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20年的疫情打乱了大家生活的常态,2021年的芯片短缺是可以预见的疫情余震,那么2022年全年的疫情反复,则是很多厂商都没有料到的。奥密克戎的入侵,让国内一线城市骤然吹起了疫情扩散的警报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不仅对大家熟悉的数码产业带来了关键影响。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292万台,同比下降12.6%;2022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降幅。这也是10年以来,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跌破3亿台大关。
事实上,从#年轻人为什么不爱换手机了#话题多次上微博热搜就能看出,过去一年的手机出货量很有可能会创下近几年新低。面对如此萎靡的市场,到底有多少手机厂商选择了稳健保守的运营策略,又有哪些手机厂商选择主动出击,试图在这寒冬抓到一束暖阳?
国内市场:vivo称王,荣耀逆袭
消费需求的下滑,是今年手机市场的典型特征。
尽管目前尚未全部出炉,但是目前全球四家主要的权威调研机构IDC、Counterpoint、CINNO Research和Canalys对中国手机市场的全年出货量均做出了接近20%左右同比下滑的调研结论。从工信部旗下的中国信通院数据来看,这个降幅甚至还是相对乐观的估计。
(图源:IDC)
从结果来看,尽管降幅不低,但是vivo还是凭借自身硬实力以18.6%成功坐上了国内市场出货量*的宝座。
如此优异的市场成绩,除了vivo始终坚持的机海战术(全年发布产品超50款)以外,凭借在X系列上的投入研究,vivo去年在高端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去年的X80/X90系列就有很好的线下市场表现,再加上自家的子品牌iQOO实现全年同比增长26.9%,加强线上渠道竞争力,销量表现自然是相当不错。
在2022年TOP5厂商中,只有荣耀实现了同比增长。从canalys提供的数据来看,荣耀以5220万台的出货量数据成为国内市场出货量第2名,市场份额来到18%,增幅达到30%,手机出货量上升了1200万。
除了受到重组影响,往年市场份额基数相对较小导致提升空间够大以外,荣耀今年的一系列产品布局才是这家“新公司”取得傲人成绩的扎实基础。去年荣耀发布了包括荣耀70、荣耀80系列等主力走量机型在内的多款产品,价格横跨1699元至16999元,产品布局很好地涵盖了低、中、高三个档次的用户需求,这也让荣耀维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
凭借iPhone14系列新品的发布,苹果成了2022年另外一家市场份额同比增长的厂商。相较往年产品,尽管iPhone 14/iPhone 14 Plus因为固步自封受到了一定的冷落,但是这两款产品的出现反而让降价后的iPhone 13成了当之无愧的爆款产品,加上配备“灵动岛”设计的iPhone 14 Pro系列,帮助苹果在市场大盘低迷的背景下,依旧获取了市场份额正增长的表现。
除了上面三家厂商以外,其他厂商的表现就比较一般了。传统巨头OPPO去年市场份额下滑近30%,除了旗舰产品再次风评滑坡意外,线下渠道的困难、入门产品的欠缺和一加转型的迷茫,都对OPPO的销量表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至于小米这边,尽管下半年多款新品评价还不错,但是难以掩盖上半年的趋势,不过整体降幅在国内主要安卓手机厂商中反而算是比较低的。
全球市场:集体暴跌,无一幸免
表现不甚乐观的,并不止国内手机市场。根据IDC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8.3%至 3.003 亿部。而从年度数据来看,2022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全年大幅下滑11.3%至12.1亿部,这是自2013年以来的*年度出货量。
具体到厂商方面,从2022年年间数据来看,苹果、三星、小米、OPPO、vivo前五大厂商集体出现暴跌,无一幸免。其中,传统国际巨头三星、苹果分别下滑4.1%、4%,市场份额依然位列前两位,国产厂商小米、OPPO、vivo则分别下滑19.8%、22.7%、22.8%。
从结果来看,尽管三星、苹果两家厂商都出现了罕见的下滑,但是因为市场大盘下滑达11.3%的缘故,两者都算是跑赢了大盘,份额反而实现了增长。至于小米这边,虽然份额下跌了1.3%,但是依然能够紧随苹果之后,牢牢占据全球市场第三名的位置。
有趣的是,国内市场份额*的vivo,在全球市场上的总出货量仅为9900万台,落后于小米的1.53亿台跟OPPO的1.03亿台。尽管频频利用欧冠、世界杯等赛事进行宣传,但是因为渠道合作不够、本土认知不足等缘故,vivo在欧洲不敌和运营商深度合作的小米、在东南亚也很难和早有布局的OPPO竞争,可谓是国内“扛旗”,海外“拉垮”。
(vivo在欧洲甚至难以进入前五位,图源:Counterpoint)
破局关键不明 前景难言乐观
要谈及出货量为何陷入“冰点”,个人认为首先还是要归咎于疫情。奥密克戎变种的入侵,让维持了三年的防控形势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严重影响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主要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居民长期居家隔离的情况下,各家厂商的线下渠道自然成了虚设。
此外,在上海、深圳等地的周边区域,还有不少手机行业的主要供应商。受此影响,不少手机厂商的零部件供应、产品生产均受到了影响,OPPO Find X5 Pro 天玑版更是出现了反复延期发售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也给各家厂商最终的出货量表现带来了负面影响。
(图源:微博@OPPO)
其次,近年来智能手机的综合体验提升似乎来到了瓶颈期,而疫情确实起到一个雪上加霜的作用。
如今,只要不是入门级的处理器,都基本可以流畅运行目前的热门手游;再高清的手机影像模组,到了用户的手上大部分时候还是用来扫码的;5G推动作用低于预期,市面上缺乏新的杀手级应用。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更换手机所带来的实际体验提升越来越少,驱动换机的动力也越来越少。
最后,疫情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也让不少消费者更加倾向于保守消费。以往“一年一换”的电子快消品,在某种程度上居然变成了生活耐用品,消费者平均换机的周期也变得越来越长。在行业的头部厂商都没找清楚创新方向的情况下,这样的局面很可能会延续下去。
为了完成“破局”,国内厂商也在绞尽脑汁,而“冲击高端市场”就是他们得出来的*种共识。既然产品销量上不去,那就从单品价格入手,以此保证自己的总盈利。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苹果依然稳定地占据着国产高端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高端旗舰整体的市场表现似乎并不太尽如人意。
(图源:IDC)
如果高端不行,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了,而折叠屏手机自然成了厂商的发力重点。根据IDC的数据显示,虽然今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整体市场呈现低迷状态,但折叠屏细分领域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上半年国内折叠屏产品出货量超过110万部,同比增幅约70%。
在逆风市场环境中,折叠屏产品依然能够逆势而上,这体现出了折叠屏产品的巨大市场空间。不过,目前市面上的折叠屏产品或多或少都有短板,低刷新率、耗电较快、软件无法适配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继续提升产品体验,打造出拥有高可用性的折叠屏产品,将成为国产厂商重点关注的方向。
除了折叠屏,2022年的手机市场还有一个关键词——自研芯片。去年主流国产手机厂商在自研芯片方面的努力同样成效显著,在快充自研芯片澎湃P1之后,小米又来了自研影像芯片澎湃C1;OPPO自研NPU芯片——马里亚纳 MariSilicon X开始下放;至于vivo,在V1+芯片之后又将新的V2自研芯片带到X90系列上。
不可否认,自研芯片的大规模应用是各家厂商在研发、创新能力层面落地的体现,也是不错的“宣传戏码”。问题在于,自研芯片只是提升用户体验中的一环,如何配合自研芯片,打造专属的软硬件体系,构建差异化的用户体验才是“能否重新激活消费欲望”的关键所在。
无论如何,2023年的手机市场将远比2022年更加激烈。不断降低的需求、增大的库存压力的、多变的市场环境......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整个行业的能力和毅力。在三年疫情过去后,一度陷入停滞的线下市场会悄然复苏,新技术的革命势必将会给移动设备行业带来新机会、新风口,但这意味着智能手机行业能够迎来真正的“黎明”吗?我们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雷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