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四方精创:央行开展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有望带来发展新机遇

2022-10-14 13:33 · 互联网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10月12日发文表示,支持在财政、税收、政务等对公领域发挥数字人民币优势,为政府数字化和智能化治理提供先进的支付服务。实现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可以“一码通扫”。

据央行介绍,截至2022年8月31日,15个省(市)的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1000.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超过560万个。

央行指出,将继续推动数字人民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支持在财政、税收、政务等对公领域发挥数字人民币优势。实现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可以“一码通扫”。

另《深圳市金融科技专项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支持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场景的应用创新。天风证券研报认为,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能有效降低支付成本,提高便捷性、安全性,进而提升国际往来的支付结算效率。根据人民银行数据,2022年一季度人民币跨境支付金额达到22.35万亿元,数字货币长期有望受益于跨境支付万亿市场的发展。

对于上述政策发展红利,上市公司积极回应数字货币布局,A股市场上,已有四方精创等为代表的多家上市公司明确表示已布局数字货币领域。

四方精创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协助金融机构客户参与了多地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及推广;公司深耕港澳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客户,为客户提供从咨询、产品、实施、运维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和服务;公司具备全球服务能力,不仅可为国内大中小型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的金融IT需求支持,也可为港澳、东南亚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支持。

央行探索跨境支付与香港快速支付有利于巩固在海外市场优势地位

在参与国际交流方面,据央行介绍,人民银行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清算银行倡导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建立基于法定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多边合作机制和新型跨境支付基础设施与安排。另一方面,启动内地与香港跨境支付技术测试,探索数字人民币系统与香港本地“转数快”快速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支持香港当地居民和商户的港币结算需求。

在此方面,四方精创表示,公司具有数字人民币跨境交易的技术储备。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方面,公司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提供了技术咨询及项目实施工作,作为参与该项目的金融科技公司,公司积极探索了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且有技术积累和成功案例;公司具有丰富的跨境金融等场景应用研发、实施经验,有能力配合客户探索并实施更多应用场景。

事实上,跨境服务是四方精创主要的核心竞争力。其中,香港一直是四方精创占有优势地位的市场。公司与中银香港、渣打银行、东亚银行、华侨永亨银行、HKICL(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等香港知名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关系,提供金融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服务。

同时,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支持下,四方精创已于香港成立金融科技创新中心FINNOSpace,并以此作为公司战略核心,持续探索分布式、微服务、区块链、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人工智能、绿色金融、Web 3.0等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为公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并助力行业发展。

此次央行探索与香港快速支付,将有利于公司充分彰显自身在香港和内地业务协同布局和发展的优势,全面巩固自身提供规模化离岸服务的能力。

同时,四方精创还积极响应我国“一带一路”政策,作为华为生态的一部分,逐步打开了泰国、新加坡、迪拜、俄罗斯等国的市场,参与到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服务中,为“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在货币流通领域的落地贡献力量。

政策高红利叠加行业高景气公司未来成长可期

四方精创成立于2003年,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主营业务包括数字化转型创新业务及传统业务,主要客户包括境内外大型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中银香港、东亚银行、华侨永亨银行、HKICL(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上海商业银行、大新银行、四川农信、KTB(泰京银行)等境内外知名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7.24%,实现归母净利润3328.49万元,同比增长13.52%,实现扣非净利润3169.32万元,同比增长16.13%。公司坚持境内外协同发展,构建了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其中境内收入 1.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3.43%,占总收入的 40.52%;境外收入 1.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4%,占总收入的 59.48%。

当前,在我国数字货币以及不断涌现的金融科技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动下,国内银行IT投入也进入了较快增长的景气区间,四方精创可凭借自身多年来在分布式、微服务、区块链、数字货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储备与研发布局,为越来越多的银行客户赋能科技属性,公司也将通过现有技术储备与定增项目新技术,充分享受行业的发展红利,公司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未来成长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