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数博会执委会主办、数据观(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数博对话“1+1”第四期节目正式上线。本期活动以“金融科技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由数据观(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CEO翟文静主持,邀请天阳科技集团创新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咨询业务高级合伙人王明玉,围绕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异同、中小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等相关问题进行对话。
数据观(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CEO翟文静(左),天阳科技集团创新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咨询业务高级合伙人王明玉(右)
王明玉认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第 一阶段是信息化,2000年之后银行面临转型的挑战,以四大行为代表的银行完成了“数据大集中”,进入精益求精的阶段。现阶段,银行已成为“内卷”较严重的行业,头部银行占据金融行业的“半壁江山”,不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
银行数字化的背景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数字经济时代,原来社会经济行为中由多方组成经济活动的局面被打破,商品、信息到资金的路线被打通,买卖几乎是完整的经济行为。经济行为以庞大的需求为背景,银行作为资金中介或货币最 重要的参与方,必然要走向数字化之路。
银行是数字化转型的参与方与承受方,与多方产生交集。第 一是生态方,这是银行服务“前置”的环节,即把以往企业需要到银行网点或柜台开户、取钱或贷款及中间人到银行取现金再支付的过程省略,银行作为融入端,把服务融入到企业端;第 二是资源方,资源方主要为银行提供各种能力,大部分是为银行提供数据或增值服务,如企查查、企信宝及一些征信公司;第三是合作方,即企业和银行采取共赢模式,企业通过银行获得用户,银行则作为平台的融资方或支付渠道。
天阳科技集团创新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咨询业务高级合伙人王明玉
围绕银行底层数据利用这一话题,王明玉分享道,在数据层面,目前大多数银行的内部机制、系统层面都是互通的,不同银行在数字化领域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方面的体现和应用各有不同。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流程管控是银行数字化治理的基础工程,大型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在数字化方面的诉求是相同的。
当前,中国银行业进入了相对繁荣的阶段,竞争日益激烈,而银行客户的忠诚度逐渐下降,以高速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已成为过去。银行竞争的本质是效率,效率高度依赖于信息和数据,因此银行数字化本质是解决银行运营效率低下问题,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效率的提升。
中小银行的竞争力较弱,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其根本原因是它们对行业的整体认知不足和行业人才稀缺。具体而言,基础治理是一项全行性工作,中小行对于整合能力和基础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数据治理的相关工作一直压到科技部门,推进难度较大。在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阶段,中小型银行的业务发展与科技的成长并没有形成正向关联,再加上普遍以业务为导向,更看重业绩,导致很多区域银行科技部门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在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我们可以把国家层面提出的数字化转型看作1.0模式,绝大多数区域银行应该进入2.0模式,不仅要做战略规划,也应把战略规划融入到业务流程中,在过程中强调治理结构、系统之间的整合,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王明玉建议。
金融云是银行数字化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明玉介绍,中小行发展基础薄弱且侧重点各有不同,当前不具备强劲的试错机制。因此,云是其数字化的重要外力,业务上云或科技上云合作能够弥补其发展短板、降低成本投入并能迅速见效。首先,银行不必做私有云,因为经过多年建设,银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外部云的需求不够旺盛;其次,银行分支机构较多,云服务企业没有足够的市场做强做大;此外,监管一直强调自主可控,私有云自主可控性投入太高。随着银行“内卷”越来越严重,云需求一定会存在且市场前景广阔。王明玉表示,天阳科技集团也将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云端市场,重点关注银行营销和风控业务,以半整合者的模式提供服务。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驱动力除了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如国内外监管。王明玉认为,这其中包含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两个指导性文件,前者核心要点是控制风险,对银行的要求是全方位的,目的是让银行能够稳健经营和发展,范畴包括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其牵头成立的自律组织。后者提出的数字化转型对中小银行帮助较大,中小银行可对标宏观性指导框架发现短板和业务发展重点,从而进行补充和完善。因此,在数字化转型阶段,中小银行一定要学会“借外力”,迅速补充能力上的短板,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研究投入。
王明玉建议,银行的数字转型要“借力”,信创要“借势”。在宏观政策和国际环境背景下,信创一定会发展且发展好,因为银行数字化转型会带来额外的成本投入和重复建设工作,而信创自身发展需要更换设备环境,自然带来系统方面的建设。最后,王明玉总结,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处于攻坚阶段,很难在短期见效,需要耐心跟执行力,需要根本上强化从决策层到管理层人员的认知、执行力,提高对过程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