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两市成立30余年,在目前近5000家上市公司中,上市30年以上的企业不足150家,“云南第 一股”云南白药便是其中一家。
1993年,“百年老字号”云南白药于深交所上市,彼时,沪深两市尚处于起步的状态。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沪深两市融资规模、成交活跃度已处于全球股市领 先水平,云南白药也在资本市场中迎风逐浪,始终与中国证券市场共同成长。
上市以来,云南白药连续30年实现营收增长,连续30年实现对股东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超过207亿元。财报显示,1993年至2022年,云南白药营业收入从0.58亿元增长到364.88亿元,净利润从0.13亿元增长到30.01亿元,分别增长了628倍、230倍,可谓增长的奇迹。
云南白药在这段三十年的上市历程中穿越了众多的市场周期和投资风格变换,也见证了不同类型制药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浮浮沉沉。截至2022年末,云南白药市值达976.77亿元,以公司含现金分红后的复权收盘价计算,股价较93年首发价格增幅超过430倍;而且自从2006年以来,云南白药市值始终名列中国A股医药企业前十和中医药行业前三。
成长的奇迹:资本市场中高质量发展的30年
一家“懂得开枝散叶”的公司——这是著名财经作者吴晓波对云南白药的评价。30年来,云南白药经历了产能整合、市场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商业模式转变等一系列波澜壮阔的里程碑事件,每一步都为云南白药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云南白药在资本市场中的高质量发展充分说明,持续坚持内在价值的提升,企业才能穿越资本市场波动周期,获得资本市场的价值认可。
1993-1998年:四家白药合并,奠定发展基础。
这期间,资本市场在集中交易、配股制度完善、竞价发行、新股网上认购、降低印花税等方面不断出台政策。与此同时,产业政策层面,从80年代乡镇经济遍地开花,到90年代产能不断集中形成规模效应。
这一阶段,云南白药完成云南省内4家白药公司的合并,并在1996年实现生产经营“五统一”(统一生产计划、统一商标、统一批准文号、统一质量管理、统一销售)。
规模效应的提升为云南白药的发展带来源动力,5年间,营收从0.58亿元增长到1.65亿元,净利润从0.13亿元增长到0.3亿元。
1999年-2004年:市场机制的引入,提高内生动力。
这期间,国内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沪深股市大盘多在1000点-2000点之间徘徊,上市公司严重违规事件频发,外部环境面临转型与改革。
云南白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一步打开了市场化的“窗户”,在新掌舵人的带领下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竞聘内医药市场营销精英;实施薪酬制度改革,与市场薪酬水平接轨,在“人才引进”与“末位淘汰”方面,保证了较好的流动性;创立并成功推行的“内部创业机制”、“首席科学家制”、“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等先进机制和模式,其中“虚拟企业运作模式”通过轻资产运营,将云南白药粉剂独有的核心保密配方资源效应无限放大,嫁接到创可贴、牙膏市场,这一模式也被北大、中欧、长江等各大商学院列入经典案例。
5年间,云南白药每年的营收涨幅基本上都在20%以上,股价也从0.66元上涨到1.85元(按2023年10月25日收盘价前复权测算),2000年的营收涨幅更是达到243%,可谓业绩与股价起飞。
2005年-2010年:在动荡中突围,实现质变飞跃。
这期间宏观经济在持续多年的高增长态势下有所回落,资本市场可谓大起大落,2007年上证指数创下了*高点6124点,也在2008年创下了1664点的低点,股市在大牛和大熊之间来回切换。
云南白药的发展重心,从市场层面过渡到产品层面。大众熟知的云南白药牙膏、云南白药创可贴在这一阶段成为主要利润点。2006年,云南白药各项主要财务指标跃居中医药行业首位,公司总市值排在A股医药类上市公司之首。云南白药也从地方性企业成长为全国性企业,成为行业领跑者。2010年,首次实现营收过100亿元,业绩迈向新台阶。云南白药的股价在动荡的股市中“突出重围”,从2005年初约1.85元一路上涨到2010年底的约23.69元(按2023年10月25日收盘价前复权测算),从业绩到市值持续走强。
2011年-2016年:产品多元化,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这一阶段,股市再次在牛熊之间转换,尤其在颇为动荡的2015年,从上半年的一路高歌到6月的“黑色星期四”。这几年,国内城市化速度加快,居民对于消费品类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云南白药站在产业发展层面,通过产品多元化进一步积极应对市场竞争。
云南白药以“药”为本,让传统中药融入现代生活,产品范围达近20个剂型近400个品种。其中,云南白药牙膏在这一阶段取得快速发展,2016年市场份额达到16.49%,位居市场第 二,民族品牌第 一。与此同时,公司的发展定位也升级为“新白药、大健康”,不断延伸和拓展业务边界,陆续推出的气血康类产品、养元青洗护发系列产品、采之汲面膜系列产品均出现持续增长。药品深耕层面,光雨花分厂就有16个剂型、18个模块通过新版GMP认证。
此举,亦让云南白药业绩持续上涨,并于2015年跨入200亿元的门槛。这一阶段,云南白药的股价也从20余元,上涨到40余元(按2023年10月25日收盘价前复权测算)。
2017年至今:市场化体制机制深入发展,商业模式同步转型。
这一阶段,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制度及践行层面不断完善,资本作为经济“血液”的特点进一步凸显,国企混改的活力逐渐释放。与此同时,当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后,居民各类“新消费”升级的需求也层出不穷。
云南白药顺势而为,引进战略投资者新华都、鱼跃科技,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吸收合并、整体上市,进一步增强了市场活力。新投资者也带给云南白药先进、成熟的战略思维,在坚持长期主义的理念下内修外练,向“医药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内部层面,以产品驱动、创新驱动、研发驱动为三大驱动力,推动股权结构、治理体制、人才激励等方面的改革;外部层面,加强全球化布局,利用全球优质人才与资源,与此同时,因地制宜推动各产品品牌的建设与落地,实行“一品一策”思路,进一步适应市场机制。
这一阶段,在战略方向上,云南白药也进一步明确围绕产品驱动、创新驱动以及研发驱动三个驱动力,推进内外部资源及价值融合,逐步实现向“医药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同时,云南白药营收规模跨越300亿大关,包括云南白药牙膏在内的多个产品在细分领域市场排名上升到第 一位。股价一度冲破百元大关,目前虽回落到53元左右,但云南白药的基本面在不断优化,经过商业模式适应和调整,其未来发展红利还在蕴量之中。
稳健增长的投资回报:持续树状创新,打破线性增长
《波的叠加》一书写道,波的叠加的能量非常巨大,叠加次数越多,能量就越大。从云南白药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产能整合、市场化改革、产品及产业战略升级,抑或是企业改制、商业模式转型,云南白药一直在持续蓄能、厚积薄发,其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朝着既定战略目标,稳扎稳打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持之以恒的内部变革,云南白药打破简单的线性增长,不断实现“质”的突破,走出了一条开枝散叶的创新之路,为市场交上一份。
从云南白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与一些公司乘着行业东风,在短时间内实现十倍的股价增长,一旦行业概念遇冷立马被打回原形的企业不同,云南白药在外部经济环境、产业政策波动变化的各个时期,始终给予市场持续、稳健、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回报。无论是连续30年实现营收增长,连续28年实现净利润增长,还是连续30年实现对股东分红,在资本市场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产品及业务方面,云南白药以传承百年的白药散剂为起点,不断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涵盖气雾剂、膏贴剂、酊剂、创可贴多种产品形态的云南白药核心药品系列产品;在健康产品领域,将传统云南白药产品与口腔护理产品相结合,成功地打造了以云南白药牙膏为主的口腔护理产品族群,成为中医药企业跨界创新、重塑消费的经典案例。目前,云南白药已经建立了在天然药物、中药材饮片、特色药、医疗器械、健康日化产品、保健食品等多个领域的业务布局,实现了从一家传统中药制造企业向现代化大健康企业的转型。
战略转型方面,云南白药从“稳中央 突两翼”到“新白药,大健康”再到“1+4+1”战略布局,致力于围绕客户需求提供服务,基于用户大数据底座与柔性生产能力,有机整合精准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最终输出具有差异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基于数字化和平台化的构建,云南白药正在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从一家 to B 企业向 to C 企业迈进,通过持续从用户出发考虑需求及偏好,实现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用战略转型打造健康美好生活服务提供商新理念,获得新的企业价值成长动力来源。
产业布局和智慧化转型方面,云南白药已在昆明、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区进行了区域战略职能中心的布局规划。在保持公司在天然植物提取方面的传统研发优势、持续提升云南白药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在上海布局建设创新研发体系,培育新兴业务板块,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及项目资源,推动科技化、国际化转型,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优势。云南白药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数字化新技术驱动创新发展,通过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协力实现各业务板块商业协同、技术互通、数据共享,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数字化运营的智慧企业转型。
通过产品服务、战略规划、产业布局方面多年的深厚积淀,以及近年来智慧化技术的加持,如今,云南白药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升级,通过细分场景、人群、品类,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入的“情感连接”,将“健康养护”植入消费者心智, 真正实现产品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赋能品牌以全新的时代价值,从产品研发、品牌建设、渠道渗透等多方面树立起行业领 先者地位。
每家伟大的企业,都有一个高速旋转的飞轮,推着它在商业的轨道里“惯性”前行。云南白药的市场竞争力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是在商业认知、市场洞察、科研投入、渠道建设等多方面具备“先知、先觉、先行”的能力,并以此构建起系统坚实的市场竞争力,成为民族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