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合肥,又出手了

对合肥而言,这座城市同样“雄心勃勃”,更多推进算力、人工智能与产业链融合的计划正在铺开,更多现实生产力正在转化。
2024-02-06 07:16 · 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李里   
   

近日,各省市“两会”密集召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毫无意外成为热门关键词:

广东鼓励大模型行业创新应用,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

浙江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

北京瞄准靶向破解人工智能等领域“卡脖子”问题,推动人工智能模型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ChatGPT一鸣惊人,大模型浪潮奔涌。从企业到地方,谁都希望能抓住这波机遇,赢得通往新世界的“船票”。

去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今年开年不多时,合肥就抢先“出手”,凭借科大讯飞打出*“全国产”认知大模型这张牌,再次引发外界瞩目。

从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江淮小邑,到如今炙手可热的创新之都,在合肥的逆袭故事中,科大讯飞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企业和城市的相互成就,是合肥不断崛起的见证,更是竞逐未来的底气。

01

破局者,为何是合肥?

1月30日,科大讯飞正式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V3.5。它最特别之处在于,这是*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大模型。

按照此前惯例,现场将星火大模型与GPT-4模型能力和具体应用分别对比:语言理解、数学能力超过GPT-4 Turbo,代码能力达到GPT-4 Turbo的96%,多模态理解达到GPT-4V的91%。

简言之,这一“中国造”大模型,正越来越逼近目前全球*的GPT-4 Turbo水平。

从去年5月6日星火大模型首次亮相算起,9个月时间里,科大讯飞先后召开五次发布会,从1.0版本到1.5、2.0、3.0版本,再到3.5版本,历经四次迭代升级,争分夺秒对标和追赶GPT-4。

行业测评显示,讯飞星火已稳居国产大模型头部梯队,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最聪明”的国产大模型。

相关成果也被相继写入最新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处于全国*水平”;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则在回顾去年工作时提及,“支持开展星火大模型核心技术攻关”。

依托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合肥在人工智能领域早已是不容忽视的存在。在合肥潜心打造的“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产业地标中,人工智能有着很重的分量。

近年来,合肥相继培育科大讯飞等行业龙头企业,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还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目前,这里已集聚20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营收规模达2000亿元,初步构建从底层硬件、数据计算、基础应用技术到智能终端及行业应用的全产业生态体系。根据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去年发布的《中国AI创新之城竞争力全景报告》,合肥位居城市成长潜力榜单*名。

在人工智能领域,数据、算法、算力是三大支柱,算力更被誉为人工智能的“发动机”。随着“百模大战”爆发,产业对算力的需求前所未有的迫切。

为此,合肥亦加快推进合肥市通用人工智能算力数据中心项目、合肥城市云算力中心项目等大规模算力设施。

就在三个月前,2023年10月24日,科大讯飞联合华为发布*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星火认知大模型V3.5正是基于这一平台训练而成,有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的破局之义。

02

长期主义,亦是“布局者”

回溯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历程,科大讯飞是一把关键之钥。

1999年,怀着“中文语音技术要由中国人做到世界*”的初心,一群大学生从中国科大的实验室出发,创办科大讯飞。

技术产业化并非易事。创业之初,在团队出现资金困难、面临异地“挖角”之际,合肥政府慧眼识珠,很快帮科大讯飞筹到三家机构共3000余万元投资,成功保住这颗创新“火种”。

经过20多年发展,科大讯飞已成长为国内AI领域龙头、人工智能“国家队”,合肥也跻身人工智能产业*方阵。外界常以“土壤”和“良种”来比喻二者的关系。一个种子最终能结出果实,离不开政府和企业双方的长期主义精神。

“合肥的工业基础不强,比不过其他城市,但可以比未来,我们站在5年甚至10年的周期,去谋划、去布局未来产业。”合肥市投促局一名负责人的话,正是这座城市努力的写照。

以科大讯飞为“起点”,自2012年起,合肥开始布局建设“中国声谷”,从单一的智能语音产业逐渐拓展至人工智能全领域,成为全国*国家级人工智能重要产业基地。

2017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出炉,合肥进一步加快布局。

在次年发布的《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中,明确提出以合肥为核心,构建“一核两地多点”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也是从这一年起,合肥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对人工智能着墨颇多。

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从2019年“培育壮大”,逐步升级为2020年“加快建设”,2021年“发展壮大”,2022年“扩产增效”,2023年“加快壮大”,方向坚定、步步为营。

2020年4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也正式揭牌运行,期望培育一批国际*成果并实现产业化。

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近10年,合肥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4%增长到17.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由2.78%增长到3.46%。为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安徽全省还组建规模60亿元的人工智能主题母基金,吸引人工智能优秀人才、优质项目落地。

人工智能产业也是合肥经济崛起的缩影。过去20多年间,合肥经济总量从几百亿元攀升至突破万亿大关,城市排名也从2000年第82位升至2022年第21位,成为全国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03

星火燎原,正开启序幕

未来已来。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对企业和城市而言亦如是。

按照业界普遍共识,2023年是大模型发展元年,2024年则将进入大模型应用元年。

如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所言,“谁能够拥抱上这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谁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比较优势更加显著和突出。”

基于这样的判断,科大讯飞在开始大模型技术攻关之时,就确立了“1+N”大模型体系——不仅要做基础通用大模型,还要在教育、医疗、汽车、办公、工业、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做应用落地。

在外界看来,凭借此前在相关领域的产业化探索优势,科大讯飞最重要的机遇,正在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这是其“有可能靠长期的技术积累真正抓住的大机会”。

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20多年的科大讯飞,显然不愿错失良机。

据了解,科大讯飞已与贵州、浙江、湖北等多个省份(或省内城市)签约,也与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移动、华为等多个企业签约,共同推动大模型落地。

在安徽,这种“人工智能+”的产业浪潮尤其明显。

举两个例子。

一是大模型赋能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去年9月,基于星火大模型技术底座,工信部国家级“双跨”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羚羊工业大模型,加速新型工业化,重塑新质生产力。截至去年底,已有104.1万用户入驻羚羊平台,为企业提供487.2万次服务,帮助安徽众多中小微企业跨越数字鸿沟。

二是大模型赋能产业,助力寻找新的增长极。作为安徽汽车产业支柱之一,奇瑞汽车出口量连续21年居我国自主品牌*位,其汽车出口国家覆盖数十个语种,应用的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全都由科大讯飞提供。智能化下半场,星火大模型正进一步助力中国车企走向世界。

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企业构想逐步落地,也让合肥乃至安徽人工智能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坐标。新一轮竞逐中,合肥目标和任务日渐清晰。

2023年,安徽先后印发《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的若干政策》,提出抢占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加速构建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其中多个任务、试点涉及合肥。

按照安徽省科技厅方面的说法,“未来3年至5年将是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和市场竞争的风口,风口一过,格局将定。”作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合肥无疑要担当重任、冲在最前。

“我们展望一个充满希望、孕育着生长能量的春天。相信2024年一定可以实现星火燎原,通用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在中国各大领域深度而广泛应用,而且我们在源头技术创新、在大模型的底层能力上也会站上全新台阶。”

在1月30日的发布会上,刘庆峰如是说。

对合肥而言,这座城市同样“雄心勃勃”,更多推进算力、人工智能与产业链融合的计划正在铺开,更多现实生产力正在转化。

历史不会重复,但是总会押韵。如阿里巴巴之于杭州、华为之于深圳,实践证明,一个区域的创新高度,往往是由龙头企业决定的。科大讯飞之于合肥的故事仍在续写,星火燎原,才刚刚拉开序幕。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