什么?什么都行,服务员也愿意。”听说北京有一家植物店招店员,他毫不犹豫应征上岗,3-4个月后,他打定主意开一家自己的植物店。

在绿植面前,橙子的互联网心态也渐渐被磨平了。

过去他的工作节奏是:今天写策划、明天做产品、后天就上线、大后天开始复盘,重复这个过程,没有停歇。

但入了绿植这行,每天进货上新、修剪植物、摆弄花花草草、发社交媒体宣传,一周过去了,活儿干了不少,人累得不行,钱还一分都没赚。即便这样,他也乐得自在——反馈会来的,只是会慢一点。等就好了。

大概半年前,橙子在北京的绿植店开张,赶上疫情扩散、长时间封控,2个月“打鱼”,3个月“晒网”。重新开业,他在小红书上po出店内的绿植,成功救活了他“濒危”的店。

橙子感觉,解封后,从小红书看到店面来打卡的人变多了,他们都是25-35岁的年轻人。最近,店里有一半都是看了小红书来的。他很欢迎顾客们时不时来店里转一转。

能把握住年轻的血液,就能占领高地。绿植商家们都能明显感受到买家圈层平均年龄的下移。

捂脸人至今还记得,一个12岁的小男孩来参观见植的培育大棚,对蔓绿绒品种如数家珍,这是他见过的年纪最小的玩家。在小红书上,他晒出这位大佬,没想到炸出来很多十几岁的“绿植大佬”,低龄玩家超乎想象的多。

一批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告诉他,自己开始接触小众绿植同样是在青春期阶段。他这才意识到,这一批追求生活品质的中产,对观叶植物的欣赏能力可能从很小就开始培养起来了。

“绿植的受众都是对生活品质有一些追求的中产。”捂脸人这样定义。这个圈子,越来越壮大了。

02

工作给不了的正反馈,

植物能给

年轻人都在“养植”的过程里找到了哪些快乐?

很简单——懒人福音。

捂脸人这么形容,绿植是一种最简单“无脑”的宣泄口径。“让你心力交瘁的事情,是没办法让你热爱起来的对吧?”

绿植完全不需要你的心力。多肉就曾因不生虫、不用浇水、不容易死备受欢迎。

2015年,Will收到前领导送的几盆多肉,2年后,他在阳台上的多肉从4盆变成100盆,1年后又从100盆变成了500盆。

对于他来说,多肉不需要怎么照顾,只要周末花上3个小时打理,平时也不用过多担心。疫情居家办公期间,他压力大的时候就去阳台上看看花,喷喷水,舒缓心情。

如果愿意,你甚至可以不用自己亲自养,把它寄存在光照充足的、遥远的大棚里。

王进进的主业是企业培训,同时,她也在北京海淀郊区租了个多肉大棚,兼职做多肉卖家。

她从2016年入坑多肉,起初只是觉得阳台上空荡荡的,缺些点缀,想摆点什么。网上一搜,多肉的品种非常多,更新换代也很快。像集邮一样,她很快就陷进去了。

多肉迷都有类似的心路历程——要么摆一两盆,要么就是几十、几百盆。等家里阳台放不下,或无暇照顾,他们就会寄送到大棚。

王进进也提供寄养服务,价格不算便宜,按大棚面积算,200元一平米/月,全年寄养也要2000元。

使用多肉寄养服务的人大多在30-40岁之间,有一定经济能力,步入中年阶段,需要一些释放压力的渠道。

“有的男生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赌博,就爱养多肉。”

一个30多岁的金融行业人士,在这寄养了十几平米,算起来有几千盆多肉。“他就是工作压力大,他觉得*解压的事情就是买多肉。”他还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每个品种至少要保存两盆以上,这样死了一颗还能剩。

在疫情爆发的*年,有个顾客担心被隔离,从武汉寄来100颗多肉。但过了一年多,他仿佛尝到了寄养的甜头,一直没有取回来过,王进进的收款账户还是每年都能按时收到寄养费。

也有客户从云南订了多肉,甚至都不想亲自见上一眼,就直接寄到大棚。

最近在云南兴起的“云养植”生意,在“云花园”里,代养商家会不定期返图给买家,同步植物的成长状态。捂脸人听说过最极端的案例,有人在遥远的大山里饲养了价值几百万元的植物,但从未和自己的宝贝植物谋面。

深度多肉发烧友,对待“宝贝多肉”就像养私生子,定期打钱、交赡养费,时不时看一眼照片,知道它过得很好就行了。

这是一种什么心态?

多肉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植物,对光照的要求很大。在城市的格子间里,有楼房的遮挡,或者隔着一层玻璃窗,多肉能活得下来,却不会长得太好。

但放在大棚里,给它最适宜的光照和环境,它会悄悄长大惊艳所有人。有的客户,习惯每两三个月来看一眼寄养的多肉,总能收获打开盲盒的惊喜感——这就是寄养的莫大乐趣。

绿植不需要每天呵护,它会自己照顾好自己。又或者说,它奉行“过犹不及”的宗旨。

比如,养多肉最忌讳“手欠”。有的人每天盯着多肉,盼着它长大,一周浇好几次水。结果呢?肯定是养死了。

“慢慢生长才是植物最正常的状态,最怕用力过猛。”

植物自带现代人最稀缺的“松弛感”,治好了他们的焦躁、急功近利。并且,它能带来一种“延迟满足”。

在畅销新书《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有个观点引起了年轻人的广泛共鸣:社会上40%的工作是狗屁工作,这种痛苦源于目标感的缺失,还源于工作中的虚伪和精神暴力。

过于繁忙、被社会规则推着走、看不到头……工作了3-5年的年轻人多少都有这样的感受。

在岗期间,橙子每天都在迷茫中度过。“我一个30岁的人干运营,我身边*一个35岁的运营是我们CEO。我好像也就到这儿了,再往上也走不上去了。”

把时间投入在工作上,就像一个无底洞,它总在向你无休止地索取,带不来什么新东西。

但植物是可以给你正向反馈的。把时间积累在植物上,它会慢慢抽枝发芽、变得枝繁叶茂,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你说我平常工作那么忙,周报也写不出个啥。但是植物它至少能长出一片叶子来,这就是我细心养护的成果。”橙子说。

2020年时,五月34岁,在北京持续了5年的独居生活,同样就职于互联网企业,经常加班到十点。一天晚上,偶然间,他在楼道里捡了一个半死不活的虎皮兰,拿回家随便浇了点水,它意外地活过来了,还越长越茂盛。

“我这么糙的一个人,竟然把一个快死的植物养活了,这是一个特别大的激励。”

他一下着了迷。在70平的小屋里,他把绿植铺满了所有平台,窗台、茶几、电视柜,大小植物排布地错落有致,一年后,家里已经摆了200+的绿植。

自从成为绿植圈人后,五月发现,自己每天回家后不再会泡在手机屏幕里,更多时候他都在打点着大大小小的植物。生活多了一些寄托和思绪。

观赏性植物带给人的支持都是无声的,绿植是一种静默的艺术。

所有养绿植的人,睡醒的*件事肯定是去阳台看看自己的绿植怎样了。有时想着就坐一下看看,一坐就是1个小时。可能也没什么事要做,单纯看着就很快乐。

“别人撸猫撸狗,我们就撸叶子。”

植物玩家还普遍有个强迫症——喜欢倒腾。捂脸人会定期给植物换盆、换土、修枝、扦插,操作一次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钟,不把所有叶子安排得明明白白就没办法睡觉。

“我觉得我是把负面情绪宣泄在这个过程里了。”

03

“入了植物的坑,

就不可能退出去”

某个直播结束后的深夜,浇浇植物超市的创始人吴家凡也曾看着这些大片的叶子思考,这一颗小小的绿植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2022年2月,热植价格经历一波大跳水,曾经冲着升值、炒作而杀进来的“绿植客”,很多人血本无归,因爱生恨,市场哀嚎一片。大浪淘沙后,留下的只有那些真心看重植物本身的人。

说到底,绿植是一种消耗品,而不是保值的收藏品。

热植风刮得最热时,吴家凡和合伙人一同考察了市面上最火爆的品种,研究选品。他们发现,某种国内被炒到上千元的热植,在泰国的路边可能只卖200元。当地人还告诉他,这种植物叶子长得很快,虽然不能马上长到那么大。

他当即就觉得,这里存在的溢价太高了。很可能在短期内,泡沫就会迅速破裂。炒热植,赚一时的快钱,这生意必然不能长久。

王进进还记得,在千禧年初,多肉刚刚引进时,小小一颗就卖100多块,物以稀为贵。经典的白菊,一盆按“头”收费,一个“头”就40块钱。而现在,价格已经落到2-3块钱,随便就能往家里招呼一盆。

每当一个新品种出现时,价格都会被炒到天价,当年指甲盖那么大的多肉也能卖300多。但等商家开始杂交量产,争抢市场,它一下子就不值钱了。王进进眼看着今年流行的品种洛神,从100多块掉到20块,又回到2块钱一颗。

“烧钱只能烧一阵,真正的资深玩家是不会那么烧钱地去买的。”要让更多人爱上绿植,就不能在定价上拦着大家。

最开始吴家凡接触天南星科热植时,圈内流传着一个笑话:“全国有3000个热植玩家就能养活这个行业。”

但现在,商家们已经逐渐趋于理性。那些愿意为植物支付高溢价的狂热爱好者只是极少数,普通玩家的数量级是更庞大的,并且正在高速滚雪球壮大。

这个过程是必经的。新的高端品种源源不断地面市,过时的品种又会被淘汰到“普货”的池子里,市场会逐渐壮大。符合新生代大众审美的观叶绿植,最终会走进千家万户。吴家凡觉得,绿植完全可以对标宠物行业的早期阶段,遥远的未来会迈进“一人一宠”的时期。

在泡沫散去后,绿植才能回归它本来的姿态,平价、大众,它属于一种普通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目前,小型盆栽绿植仍是年轻人消费的主力军,根据CBN Data整理,在7月抖音绿植热销单品榜上,50元以下的商品占了整体销售额的70%以上。

尽可能降低普通人爱上绿植的门槛,也是“从玩转商”的爱好者们在努力促成的事。

橙子为了让顾客们毫无负担地领回去一盆绿植,下了不少功夫选品。他筛选植物的标准只有一个,好养活、不用费心照顾。

对于普通人来说,绿植长得都大差不差,比起品种高低贵贱,他们更在乎买回去能不能活。

他的方式非常“流氓”——每一盆植物,都要经过几轮“完虐”,看看它在浇水过多或断水几天的情况下还能不能活。活到最后的产品才能摆上货架。

同样是在北京摸爬滚打的打工人,橙子会考虑更多养植的现实问题。比如北京的天气干燥,朝北的出租屋没有阳光,合租空间不大,年轻人的收入负担不起天价热植。

他会研究如何用进口的土颗粒,多混一点石子,让植物更好活。定价也尽量平民,百元以内就能买到一盆不错的植物。

吴家凡也觉得:“相比赚10个人一万块,我们更愿意赚10000个人十块。”他有自信,只要能养活*盆绿植,很少有人能抵御持续购入植物的诱惑。

在此之前,圈子里一直流传着一种唱衰的论调,是不是疫情过去了,看直播的人少了,绿植热度就会下降了?

圈内人都觉得不会。April打包票说,入了绿植的坑,就不可能退得出去。

这种底气是哪来的?

植物是自带符号的。植物能让人联想到一切和美好有关的词汇,健康、自然、环保、生活美学、生命力……

没有哪个年轻人会吝啬往自己身上贴一个“有品位”“热爱生活”的标签。更何况,摆一盆绿植,也是一种内在态度的外在表达。

橙子在店里经常能遇到上门纯聊天、顺便买植物的客人,只是因为他们赞同植物外包装设计上那些扎心的标语。

曾经,一个刚从京东辞职的女孩路过, 进来挑了盆植物,看到店里刚印的海报:“做废物也是会上瘾的。” 因为这句话,她成了橙子植物店的忠实顾客,每隔两三周就要来店里看看有没有上新。

也有一位客人说,他非常讨厌橙子在装饰上写“Win”这种词。“他说他已经不想赢了,你给我把这个撤了。”比起“赢”,店里更受欢迎的是“才华”“有趣”“发财”这样的辞藻。

焦虑之下,带有“解压”性质的生活方式自然会聚集一波受众。而疫情更是催化了这个小众需求的涌动。

34岁的April曾北漂7年,回乡创业,在大大小小的烦心事压迫下,身体出了问题。就在这一年,她爱上了绿植,往家里添置了100多盆植物,价值超五位数。基本每个来家里做客的朋友,都会夸她家的叶子颜值高。

如果没有疫情下受到的打击和压力,April可能不会关注到有这样一个绿色健康的解压方式。

每每照顾绿植,她都会看着叶子,一边浇水,一边想想自己以前是一个怎样的人,现在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都说退休后喜欢养植,但我是养植以后就退休了,从心态上退休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后浪研究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