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从来不缺故事。
1993年,当韩国人倾尽全力,想要打败日本半导体产业霸主地位时,美国密苏里州,一对年轻的夫妇,给自己8岁大的儿子,买了一台苹果电脑。
30年后,这个小男孩发起一个7万亿美元的芯片计划,震惊了世界。
芯片新战
7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
它比整个芯片产业历史上所有投资加起来,还要多一个数量级,大概相当于英国GDP的两倍。
事实上,把整个美国联邦预算投进去,都不够填补窟窿。
提出这个惊人计划的,正是当年那个8岁小男孩,如今已成为乔布斯之后,全球科技产业标杆人物的山姆·奥特曼。
短短两年时间,这个年轻人,就用ChatGPT和Sora,两次改写人工智能的历史,让世人惊呼:
AI恐怖的迭代速度。
然而,这种迭代是有代价的。ChatGPT背后,是暴力计算,是10000块GPU芯片为其提供算力。
最新上线的Sora,从文本到视频,对算力的需求更是堪称恐怖。
这还只是OpenAI一家。这几年,人工智能大热,对算力的需求飙升,但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厂商,全球屈指可数。
英伟达一家,占了80%以上。
于是,过去一年,英伟达芯片,成为这个星球上最稀缺的商品,以致马斯克惊呼:比毒品还难搞到!
如果说AI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战争,那英伟达就是最最最重要的军火商。
面对这样的格局,神通广大如山姆·奥特曼,也是一肚子委屈。他一直在私下和公开场合抱怨:
AI芯片短缺,阻碍了ChatGPT的进步。
或许是认为,不打破这种格局,就无法实现自己心中,乃至整个AI产业的终 极目标——强人工智能(AGI),所以,他决定拼了,也直接把矛头指向了英伟达。
过去几个月,山姆·奥特曼马不停蹄,先后会见了阿联酋大金主、日本软银孙正义,以及台积电负责人。
“我们相信,世界需要更多的芯片产能,比人们目前计划建设的更多。”
山姆·奥特曼的设想是,从全球最有钱的中东大财主那里筹集资金,然后交给最有经验的台积电去建厂并运营。
最终,投资7万亿美元,建成数十家芯片制造厂。
这个计划之大胆,令科学界建一座围绕太阳系一周的粒子加速器的设想都相形见绌,以致很多人认为,山姆·奥特曼疯了。
包括被针对的AI界最敢想的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也惊呼:
这个数字,可以买下全世界所有的GPU芯片!
一个想要守住优势,一个渴望打破英伟达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这场发生在美国、火星撞地球般的斗争,只是一个缩影。
欧洲计划投资430亿美元,扩大芯片生产,日本极力拉拢台积电,进军先进制程,希望重现昔日霸主辉煌。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正在寻求 1000 亿美元资金,资助一家芯片合资企业,同英伟达争夺AI芯片霸权。
英特尔也计划投产1nm芯片,致力于在未来创建完全自主的AI芯片晶圆厂。
正如《芯片战争》一书作者、经济史学家克里斯·米勒所言:
在当前的大国角力中,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以AI为代表)的先进芯片已成为一种战略商品。
以美国人内讧为标志,下一场芯片战争已经打响。
风云变幻
过去半个世纪,全球半导体产业,在一轮又一轮战争中,不断迭代升级。
上世纪70年代,在晶体管之父肖克利、摩尔定律之父戈登·摩尔等几代人努力下,美国半导体产业突飞猛进,推动美国经济高速增长,
远在大洋彼岸的日本,深受震动,也加入了战斗。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日本人凭借成本和规模优势,逐渐赶上美国。
到80年代中期,以东芝、NEC、日立为代表,日本厂商坐拥全球一半以上市场份额,逼得英特尔退出了内存芯片市场。
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开创者,美国人自然不甘心失败,一方面纠集全球力量,逼日本签下屈辱的半导体协定。
另一方面,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扶植新生力量,转移产能。
一位名叫张忠谋并曾领导当时全球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半导体战争的华人,从中嗅到了商机。1987年,他前往中国台湾,创办台积电,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芯片代工厂模式,即只做芯片制造,不做芯片设计,也由此催生了芯片设计、制造两个细分产业。
但在那之前,大多数芯片厂商,都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芯片。业界甚至流传着一句话:真正的男人,要有晶圆厂。
受此影响,张忠谋的台积电,一开始门庭冷落。
关键时刻,美国人大力扶植,英特尔等大厂第 一时间抛出大单,救了台积电。
野心勃勃的韩国人,也不甘心落后。
1989年,趁着到中国台湾出差的机会,三星会长李健熙,请张忠谋吃了一顿早饭,力邀其加盟三星。
在被拒绝 后,李健熙转身对世界芯片霸主日本,发动了惨烈的肉搏战,并下定决心:
要孤注一掷,发展先进制程技术,挤上世界牌桌!
经过1997年和2008年,两次自杀式反周期投资,韩国人最终笑到了最后。此后,全球半导体产业,逐渐演变为三星和台积电的双星争耀,曾经的半导体霸主英特尔则日渐落寞。
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通、联发科等手机芯片厂商,对半导体工艺制程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65nm,到28nm,再到10nm,5nm,2nm……
资本支出也随着飙升,建一个晶圆厂的成本,从80年代不到1亿美元,飙升至如今200多亿美元。
再加上半导体产业惨烈的周期波动,大量厂商跟不上节奏,被淘汰出局。新世纪初,90nm工艺,全球有近20个玩家。
到了5nm时代,只剩下三星和台积电。
在这场惨烈的芯片大战中,美国人看似吃了大亏,80年代的产能转移,导致其后来在先进制程上掉了队。
但也正是这种战略大撤退,让美国企业可以专注于芯片设计领域。
2006年,当台积电、三星在65nm制程上激战正酣时,做显卡出身的英伟达老板黄仁勋突发奇想:
要让GPU可编程,使得用户能够直接调用它的算力。
那一年,英伟达推出CUBA可编程架构,为GPU用于科学研究和AI领域铺平了道路。
与CPU相比,GPU结构简单,擅长并行计算,这非常契合AI的需求,也因此成为很多研究机构的抢手货。
2012年,AlexNet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中大放异彩,引发新一轮AI革命。
英伟达GPU为其提供了算力,这引起了黄仁勋的关注。经过一年多深思熟虑,在某个周五的深夜,他给全公司发了一封邮件:
从下周一开始,我们不再是一家图形公司,我们是一家AI公司。
All In AI的英伟达,在三年后,重金打造了全球第 一台AI超算DGX-1,并将它捐赠给了当时初出茅庐的OpenAI公司。
山姆·奥特曼感激涕零,但他没想到的是,OpenAI也由此患上英伟达依赖症。
被捆绑上英伟达战车的不止OpenAI,20来年过去,AI时代来临,曾经是全球半导体标杆的英特尔进一步沦落,但眼睁睁看着英特尔落寞的美国,却依然执掌着芯片的权杖。
引领之秘
过去半个世纪,全球半导体产业总共爆发了三次大的战争。
第 一次是PC时代,美日、日韩之间,在内存芯片领域,先后爆发了产能大战。
第二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台积电和三星,围绕先进制程,展开殊死搏杀。
第三次是AI时代,正在酝酿的山姆·奥特曼等与英伟达的战争。
作为整个行业的开创者,美国在这三次芯片战争中,并非一直顺风顺水,与日本、韩国的内存、先进制程大战,甚至被打得落花流水。
但它却,一次又一次引领了潮水方向。
1947年,世界上第 一颗晶体管,由美国科学家肖克利等人发明,由此拉开了半导体产业的序幕。
之后,基尔比、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将半导体产业推进到摩尔定律时代。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又是摩托罗拉、高通等公司,率先推出移动处理器,让智能手机行业得以繁荣。
AI时代,英伟达横空出世,再次执掌浪潮。
一轮一轮下来,美国人是怎么做到的?有人说是资本,有人说是已经有领 先技术基础的先发优势,还有人说是政府的扶持,这些或许都是原因,但都不是重要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代又一代天才人物,前仆后继的努力,以及自由飞翔。
这些人都有一个特征:
拥有近乎疯狂的改变世界的梦想,并且不计功利得失的疯狂投入。
肖克利发明晶体管、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最初的驱动力,并非赚钱,而是仰望星空,想要改变世界。
2016年8月,当黄仁勋将世界上第 一台AI超算,捐给OpenAI时,他拿出记号笔,在机箱上激动地写下一句话:
“为了计算和人类的未来,我捐出世界上第 一台DGX-1。”
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在世界巡演中,一直将自己与奥本海默相提并论。
他说,“在OpenAI工作的每一天,都在提醒我,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和速度,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快。”
对未来的思考,让山姆·奥特曼一度担心,谷歌的人工智能会变成至高无上的独裁者,这也是他跟马斯克,联手创办OpenAI的原因,他们的目标是:
建立一个友好的人工智能,永远改变人类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
然而,改变世界的梦想,不止是天马行空,更需要大胆的押注,不计成本的投入,有时还要面对巨大的非议。
2013年,当英伟达All In AI时,人工智能还不是热门技术。
英伟达深度学习副总裁布莱恩·卡坦扎罗事后回忆称,当时他曾反复劝说黄仁勋,不希望他陷入人工智能行业过去所遇到的陷阱。
“但是,十年后,他是对的。”对于老板的远见,卡坦扎罗赞不绝口。
同样,2015年,当山姆·奥特曼创办在OpenAI时,也没有多少人看好。但他是那种外界越不看好,反弹越是凶猛的人。
曾有著名投资人这样评价他:
“你可以把他空降到一个充满食人族的岛屿上,五年后回来,他将成为国王。”
最终,山姆·奥特曼赌对了,他成为乔布斯之后,全球科技产业又一个标志性人物。
对此,微软CEO纳德拉感慨:
“他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企业家,他下大赌注,押对了,OpenAI的成功让人难以反驳。”
今天,目睹大洋彼岸席卷全球的AI风暴,从ChatGPT、Sora到7万亿美元计划……我们既要有信心走自己的道路,也应该思考:
如何让更多的才华和梦想,更加海阔天空地生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