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展望

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吴乐斌受邀出席,并发表题为《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演讲。
2023-04-23 17:06 · 投资界综合     
   

暌违2 年,中国绿公司论坛回归 4 月 22 日-24 日举办,本届论坛聚焦“产业科技”和“经营创新”,研讨企业创新式增长,来自政产学研界的 500 位专业人士将汇聚论坛共建生态。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期间,22 日下午至 23 日上午分论坛场次包含:【产业生态会议】研讨企业发展和增长的硬科技;【专家专场】行业专家引导企业家精神;23 日下午【全体会议】将聚焦前沿科技、人工智能、绿色发展与企业融合。

会上,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吴乐斌受邀出席,并发表题为《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知道企业竞争到今天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未来发展的机会,科技创新如此重要,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看一看我们中国的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和趋势。

一、中国与美国科技研发投入情况

首先我们要把中国的科技和美国的科技投入的情况做了一个比较。从PPT这个图中可以看到,中国的科技投入跟美国相比在*数上跟相对比例,或者投入的强度也就是说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这是一个常用的指标来看,我们和美国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同时我们更高兴和自信的看到,中国在科技投入方面,持续的不断在增强,不但是*数,而且也是相对数。

同时可以看到,这不是说某些人的主观愿望,而事实上是这样2021年以来,中国在科技投入方面持续在加强。美国不知道什么原因从数据上来看在下滑,2021年到2022年这个数据、百分比的强度在往下走了。从这张PPT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的科技投入从*数到强度持续上升,跟美国的差距不断在缩小。

第二,我们看看科技的主体,这些主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大致来看,从事研发的机构无非是这样大的三类,就是大院、大所和企业。也就是说,研究所、大学和企业三大类机构,从事的工作性质来看,大致可以分为这四个阶段,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最后到产业应用,这三类机构它在分工上面天然存在着区别,同时又有密切的联系,形成大院、大所,以论文产出为主,应用型的研究院所论文跟专著,到了企业之后不仅有论文更重要的有专利,很重要的有技术的应用构成。

可以看一下中国科学院的情况,中国科学院的投入跟产出来看,这些年以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我们的研发投入持续不断在增加。据我知道,我们在2022年,大概我们的投入不到1000亿元,这是投入的情况,这个表上面可以看出来2021年有一个下跌。再看看产出,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这些年以来的产出以论文和专利数量来看持续的不断在提升,它的论文数据我知道,跟哈佛大学相比,无论总量还是增长率都高于哈佛大学,专利的产出数这些年持续的攀高。

我们再来看看企业的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入这些年以来也是持续不断的提升,我们特别注意到,2021年企业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两万亿,占国家整个科技投入当中的比例76.9%,也就是说,企业已经成为研发主体,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这个当中,我们还要看企业的研发投入的强度。从2018年以来的数据可以看到,我们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也在持续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高于企业总体的平均强度。然后我们再来看,企业在哪些领域投入的情况,我们选取了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活跃的这五个领域:新能源领域,先进制造领域、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创新药。

前面四个板块就是万亿级产业,相对来说它的投入强度跟创新药相比不是那么高,我们看到创新药它的投入强度相对是最高的。也就是说,他的投入比例从我们的曲线来看大于两位数,特别另外的比较做了比较,我们有一个说法在生物医药新药来说,2015年创新药,因为中国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创新药的政策,从2016年,特别是2017年开始,中国的创新药的研究商业形式跟模式,就是中国的新药出让或者出售国际上的跨国公司的线条明显上升。也就是说,中国的研发,新药的研发已经向世界在输出,我们认为这样的输出跟政策相关,跟投入也相关。也就是说,2017年以后中国的新药投入在不断的上升,同时,中国的创新的能力也在输出。

这张片子对我们大家比较敏感,而且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梳理出来31项卡脖子的技术,到目前情况来看,这35项卡脖子的技术已经初步或者基本解决了24项,还有11项有待解决,我想相关的企业,相关的产业正在努力的路上。

我们这里再看看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或者企业发展绿色研究院的理事企业,我们很高兴的我们的CEC社群理事企业的成员企业投入的强度远远高于中国企业总体的研发强度,也高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投入的强度,是不是可以理解和解读,就是我们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理事企业当中,之所以能够成为头部企业,很重要的是在研发、创新上面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我们在开会之前,对于我们中国企业家俱乐部CEC的成员企业做了一次抽样调查,对于63家企业做了访谈问卷跟调查,这个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企业创新缺乏什么?缺人、缺钱和缺项目,缺乏人才成为*制约因素。大家很关心的是什么?大家很关心和大院大所的合作,特别是共同研发,还有就是共同应对供应链的问题,卡脖子的问题本质在于供应链。对这样的一些问题很关心。

对什么样的赛道方向关注呢?我们的企业家俱乐部理事成员提出,有这样的一些,特别是名列前三的所,是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

二、企业科技创新的趋势

从以上的一些数据简单来看,我们似乎可以看出这样的一些趋势:

*,中国的R&D投入强度不断增强,跟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应该说表现了强劲的乐观趋势。

第二,中国的R&D的投入不断增长,其中企业为主体,表现出特别突出的在市场的主体当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的投入已经占整体投入的75%以上。

这个数据如果我们做一个时间来对比看,看到了这个数据是逐步逐步的提高,企业的作用逐渐得到体现。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中国的企业R&D投入强度不大,我们的高新企业入选的标准必须其中的一个R&D投入要在销售额的5%以上啊。整体来看我们的企业离这样的标准要求还是有差距的。

同时我们看到CEC的企业,R&D强度的投入强度显著高于一般的企业还有上市公司,我们也看到了现在企业比较关注的科技创新领域和赛道是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这样的一些方面当然我们的抽样见于样本比较小不见得具有全面代表性,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这样的一些规律性的趋势。

三、企业科技创新的分布与环境

接下来,我想讲一讲对于未来发展一些分析或建议,我这张表特别跟团队说,仅限于本次会场,原因是这个里面有原创的知识产权。我来开会之前参加了重要小范围研讨会,我用了两位领导大专家他们的IT和原创。

一个是我们科技部原来的副部长曹健林副部长,他提出把企业分成四类:

*类企业,是整装跟成品的企业,比如说整车、整机的企业,称之为一类企业,我把它称之为树冠企业,就是最后表达出来树叶花果的企业,这个企业它有它的一系列的特征。

第二类企业,就是为这些整装提供零部件或者重要材料的企业,称之为二类企业,我把它称之为树枝企业。

第三类企业,提供重要的设备材料的企业,我把他称之为树干企业。

第四类企业,提供设备的设备,材料的材料最核心、最源头、最关键的这些产品,这类企业的树根企业。这个树根企业这个称法,我是受任正非先生的启发,他说根的企业。

现在主要是这四类企业,四类企业往下走是作为土壤水土,土壤水土在于中国科学院,我们当时到任正非的华为去集体学习,当时我记得有一个场景,就是任正非先生说,我们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工作,科研投入对于华为很重要。他说:“因为你们科学院投入了,所以我们华为不需要做重复的投入。”

这个我认为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应用的基础,广大的院所,广大的科技水平,我把它比作这个大树生长所在的水土,我们的企业创新分成四大类企业,它跟大院大所的关系就像这棵大树生长在一片沃土一样,如果生长的土地是沃土,我们企业这个大树就可以茁壮成长。这是左边科技侧这样的一个关系。

另外一侧是资本侧,12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主席,他最近提出了一个观点,资本分成明资本、暗资本、黑洞资本。我认为,科技类企业一类二企业可能是明资本,就是以债权为主,兼顾股权,债权跟股权相结合。再延伸来看,很早之前在初级阶段的时候,债券资本占主导,债券资本在债权人之间的矛盾非常激烈的,就像电影里面黄世仁跟白毛女之间的关系。

再一个就是暗资本长期资本,长期资本对应着树干跟树根,这个对于我们应用研究,这个主要政府投入为主,坚持社会各方面配置组合,我们当前情况理解跟应对科技与资本的范畴,我认为是十分重要的。

基于我这样的一个思考,我提出这样的两个建议:

*个建议:企业加强内生资本科技创新力量。也就是说,企业的自强自立自主创新为主,这个特别是对于二三四类的企业加大R&D投入,要争取投资强度大于5%,这样的企业特别值得借鉴学习的美国贝尔实验室,贝尔实验室曾经获得十几个人的诺贝尔奖,特别是当代晶体管为核心材料为器件的IT时代,贝尔实验室人出来之后到硅谷,硅谷当时不叫硅谷,后来成长为硅谷,所以我认为这个都是贝尔实验室重要的历史性贡献。而贝尔实验室就是一个企业的实验室,后来随着ATMT拆解了以后,贝尔实验室再也没有当年的雄风了。但是,贝尔实验室给了我们今天非常有意义的启发,一个企业的实验室对于企业的发展行业发展太重要了,我们希望在中国的土地上面成长出来中国贝尔实验室。

特别是这一次,我们大家来到了海南,来到了陵水这样的一个经济的热土,特别我注意到前面省长讲了,海南将来以后是两类企业的总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总部,和世界企业走入中国的总部。当时我就给省长谈体会,我认为这两个总部之下,很重要的可能两个中心,就是研发中心和消费中心。

所以,在海南在陵水建设企业的研发中心,它至少有四自由,其中人才自由流动,对于一流实验室的建设太重要了。所以应该说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里让我们看到这样的商机。

企业这个实验室我们在酝酿跟思考,有没有可能我们的CEC的企业,包括在座的绿盟企业,当然是有一定的体量企业。在这里是否可以考虑建立企业的联合实验室,实现七大服务,实现人才、信息、资源、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共享,大家知道做企业、做创新有的时候需要生态需要聚集产生效益,协同产生效益。所以,我们希望将来有一天,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面能够成长出贝尔实验室和类似贝尔实验室的企业研发基地。

第二种企业科技创新的方式,就是外延式的创新。外延式的创新称之为开放式的创新,就是以我们企业的一种方式,我们称之为双轮驱动,就是说一个方面做战略的产业投资。另外一个方面通过资金投资对产业的上下游,对技术做选择性的并购,实现企业的产业链完整的补充和完善。特别是现在我们国家提出了创新联合体跟新型研发机构,我认为这样的一些方面,这样一些政策举措为企业创新带来利好消息,既给了政策上支持,也给了商业上的启发。我认为,企业如果选择做创新,除了自身的内生式成长以外,可以面向市场,即便是面向世界也是这样,既可以面向国内同时可以面向世界,在同行在产业的生态圈之内,在产业的上下游,产业的创新链上下游进行并购。

也就是我注意到我们东生董事长刚才提到了,现在资本进入了资本技术驱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想这个正是高质量的创新所具备的功能,就是通过内生跟外延,通过这样的一种创新跟资本,技术和资本的叠加,我们称之为双轮驱动这样的一个模式发展。

最后,我也希望跟建议,我们诸多行业头部企业和走在前面的企业,能够利用我们在海南相聚的机会,我们立足海南,面向未来,走向世界。通过提升科技创新力,为中国赢得更多的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谢谢!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