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苹果供应链东南亚大转移,可它离不开中国工厂

随着全球化逆转,苹果供应链转移出中国无可避免。但这将是一段长达5年甚至10年、20年的大迁徙。在这段漫长的博弈和艰难的考量中,世界供应链格局也在悄然改变。
2022-12-15 13:56 · 36氪  袁斯来   
   

对中国供应链厂商来说,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近日,根据外媒报道,苹果正在加速其供应链转移出中国的策略。苹果要减少对富士康的依赖,并告诉自己的供应商们要加紧在亚洲其他地方组装。

这不算什么新闻。早在十月,一直跟踪苹果的分析师郭明錤发布推文,称苹果三年内要让美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去中国化”,这将占到出货量的25%-30%。

东南亚是苹果最看好的转移地。泰国可能会成为MacBook的主要生产地,印度生产的除了自用,会更多供应产品给全球,份额会达到整体出货量的40-45%。越南也成为苹果转移产业链的热门地点。

苹果不会很快丢下中国的供应商,但会把他们夹在一个尴尬的局面中。这些工厂要想继续和苹果合作,不得不去海外开厂。比如最近和苹果关系升温的立讯精密,在今年的投资人电话会议中就提到:“一位客户要求他们在海外做更多工作。”

这将给供应商们增加额外负担,尤其是中小型供应商,甚至会经历洗牌。随着全球化逆转,苹果供应链转移出中国无可避免。但这将是一段长达5年甚至10年、20年的大迁徙。在这段漫长的博弈和艰难的考量中,世界供应链格局也在悄然改变。

01、富士康陷入停滞

美国的圣诞购物季刚刚开始。但今年苹果的成绩不会太好。因为富士康生产受阻,用户们等待到货的时间创下iPhone诞生以来的记录。

郑州富士康的动荡波及全球的iPhone购买者。高端iPhone主要在郑州生产。当郑州富士康生产被扰乱长达两个月后,今年第四季度的iPhone出货量会减少1000万部。其实高端的iPhone 14 Pro和Pro Max无法按需出货。

这对苹果的冲击显而易见。11月时苹果已经表示,因为富士康封控,Pro版本iPhone生产会减少。但苹果当时或许没想到,富士康停摆会持续如此长的时间。

这件事促使苹果下定决心迁移供应链。不过,对于中国果链公司,局面有些微妙。

此前国内果链的订单也有起伏波动,但都在国内腾挪。欧菲光被剔出果链后,闻泰科技接手前者资产挤入果链,歌尔失去的AirPods Pro 2订单则拿给了立讯精密。根据外媒报道,如果苹果要减少富士康订单,也将是立讯精密和闻泰科技来承接。

更大的可能是,苹果会减少富士康订单,并督促立讯等果链龙头在海外设厂。苹果会减少在中国的制造,并不会在短期内脱离闻泰、立讯这样的中国厂商。

而后者也在尽全力配合苹果。立讯精密2016年就在越南北部建厂,2019年还给越南工厂增加了2.5亿美元投资。而富士康、歌尔声学、比亚迪都在越南开设了工厂。

但这些工厂的体量完全无法和中国境内工厂相比。郑州富士康苹果全球*的生产基地,有30万工人,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 而越南31家公司才聚集了16万人生产iPhone、AirPods等产品。

更严峻的是,一旦大规模迁移,厂商们将不得不抛弃耗资巨大修建的国内产线,园区,花费多年培养的管理人员也必然流失。而海外业务成长又需要额外金钱和时间投入。如果没有新业务承接,这种两头夹击的损失将让很多中小公司难以承受。

以立讯精密为例,其在越南的工厂2018年亏损了734万元,到2019年净利润才到了1亿元。

立讯精密虽然能承受越南工厂的亏损,但如果中国境内工厂大面积转移,大船掉头仍然会极其痛苦。

02、无可替代的中国制造

在美国头部科技公司中,只有苹果和中国强绑定。因为经过了十多年的磨合,唯有中国工厂能拿出苹果满意的高端产品。

中国工厂最出色的能力之一,即是协助苹果完成NPI(新产品引入,new product introduction)。工厂需要协助苹果将设计图落地成实际的产品。它需要上下游通畅且丰富的供应链和高级工程师。在几十年的ODM中,只有中国积累下了制造业高级人才和上下游资源。

2017年广州财富论坛上,库克公开说:中国的制造业是熟练技术工人、复杂机器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体。这在世界其他地方很少见。 “在美国,你要找到技术工人开会,来的人估计塞不满一个房间,但在中国,你轻易可以找到能站满几个足球场的技术工人。”

中国工厂大批量制造复杂产品的经验仍然无可取代。越南可以运作一个6万人的工厂,帮苹果代工AirPods和手表,但难以想象30万人的富士康在越南落地,并源源不断生产符合苹果要求的iPhone Pro版本。

富士康前高管Daniel Panzica告诉媒体,苹果没有在印度和越南做高端手机。“其他地方做不了高端机。”

印度虽然有和中国相当的人口,且年轻人众多,但印度的营商环境并不友好。在印度建厂,要做好耗费大量时间在审批上的准备。用Panzica的话形容,印度还是个“蛮荒之地”(Wild West)。这里短期内不可能让一个郑州富士康那样庞大的“苹果城”顺畅运转。

与其说苹果和其他大型跨国企业会“离开中国”,更确切的,是他们的策略调整为“ 中国+”。也就是中国为主要生产地,再加上另一个国家补充生产。

况且,苹果正在缩减成本的艰难时期。它们不会做伤筋动骨的大调整。同样需要高性价比制造厂商的欧美企业也不会贸然行动。投行拉扎德的分析师总结:涉及到真正重新建立供应链的问题,公司们更多还停留在兴趣层面。(mostly interest)

外企转移供应链最终还是要衡量收益比。只有当中国生产成本、效率低于邻国时,欧美厂商的产线才会真正大转移。它可能会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到劳动力严重不足时来临,也可能在印度也形成中国这样成熟、稳定的制造环境后来临。无论如何,这两件事不会在短期发生。苹果只是将生产拆分到印度、泰国,都可能持续5-10年。

但中国工厂必须想办法找些国内的客户,当未来真的厂房空置时,新客户们能支撑起国内业务。否则荒废的厂房、产线将成为不可承受之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