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达晨肖冰:别纠结估值,抓紧拿钱

“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更强大”——致敬韧性生长的中国企业家。宏观是我们不可改变的,微观是我们大有可为的。
2023-10-26 18:51 · 投资界     
   

达晨带队回到了湖南。

2023年10月26日,“2023达晨企业家峰会暨长沙招商推介会”在长沙举行。会上,达晨财智总裁肖冰发表了题为《鸿鹄之志 坚韧之光--大变局时代高质量企业的洞察》的主题演讲。

回顾过去三年,肖冰感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深刻影响着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人。个人命运、企业命运、行业命运都与国家命运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有悲观,亦有乐观。肖冰说,宏观是我们不可改变的,微观是我们大有可为的。这一次,达晨团队研究了被投700多家企业,梳理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在大环境不好时依然逆势增长,总结出背后的逻辑。

肖冰给出几点建议,其中要把握好融资的节奏,当下融资的时候速度比估值重要。

“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更强大”。中国企业家的韧劲,令人感动。

from clipboard

以下为肖冰演讲实录: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达晨作为投资机构过去三年对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家的观察和思考,供大家参考。

回想达晨上一次的经济论坛,还是疫情前在上海举办的。过去三年,我相信疫情对所有个人、家庭、企业,肯定都或多或少带来了冲击甚至痛苦,现在还处在疫情后的心理建设期和恢复期。不仅仅是疫情的冲击,我们的企业、外部环境也发生着很多重大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不确定、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我只能说一个结论:高增长、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

大家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深刻影响着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人。我们感到个人命运包括企业命运、行业命运都与国家命运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宏观来看众说纷纭,有悲观、有乐观;从社会情绪看,更多是信心不足、躺平。

达晨的观点是什么?宏观是我们不可改变的,微观是我们大有可为的。既然宏观是不能改变的,那我们要关注宏观,但也不要太关注宏观,企业家还是埋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抓住结构性的机会,抓住自己的机会就可以了。

达晨的信心来源于哪里?相比其他投资机构,我们还在正常地投资,还在满怀激情地办企业家峰会,做很多的服务,从达晨人的身上看不到很多悲观的情绪,我们的信心来源于被投企业。

疫情三年,哪些公司仍逆势增长?

达晨至今投了700多家企业,每个季度都掌握了真实数据,这里面很多逆势增长的企业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最新统计,在疫情三年里,达晨四星以上的企业数量还在稳步增长,虽然有个别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损失,但整体增产的质量还是非常高,这是我们最主要的信心来源。

为何这些企业能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能逆势增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有没有一些规律可以寻找?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我们做一些案例分析。

第一种类型是敢于啃硬骨头,在底层核心技术上勇于突破。比如康希诺生物,在疫情期间开发了疫苗,为防疫做了巨大贡献,抓住机遇登上了科创板,市值最高时接近两千亿,现在很多疫苗出口到海外了。再比如中望软件,“卡脖子”最难受的部分就是工业软件,这个行业里绝大部分还是进口,中望软件经过二十年的长期积累和艰苦奋斗,终于在CAD软件里获得了很大的突破,成为国产工业软件的龙头企业,并在科创板上市,过去几年不断替代国外产品。铖昌科技则用低成本高质量的方案解决了很多国家问题,包括在民用卫星领域有自己的产品,这两家股价逆势坚挺。

第二种类型是勇闯无人区,抢滩科技制高点。比如智谱华章,大模型领域现在特别热门,被资本追捧。达晨是在整个行业没有起来之前投了智谱华章,当时公司也是不被资本看好,没有人愿意投资。现在估值涨了很多,最近公司完成了2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第三种类型是能够抓住市场空白,实现技术落地。今天进化动力的创始人傅总也来了,他说目前的企业利润突破两亿了。在2018年、2019年的时候,我们内部差点把它定义成失败的项目,他们的人工智能技术找不到应用场景,我们投完以后,资金差不多消耗完了,企业一直没有收入,创始人用自己的钱补贴公司,终于在2019年找到了一个场景,就是商超生鲜的计量称。用人工智能的方式,不管什么品种,放上去马上就能把价格显示出来,抓住了这样一个细分场景,用软硬结合的一体化方案,非常低成本的垄断了这个市场。2019年收入规模化以后,过去几年基本都是翻倍的往上涨,今年利润已经突破两个亿。这也让我觉得比较震撼,前不久带队去公司调研了一下,很想知道这个企业到底做对了什么,傅总跟我说,先进的技术还是要找到好的应用场景,光有技术是不行的。

第四种类型是国产替代长坡厚雪,高端制造大有可为。过去三年,一大批企业围绕国产替代这个大主题获得了高速增长。比如凌云光,做机器视觉,用于工业检测,通过机器视觉+自动化+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给很多大的工业企业服务,过去几年收入利润不断增长。禾川科技是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以及其他关键系统,以前这个领域也是被日本和海外公司控制的,现在逐渐被中国企业由小到大做了替代。欧谱曼迪是一家做医疗器械的公司,目前在荧光内窥镜领域是国内第一。时代华鑫,这是株洲一家做高端PI材料的公司,我也去这家公司看了,填补国内空白,过去几年收入利润都是持续增长的。还包括一些其他企业,佰维存储、新洁能、稷以科技都是大规模的实现了国产替代,业绩也在高速增长。

第五类企业是小池塘里养大鱼,隐形冠军蓄势崛起。比如晨光生物,用辣椒提取色素,很不起眼的一家企业,今年收入是80亿,利润也是大几亿,在辣椒色素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杭州洁美科技是做电子纸质载带公司,不太被人关注,但是坚持做了这么多年,目前也是做到了全球龙头,收入做到了大几十亿。

第六类是从中国公司到世界公司。比如爱尔眼科,总部在长沙,但它是全球化的公司,在全球有三家上市公司,在欧洲、东南亚都有很多爱尔眼科连锁医院,疫情期间,虽然国内市场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海外市场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市场的业绩下降,平衡了业绩,这就是全球化的好处。卧安科技是做智能家居,创始人说,我们这代人从第一天开始就应该是国际化的企业,这一代企业家第一天开始就应该瞄准世界级的企业家去做,这个年轻人还是很有雄心抱负的,在最难的日本市场排名第一,过去营收也是翻倍的增长。追觅科技收入接近一百亿,创始人说,我们一定要做全球资源、中国研发、本地制造、全球销售,这两家公司都代表了新一代中国外向型公司,有几个特点,一是技术驱动,我们有技术含量,二是自有品牌,我们是用自己的品牌在全世界销售,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做营销,因为中国互联网是全世界最发达的,我们用这套打法在全世界打是很有竞争力的。过去几年产生了一大批这种逻辑下的出海公司,非常成功。

第七类是积极推动转型升级,不断创新,持续成长。亿纬锂能是做一次性电池,都不是做充电电池,市场规模并不大,当时我们投资这家企业的估值只有1.6亿,上市以后市值也不大,但是上市以后就介入到了动力电池市场,现在又介入到储能电池市场,也包括电子烟市场,一步步推向企业持续增长,过去三年营收也是持续高增长。泛源科技是做表面处理的,好像是很传统的公司,以前主要是用在汽车零配件上,想象空间不够,后来把表面处理技术用在IGBT半导体领域,目前是英飞凌中国的独家供应商。钧达股份,以前是做汽车零部件的传统公司,在2021年还是亏损的,2022年利润八个多亿,今年上半年利润十几个亿,跨到新能源行业,用TOPCon新技术,目前是TOPCon光伏电池龙头,这是特例,非常剧烈的转型,最后成功了。

以上分享一下过去几年印象比较深刻的逆势增长的部分企业案例,希望大家能够有所借鉴。

几点建议:

融资别纠结估值,抓紧拿钱

达晨作为扎根中国的机构,面对新形势,看到那么多企业的生生死死,那么多经验和教训,我们也想给大家提供参考。提几点建议:

第一,选择比努力重要。我们在二十多年前做投资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强烈的感受,行业的选择那么重要,因为那时候整个中国经济都是高增长的,每个行业都有机会。那时候说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任何行业都会出很好的企业,因为每个行业都在高增长,GDP增长百分之十几。

但经济低速增长以后,还能逆势高增长的行业挺少的,很多行业不增长甚至下滑了,在这样的环境里,企业家再厉害都没有用。现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赛道/行业的选择非常重要,所以企业家在选择方向的时候要特别谨慎,时代不一样了,一旦选到不好行业,就很难再回头。选择什么样的行业?选择行业的时候要重点考虑几个因素:顺应社会大势,符合时代背景需求,特别要考虑国家政策,要沿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去寻找我们的方向。

第二,打造综合实力。现在竞争非常激烈,基本上没有什么蓝海,竞争是你死我活的,非常残酷,这个时候比拼的是综合实力,不是单打冠军。

第三,勇担行业第一。各个行业头部效应非常明显,二三流企业没有什么大的机会。在经济比较景气的时候,二三流企业还能活下去,在经济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头部效应更加突显了。现在重要的是怎么样通过努力,差异化的竞争能够超过他们,变成行业第一。

第四,以硬科技为核心打造护城河。越来越深刻理解到了它的正确性,现在好的企业基本上技术壁垒很高,研发投入很大,在打造技术壁垒的时候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投资方老问企业一个问题:现在技术是领先了,能领先多长时间?大部分企业跟我说一到两年,所以我们还是要很有紧迫感,要有第二甚至第三代技术的储备,一旦技术被追上了,下一代技术能够马上推出来,超过他们,这样才能领先,而不是一招鲜,吃遍天。

第五,乘风破浪,走向世界。现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遇到比以前更大的困难,但我们还是要坚定的走出去,不要局限于国内市场,走出去往往是星辰大海。通过进口替代的模式会诞生一批新的企业,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进口替代产生新的产品、新的企业,在中国从0到1,其实很多是可以走出去的。因为中国企业有成本优势,还可以走全球市场。

第六,保持定力,坚持但不固执。现在市场压力确实非常大,环境非常复杂,如果方向不对,坚持可能就错了,看到大方向或战术有问题的时候,还是要灵活调整,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七,严控风险,审慎经营。这也是我们经常提醒企业的,目前的情况扩张迭代速度慢一点,现金流比什么都重要,比如你能跑100米,你就跑95米,留一点速度保持冗余。

第八,拒绝孤军奋战,聚势才能共赢。心态和情绪是可以传染的,跟乐观的人在一起可能就会多乐观一点,老跟悲观的人在一起,你也可能悲观一些。

第九,把握好融资的节奏。融资的时候速度比估值重要,我觉得这一点在现在特别重要,这次资本的寒冬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长,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纠结估值高10%低10%,迅速让钱到位可能更重要。这也是我们的体会,有的企业把估值喊得很高,导致投资机构都很犹豫,投资时间不断往后拖,最后丧失了融资的时间窗口,这样的案例也很多。

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最后,我讲更深度的一点思考。

说到底,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基础非常雄厚,现在不断升级,比重不断加大。现在我们出口的三大件都是高科技的,比如电动车、光伏、锂电池。

产业政策有保障,国家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尤其在一些新兴行业萌芽阶段的时候,政府的支持给了新兴行业很大的动力,比如新能源行业。

科技创新有力量,人口红利慢慢消失,但是人才红利和工程师红利是不断加强的,这一点是科研的底气,我们有那么多科研人才,中国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可能比欧洲和美国加起来还要多,基础很强大。

技术迭代有市场,中国是庞大的本土市场,所以很多新技术在中国有很好的应用场景,比如5G、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东西在中国发展得很好。

金融稳定有支撑,国家力量、中央政府的力量是很强的。

中国企业家有韧劲,达晨在多次场合中都说,中国企业家是中国经济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不遗余力的保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讲两个故事,过去三年最让我感动的两个企业:

一是新东方。过去几年间,新东方从几百亿美元快跌到底,几千人面临着失业,我觉得当时俞敏洪肯定非常痛苦和绝望,面临这么大苦难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完全躺平,带着团队想办法,最后通过直播,东方甄选又重新爬起来。这给我们很大的鼓舞,让我特别感动。

二是华为。八月份华为新手机出来以后,一机难求,麒麟芯片回归了。这一仗打赢了,也让我们很鼓舞。大家买华为并不仅仅是产品竞争力,也体现了民族情感。这两家企业值得所有企业家学习。

最后借用一位哲人说的一句话,“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更强大”——致敬韧性生长的中国企业家。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0/524306.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