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自我介绍、与他人*次见面,或是跟曾经不太熟的老同学再度重逢时。
据说,为了快速拉近和对方的距离,有个百试不爽的小技巧——
那就是开口说一下自己是 E 人还是 I 人。
比如我们前两天刚入职的这位同事。
为了避免误会,先给岁数大的差友们解释一波,这个 E 人、I 人是啥意思。
首先,这是 MBTI 16 型人格测试( 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 )中的两类测试结果。
而测试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回答 100 多道心理向题目,最终确定自己的人格偏好。在目前,MBTI 也是所有人格测试中,相对来说*众化、综合接受度最高的。
其中的 E,代表了 Extraversion,I 代表了 Introversion。
如果你不太懂这些,那就简单理解成 E 人通常比较外向,而 I 人通常是那种内向、社恐的性格,也行。
测试尝试分配四个类别:内向( Introversion )或外向( Extroversion )、实感( Sensing )或直觉( Intuition )、思考( Thinking )或情感( Feeling )、判断( Judging )或感知( Perceiving )。取各类别的首字母来组成测试结果之类别名称,如 “INFJ” 或 “ENFP” 。
wikipedia
但要是你从来没测过,甚至没听过 MBTI,那可能跟年轻人群体多少有点脱节了。
毕竟现在甭管是各路社交媒体,还是朋友圈里,到处都有 ENTP、INTJ 这种字母组合出现。
前阵子,我们一位同事,就因为随便发了条相关朋友圈,便炸出了十几年从未联系的小学同学,那位同学还表示,虽然逃过了星座,却没能逃得过 MBTI。
网友对这个话题也足够感同身受,甚至不久前一条谐音梗微博,就因为玩了 MBTI 的梗,还上了微博热搜*。
而得益于大数据推送,你只要刷到一条,就可能收到越来越多的 MBTI 帖子。
远在韩国,MBTI 更是早已成为了现象级的存在。大街小巷里,遍布着相关元素。
总之,作为一个新时代话题,MBTI 就火得挺离谱的。
其实 MBTI 人格测试,几乎每年都会火一次。
去年我们曾写过,前年也写过,但今年,MBTI 似乎已经彻底成了一种在“ 流行文化层面 ”上,取代星座的存在,傲视群雄。
不仅在互联网上人尽皆知,甚至开始渗透进大伙的日常生活里。
比如出去相亲,都不再是提前复习一遍水相、土相星座的适配关系,而是直接试探一下对方是哪种人格。
不知道哪种性格和自己相配也没关系,网上一找一大堆。
平日里的种种行为,都会从社牛、社恐,被重新总结成 E 人行为,I 人行为。
在初级 MBTI 爱好者看来,E 人敢于表达,人生字典里就没有“ 尴尬 ”这俩字。
而 I 人,则是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与人接触、怕麻烦的性格代表。
不过,只要稍微多了解 MBTI 一些,就会知道这里面一共有 16 个人格属性,每种都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即便这些字母组合看起来比 12 个星座还要复杂难记,但懂了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后,其实就能快速推断出性格类型了。
那些关于 E 人和 I 人的梗图,也潜移默化地帮大伙加深了对某个群体的印象。
当然,还有一些不成文的总结规律,比如:
J 型人格都比较会做饭;
NT 性格的人理科能力强;
又或是 ISFP 人里游戏宅很多,等等等等。
反正你要是肯刷社交媒体,无论有心还是无意,肯定能时不时 Get 新知识。
现在回过头来看,MBTI 之所以能在 2023 翻红,其实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各类梗图的爆发。
因为有很多人,本来是一点也不信这玩意的,感觉 MBTI 就跟闹着玩一样。
可一看相关梗图时,还是忍不住大呼一声:卧槽,这不就是我么!
他们里的大部分人,甚至都没测过 MBTI,但已经能从各类梗图中得知自己的人格。
从某种程度来说,看梗图分析人格,可能还比测试的结果更准。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里,还没有什么不妥,连世超这个对 MBTI 不感冒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但一件事火了,难免出现魔怔人。
比如,有人不喜欢心理学测试,只是喜欢 MBTI 人设。
喜欢哪个性格,自己要是没测到,就会多测几遍往上硬靠。
这种偏饭圈化的想法,还催生了 MBTI 虚拟主播这种新门路。
说白了就是什么东西一旦火了,就总有人想从中搞点米恰恰。
如果说以上行径,还算不上魔怔,那下面这种可就有点邪乎了。
比如,某些人会给每种人格加上刻板印象,煽动对立。
这种刻板还会和其他领域的刻板印象相结合,突出一个抽象。
甚至,还有人会给 16 种性格划分三六九等。
这类人认为自己的人格比泰森都牛逼,其他性格皆是凡夫俗子。
尤其在 INTP 贴吧,简介里直接自称神的孩子。
虽然大多数人都是在开玩笑,但耐不住真有人信。
感觉这帮人只是在微信小程序做了个测试,彷佛就实现了阶级跃迁一样。
很难不怀疑他们是来反串的
除了这种魔怔人以外,还有更超前的。
那就是,他们已经从不同人格之间互相抵制,演变成了同一种人格间的对立。
因为现在每种人格里,根据成分浓度不同,还会分为“ 高阶、中阶、低阶 ”。。。而高阶的,自然可以鄙视低阶的。
反正,由于这些魔怔人的加入,让 MBTI 这个测试,越发魔幻了。
这部分极端的人,都期待自己是天选之子,但又不想努力,而 MBTI 给了他们十六分之一几率陷入天才的幻觉,或是一个失败和甩锅的借口。
看上去,这类人不屑于跟星座、塔罗牌这种玄学为伍,毕竟 MBTI 有科学论据作为支撑。
但事实表现,却又和狂热的星座粉没什么区别,常常陷入自我感动。
其实在世超看来,只要不魔怔,MBTI 本就是个不错的社交工具。
不说科学与否,只因为它的出现和火爆,精准狙击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毕竟在当下这个纷乱复杂的网络社会中,大家的爱好已经被细分成了头发丝。
爱打游戏的分手游、主机;爱看小说的也分科幻和耽美;更别提听歌了,别人的歌单通常都是垃圾桶。
所以,对于有频繁社交需求的年轻人来说,如今若是还用爱好当话题,未免有点 old school,想找个共同爱好也费大劲。
但 MBTI 不同,它看似复杂,却又比星座和生辰八字直观得多,能迅速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互相获得认同感,既没有社交负担,又省脑子。
你说年轻人群体里,还有比它更有效的社交手段么? 世超反正一时半会想不出来。
尤其是在相亲这种急需话题的场合,MBTI 也算是个聊天小窍门。
对方恰好也感兴趣时,那你们可以顺水推舟多聊点;
而如果对方觉得这玩意扯淡,那你也大可一起吐槽,总比俩人干瞪眼强。
往大了说,MBTI 方便了当代所有年轻人的社交。
往小了说,性格测试这种东西,也确实让一些人能重新认识自己,勇敢面对生活。
已经有太多 I 人,开始时苦于自己的封闭,而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终学会了打开心扉。
总之,MBTI 已经是一种圈子足够大的亚文化。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每天测来测去的没意义。
但当你偶尔要用到它的时候,说不定就会发现,这玩意真好用。
毕竟,社交通常都是人们互相寻找认同的过程,可 MBTI 能帮你省掉那些繁文缛节,直接进入正题。
当然了,前提是别把这玩意当做人生信条,认为它坚定不可动摇。
而抛开背后的理论和学术研究,世超觉得,人们总需要这么个类似的东西存在。
从五行八字到属相,再到星座塔罗占卜,有多少人真玩懂了?又为啥有这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呢?
说白了,我们只是想找一个懂自己的人,罢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差评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