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部门甚至就直接撤掉了。”一位前便利蜂员工对《灵兽》称。
近年来,便利蜂不断收缩,这家曾被视作数字化零售风潮在便利店行业标杆的便利店品牌,已陷入沉寂。
三年前,便利蜂以2800家门店数量,位列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便利店top100榜单的第十一位,但到2022年,门店数缩减至2005家,位列榜单第十五位,而到今年5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便利店top100中,便利蜂门店锐减至1510家,直接店跌出前20,位居第二十五位。
01
风光不再
便利蜂也曾是便利店业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行业成为业态“黑马”,但如今却风光不再。
2017年便利蜂成立,短短三年时间就在全国20个城市开出超过1500家门店,其中仅北京一地就有500多家。2020年首次跻身全国前十,到了2021年底门店数量达到2800家。
但进入2022年,发展势头急转直下,关闭795家门店,去年又关闭接近500家,排名一降再降。
如今,便利蜂在全国9个城市还有店面在经营。
彼时,便利蜂顶着“互联网便利店”称号横空出世,以大数据和算法来管理仓储、供应链和SKU。这种针对白领阶层的纯互联网模式,导致其产品丰富度受限。
此外,纯自助的购物方式,更是把大部分老年人挡在了门外。再加上自有产品比较少且不出众,随着竞争对手加速开店占领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的便利蜂开店也变得艰难。
对比当下便利店业态规模的不断增长,便利蜂也成了明显的“失意者”。
根据毕马威中国与中国经营连锁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以下简称报告),去年全国便利店销售额达到4248亿元,同比增长11%;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5000亿大关,达到5033亿元。门店总数也呈现出不断增长势头,由2015年9.1万家增长至2023年的32万家,较2022年同比增长6.9%。
从数据对比来看,相较于2022年,2023年便利店行业整体销售向好,81.4%的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实现增长;16.9%的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出现下降,其中九成企业可比门店销售同比下降。
据《新潮商评论》数据,对比2022年,入围2023年中国便利店TOP100的门店数量门槛从152家上升至165家;门店总数达到182,412家,较上一年超过17万家。其中,TOP10进入门槛从2666家提高到2800家,增加了134家;门店数量为115741家,同比增长5.71%。
有人欢喜有人愁,虽然报告中同样有17个品牌门店数量出现下滑。例如,昆仑好客门店减少820家,是Top10中*出现门店下滑的品牌,不过它依旧稳居第三。
根据当年便利蜂的规划,2021年门店数将突破4000家,到2023年,门店数将达到1万家。但可惜的是便利蜂的目标并未实现,门店数量一缩再缩。
02
转折点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便利蜂没有一家门店关门,甚至还新开了600 家。
作为民生保供平台,“我们咬着牙,到处找人想办法把门店维持住了。”一位便利蜂前技术高管说。也是此时,内部认为系统的能力经受住了考验,是时候加速扩张了。
2020年 12 月,便利蜂执行董事薛恩远在供应商大会上称,2021 年底便利蜂将突破 4000 家门店,其中一半将位于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到 2023 年,便利蜂门店数将达到 1 万家且全部自营。当时,便利蜂的全国门店数为 2800 家,主要集中在以北京为主的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
然而,就在3个月后,便利蜂启动了“冬眠计划”,放缓了扩张的步伐;陆续关掉了700 家店,主要是二三线城市开了一年左右的新店;还有大量员工被优化。
回过头来看,2021年或许是便利蜂的转折点。
虽然彼时疫情反复对线下零售业态造成不利影响,但刚完成上亿美元融资的便利蜂选择逆势扩张。这一年,便利蜂新增748家门店,约为2020年新增门店数的1.79倍,总门店数突破2800家。
与此同时,便利蜂寻求的第二增长曲线“店中店”饮品站“不眠海”,一口气上线近50款精品咖啡和新式茶饮产品,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和杭州等多个城市推出,价格也在大额优惠券叠加下很亲民,降至10元以内。
高调跑马圈地的日子也很快陷入僵局。2022年初,便利蜂宣布因业绩不及预期,全体员工年终奖取消,多个岗位被迫降薪。年中公司先后开启三轮裁员,物流、中台、运营等多个业务部门受到波及。而咖啡茶饮业务被迫叫停,在天津投建的鲜食工厂再无进展。
同年年底,便利蜂内部提出的“冬眠计划”使其门店总数降至2005家。
极限收缩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便利蜂现金流的紧张形势。
据天眼查公开信息显示,便利蜂的最后一轮融资停留在2020年5月。公司罕见地没有透露具体投资方和金额,仅强调新增股东包括全球*PE、国家主权基金、国际一流大学基金以及超大型互联网公司,累计融资额达15亿美元。
融资环境骤然趋冷,坚持重资产、高投入直营模式的便利蜂尚未见到盈利曙光,不得不自寻出路,为2021年的“扩张”行为买单。
2023年9月,便利蜂开放了加盟。一位便利蜂人士称,加盟从来不是重点,而是直营店的参照系,以此观察系统哪里还可以改善。
据《晚点》报道称,“未来便利蜂会先做到单元经济盈利,再去做渗透。”一位便利蜂人士说。不过一位便利蜂管理层人士称,过去几轮人员削减与环境、公司经营变化的关系有限。他认为,便利蜂已经完全依靠系统指挥,便利店也不是高频变化的业务。“未来如果有十万家店或许依旧是目前人数。”
在便利蜂的计划里,一旦大型城市写字楼入住率恢复、大环境好转,便利蜂会逐渐恢复扩张。而无论情况如何变,他们始终相信,系统管理能比人管得好。
03
“暴走”的加盟商
耗了两个月,刘璐(化名)耗不动了,在2023年年底终止了和便利蜂的合作经营合同。
刘璐是北京地区*批外部加盟商,但最终她却发现,自己无法以一己之力和强大的算法系统抗衡。
据《雪豹财经社》报道称,给刘璐带来巨大消耗的系统,曾是便利蜂引以为傲的“算法革命”故事,也是吸引她加盟的原因之一。她原以为算法即使不能帮她提高收入,也至少能减轻一些工作负担。但在实际经营中,算法似乎失灵了。
和她一样的便利蜂加盟商们,面临同一个问题: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和机器、系统、蜂利器(便利蜂内部运营管理App)“缠斗”,还要面临高额损耗。
按照蜂利器App的数据,今年2月初,便利蜂全国门店数量为1305家。在2023年8月刚开放加盟时,内部人员透露的门店数为1800余家。据便利蜂城市总提供的数据,截至2月初,便利蜂全国签约的加盟门店为80多家。
系统仍在运转,人与算法的对抗和博弈还在继续,但没有赢家。
开放加盟在便利店领域并不稀奇,几乎所有的品牌最终都会走上这条路,但便利蜂选择加盟的原因,考虑到时间节点的问题,其实是有一点无可奈何的。
2021年,便利蜂曾被传出将赴美上市的消息,但此后不久便没了下文。此后两年,便利蜂上市一事便更没了踪影。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便利蜂无论融资还是上市都不容易,开放加盟也是为了解决现金流的问题,而加盟模式在便利店领域也是常态现象。“加盟模式一方面可以减轻资金和管理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盟扩大规模,进一步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至于便利蜂的情况能否随着整体市场的复苏而得以改善,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当然,这可能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灵兽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