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22年全年金融统计数据出炉。
央行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6689亿元,增幅不大;2022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1.31万亿元,相比2021年,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人民币存款数据,以全年新增26.26万亿的数额,创下历史年度新增存款的新高。在此之前,每月如期公布的月度金融数据显示,多个月份的新增存款数据高于去年同期。
储蓄意愿走高,全年新增存款大幅增加。分析人士认为,居民消费意愿下降、预防性储蓄增加,同时也没有较好的投资标的或是主要原因。
01、居民缘何爱存款
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
从近五年来每年度新增的存款数据来看:2018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少增1071亿元;2019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5.36万亿元,同比多增1.96万亿元;2020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5万亿元,同比多增4.28万亿元;2021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8万亿元,同比多增323亿元,相比前一年变化不大。
全年26.26万亿的新增人民币存款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0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8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38万亿元。
可以看出,新增的存款主要是由居民贡献:其中,相比2021年度,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合计多增了9.27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多增了7.94万亿元。
在2022年度数据出炉之前,今年每月公布的月度金融数据显示,多个月份的新增存款数据出现较去年同比多增。
2022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居民收入信心指数为44.4%,比上季下降2.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比上季增加3.7个百分点。
在第二季度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中,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增加3.6个百分点;第三季度问卷中,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1%。全年走势来看,储蓄意愿整体呈现逐渐走高的趋势。
近日,国信证券王剑团队此前对2022年1-11月的存款数据进行了分析。其认为,居民存款高增原因主要包括:*,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且未来不确定性增大,居民信心持续下降,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这是居民存款高增的核心因素。第二,疫情对消费场景破坏较大,直接带来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下降。另外,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低迷,居民购房意愿下降,最终带来居民被动储蓄增加。第三,货基等流动性产品收益率大幅下降,尤其是资本市场表现欠佳,居民配置货基和权益资产的意愿有所下降。
也就是说,不仅居民消费意愿下降、预防性储蓄增加,同时也没有较好的投资标的。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2022年以来,由于疫情持续反复,叠加股市低迷等因素影响,居民收入下降,消费动力不足,储蓄意愿明显增强。2022年1-11月消费同比增速为-0.1%,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消费信心指数自4月以来持续维持在90以下。
存款多增也拉高了M2的增速:2022年M2同比增速为11.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M2指的是广义货币,一般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事业单位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
02、存款何时转化为消费、投资需求
储蓄率高,存款大增,银行负债端不缺资金。从往年经验来看,岁末往往是银行揽储黄金期,但近日经济观察网记者在上海等地多方采访了解,2022年年末“揽储大战”则未再现。有银行员工表示,因为大多银行都不太缺存款,所以年底基本上都没有推出特别的存款活动。另外有银行员工表示,行里对员工也有揽储的任务指标,但是本行的存款利率相比同业并没有优势,员工积极性不高。
但相比存款,今年的贷款需求并未如存款一样大幅增加。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相比2021年多增加了1.36万亿元。
信贷投放结构也显示出“企业强、居民弱”的特点:2022年企业贷款与2021年相比,多增5.07万亿;而居民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分别少增加了3.33万亿和7600亿。
另外一项指标——反映出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为9.6%,首次跌至10%以下,比上年末低0.7个百分点。
监管部门也在鼓励银行投放贷款。1月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也指出,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存款增多,而实体经济贷款需求弱,可能进一步加剧银行资产荒。这种情况预计何时可能有所改善?
从历史数据来看,王剑团队分析,2006年以来我国单季度新增居民存款同比多增规模连续两个季度超过1万亿元的共有三轮,2008Q2-2009Q1,2018Q3-2019Q2,2022Q1-2022Q3(仍在延续),前两轮存款大增持续了四个季度,此后消费和房地产均呈现复苏态势,但第二轮受疫情冲击没有延续。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房地产政策以及消费刺激政策加码等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出台,我们认为2023年房地产和消费将呈现持续改善的态势,我国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居民存款也将陆续转化为消费、投资。
“消费能不能持续地反弹、或者说反弹力度到底会有多大?”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在过去的两三年的疫情中,大家的超额储蓄或者储蓄率是增加的,这三年储蓄率比以前增加了3到5个点不等。当走出疫情,疫情的管控现在基本上都放松了之后,人们可以把积压的储蓄释放出来,所以这是消费反弹最主要的动力,实际上就是正常化。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