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食气生化获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发酵工业废气制造大宗化学品

在碳中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倡导下,将工业废气转化为大宗化学品的创新技术及产业化落地,值得重点关注。
2024-02-29 15:06 · 投资界讯     
   

据36氪报道,生物制造公司「食气生化」完成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博远资本独家投资,明德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食气生化成立于2023年初,两位联合创始人闻志强博士和汪庆卓博士为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同门师兄弟,所在课题组服务了百余项工业化项目,课题组培养的多位人才已创立近10家知名合成生物学公司。

“非共识”选品理念: 用高技术做低附加值的大宗产品

从技术角度而言,以食气梭菌为底盘,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气为原料,有潜力发酵生产多种产物。但在创业之初,食气生化的两位创始人便笃定选择开发大宗化学品,而非高附加值产品。

“高附加值产品的很多价值是体现在品牌、渠道上,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降低、质量提升并非最核心的竞争要素。”闻志强对36氪表示,“因此,我们的选品理念是:用高技术做低附加值的大宗产品,通过高技术把成本降低到极致后,自然就具备了核心竞争力。这对于技术型创业团队来说,也是以力破巧的最优路径。”

基于这样的理念,综合市场与技术两方面考虑,食气生化选择了丁醇作为首发产品管线。当前丁醇的全球年需求约450万吨,市场规模约400亿人民币,且在持续增长。作为标准的大宗化学品,丁醇的下游市场销售竞价充分,产品达到工业标准后,是典型的“价低者得市场份额”。

“传统生产丁醇的主流路线是通过石油-丙烯工艺,原料成本占比超过60%;而我们采取的食气梭菌发酵法,以工业废气为原料,原料成本占比远远低于传统路线,物料能耗与水处理等成本与传统路线接近”汪庆卓介绍道,“我们正以创新技术重构大宗化学品的成本逻辑,通过主动降维,构筑竞争优势”。

除销售大宗原料收入外,据公司测算介绍,相比于石油基丁醇,通过上述生物制造技术生产一吨丁醇,可减少约4吨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未来通过切入CCUST(碳捕获、利用、储存和转化)商业化市场,通过碳指标、碳汇交易等,也将获得附加收益。公司计划未来为不少于10家大型煤化工、电力企业交付碳减排装置,碳减排总量超100万吨/年。

穿越周期的增长力:建设柔性技术平台

成本之外,大宗产品的另一个核心逻辑就是周期。通常,大宗产品追求规模效应以摊薄固定成本,因此装置大型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非常普遍,而且每种产品严格对应着不同的工艺路线,反应器、催化剂以及原料公辅设置;一旦产品(产业链)的下行周期来临,通常难以转产,亏损严重。因此,设计柔性技术平台,使企业能够储备多种产品管线,并且能灵活、低成本地切换至关重要。

实现上述柔性切换的核心在于对梭菌的理性改造能力,及产品开发、工艺技术迭代升级的能力。但食气梭菌作为非模式微生物,一直存在培养难度大、遗传操作和基因编辑门槛极高等特点。

据介绍,食气生化创始人既往所在科研团队研究梭菌遗传操作和基因编辑20年,率先开发/使用了梭菌领域一半以上的基因编辑工具。基于公司团队对梭菌代谢途径调控和操纵的能力,其能够在食气梭菌中进行复杂代谢途径构建、调试和优化。现阶段,食气生化已开发出可完成复杂代谢路径的特种菌株,具备30余种酸、醇、酯类下游产物的合成能力,有望赋予企业去周期属性。

另外,食气生化正在南京自建菌株改造平台、计算模拟与自动化平台、设备与工艺技术平台,以推动技术和工艺的高效研发、落地和迭代升级。建成后的大技术中台,将支撑食气生化持续性地在全球各地系统化、标准化、体系化的输出先进的气体发酵产业能力,引领行业发展和变革。

根植中国资源禀赋的工程化实践:先产业、后行业

在碳转化行业中,用二氧化碳等工业气体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路径、商业可行性已经得到初步验证。典型如美国朗泽科技(LanzaTech)以一氧化碳为原料,利用梭菌气体发酵生产乙醇及菌体蛋白;中国首钢朗泽建立的产线已经实现数万吨燃料乙醇量产 ,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工程上有成功的案例珠玉在前,对食气生化创始人来说,下一步也是将领先的技术优势与独到的选品逻辑付诸工程化和商业化。

联合创始人闻志强是化工本科出身,同学及师长多在大型化工企业、设计院、应急、环保、化建、石化协会、化工贸易公司任职,对大型化工装置的建设、运营执着深沉。目前公司核心团队中,万吨级工厂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占比近半。闻志强表示,我们创始团队非常清楚,自建工厂的难度、代价和压力有多大,但坚信,只有真正建设和运营过工厂,挣到过产业(产品)的钱,而且活的不错;才有可能在未来气体发酵产业爆发时,通过做技术输出及迭代升级,挣到行业的钱。

”商业化道路千万条,建厂第一条”,汪庆卓补充道,气体发酵产业体系尚未成熟,募资做中试和建厂是过窄门,也是锻造长板,构筑壁垒的必行的远路。

当前,食气生化已与中部地区一家大型煤化工企业建立合作,以深度绑定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废气原料来源降低碳源成本;同时煤化工企业有成熟的水电汽气公用工程供应及三废等排放系统,在其园区内部建厂,能够有效降低固定资产投入。“食气梭菌吨级发酵中试产线建设进展良好,预计2024年Q2可以投入运行;”闻志强表示,百吨级示范产线项目合作已达成,并规划了年产万吨丁醇的气体发酵超级工厂。

2024年初,丹麦气体发酵初创公司 Again 宣布获得1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并启动首个碳利用工厂。 国内,气体发酵企业首钢朗泽2022年完成Pre-IPO轮融资,投后估值43亿元,已进行上市辅导,后续将冲刺A股IPO。中国有深厚的工业制造业基础,尾气、合成气等资源丰富,具备气体发酵所需的规模化碳源。在碳中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倡导下,将工业废气转化为大宗化学品的创新技术及产业化落地,值得重点关注。

食气生化创始人闻志强表示:”感谢博远资本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心怀产业翘楚的梦想。驱动行业变革的技术和机会很难得,气体发酵技术和双碳目标将是非常重要的契机。我们有信心在资本的加持下,充分发挥自身领先的食气菌编辑、改造技术和过硬的工程化能力,在气体发酵和碳源变革领域风雨兼程。“

博远资本投资副总裁许羊博士表示:“气体发酵技术前景广阔,使用工业尾气以CO,CO2代替粮食玉米葡萄糖作为生物制造的原料,结合氢气制造绿醇(燃料乙醇,丁醇)同时还能产出饲料菌体蛋白,帮助国家解决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问题。”

明德资本合伙人胡茗译表示:“有幸和食气生化团队从创业伊始就深度合作,我们深信基于工业废气的气体发酵技术不仅可以引领合成生物学的碳源变革,也将在碳中和大背景下提升碳利用的经济驱动力。食气生化既有全球前沿的研发积累,也有深厚的化工产业经验,期待他们可以引领整个行业的变革。”

【本文根据公开消息发布,如有异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