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市场主体的现代化,才有旅游业的现代化。而产业互联网,正是旅游业现代化的新基建、新能力与新底座。”中国旅游研究院全新发布的《中国旅行服务业发展报告2023-2024》中,阐释了旅游产业互联网发展对行业的意义。
消费互联网深入人心,而产业互联网的力量却往往被忽视。很难想象,已经“互联网化”十多年的旅游产业,“全面通网”的竟然仅是“前端”,即大家所熟知的交易端。游客想要出门旅行时,只需轻松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种草、筛选和预订,而这份订单传到供应端,尤其是中小供应商手中,冗杂工作才刚刚开始。
员工被困在机票、酒店、景区门票、保险等需要分别登陆的系统,以及线路规划、账目、流程等重复且碎片化工作中分身乏术,已没有多余的精力放在产品创新与打磨,以及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上。
“旅游业属于服务业,但服务业并不意味着只能是劳动密集型。”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负责人张杨博士提出,“如何从传统的人力作业方式进化到数智化运营模式,是旅游业能否完成升级转型的关键。”
而旅游产业互联网这列“快车”,正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优势,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用系统帮助“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加速“老旅游”向“新旅游”的转化。作为旅游产业互联网的先驱探索者之一,马蜂窝用自主创新研发的“游云”SaaS系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游云”系统涵盖了从供应链到内容创作、产品设计、行程管理、销售客服、订单管理、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功能。在这一系统内,预订入口无需切换账号一键直链,产品设计、订单生成、团单安排、合同签署、资金收付等一系列流程,都可以在同一系统环境中实现高效协同。
从内测起就开始使用该系统的“趣游吧旅行”体会尤为深刻。“在接入‘游云’后,80%的事情都能交给系统完成,极大减少了企业用工成本,人效比提升了2-3倍。‘解放双手’后的我们,将更多精力投入了玩法创新和服务升级。”趣游吧创始人胡昌雄分享到。
游客的消费需求日渐丰富,个性化产品的服务已成市场刚需,但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中小商家,正需要“游云”这样的系统,借助技术平台的力量完成产品与服务的提升,攻克“个性化”如何“规模化”的难题。
旅游产业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航空、住宿、景区、旅行社、司导等领域,解决旅企痛点,实现提质、降本、增效,为整个供给侧深度赋能。而这一切最终都将惠及每一位旅游消费者,用更高性价比体验到更丰富的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