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医产协同助力成果转化,2024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医学转化大赛圆满落幕

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已累计注册产业主体493家,拥有621家医疗机构,无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都已成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承载区之一。
2024-08-06 10:13 · 投资界综合     
   

农工党北京市委积极落实中国北京市委统战部“汇聚首都统战资源助力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市委统战部的悉心指导下,联合通州区政府和首都医科大学共同主办“2024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医学转化大赛”。这是副中心首次以“医学转化”为主题举办的创新赛事,旨在搭建技术与需求、临床与解决方案、企业与资本等转化生态的关键链条,为成果转化的供需双方提供专业支持,充分发挥医产协同示范作用。

8月4日上午,经十余位临床、高校、基金和知名企业代表组成的评委团的严格审评后,2024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医学转化大赛获奖名单正式出炉。为进一步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汇聚,推动医产协同发展,2024医学创新与科研转化论坛暨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医学转化大赛颁奖仪式于当天下午举行。

本次创新大赛及论坛活动,由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指导,农工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首都医科大学联合主办,一方健康谷、动脉网承办,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为战略合作媒体。

大赛成为医产协同生态关键链条,多项创新科技成果技术涌现

论坛上,各主办方代表发表致辞。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北京市委主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指出,农工党北京市委将充分发挥主体界别优势,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培育和发展健康新质生产力前沿领域,积极搭建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平台,科学建言、务实献策,更好地服务首都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孔安发表致辞。目前副中心正在全力开展科创资源倍增、“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设和“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三大工程,生物医药领域是重点建设方向。通州区有着难得的区位优势、有力的产业政策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也诚邀各路医药健康产业的优质企业、优秀人才走进副中心、扎根副中心,携手打造医药健康产业“通州一极”,共同开创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的美好明天。

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瑞表示,共同举办“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医学转化大赛” 是首都医科大学与通州区、农工党共同推进医学成果转化,完善产业创新生态的具体举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北京潞河医院已经扎根副中心。未来,首医大将持续发挥医学院校专业优势,激发科研热情与创新活力,助力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创新生态不断丰富完善。

北京医药卫生科技创新结硕果,医学转化发展“医产协同”加速度

随后,农工党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俊彩分享了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成果。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自2018年起,北京市相继实施多项行动计划,确立了到2026年,全市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达到1.25万亿元的发展目标。

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规模化、集聚化、创新化发展态势。2023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营收规模达到了9761亿元,上市医药企业数量达到85家,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数量连续多年稳居*。

其中,卫生健康部门充分发挥“双牵头”作用,通过鼓励源头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提供临床试验服务和做好行业管家,以及推动创新产品入院应用,共同推动了将首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医学科技创新优势、医疗质量优势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优势,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论坛由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北京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江欣主持。论坛还举行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医学转化大赛颁奖仪式,由农工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首都医科大学主办方代表为优胜项目颁发荣誉。


医产协同助力成果转化,2024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医学转化大赛圆满落幕

医产协同助力成果转化,2024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医学转化大赛圆满落幕

医产协同助力成果转化,2024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医学转化大赛圆满落幕


5721c4c949a39f9ab6e24831c846a8c8

好政策促落地,优质项目签约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医疗孵化器

医药健康产业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点打造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属于战略引导性产业。通州区作为此次大赛和论坛的举办地,也在尽己所能地为产业发光发热。通州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郭澜涛对北京城市副中心鼓励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措施与政策进行了宣讲推介。

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已累计注册产业主体493家,拥有621家医疗机构,无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都已成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承载区之一。此外,北京城市副中心重磅出台“医药十条”等政策,对医药企业、人才建设、产业基金和各类产业要素主体都有丰富的支持方向,进一步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还将瞄准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品两大主攻方向和前沿诊疗技术、AI+医疗健康、相关生产性服务业、高端特色生活性服务业四大辅助方向,加速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加速培育发展未来健康产业,将副中心打造成为医产协同发展的一方高地,将医药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成果,论坛还举行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一方创新医疗孵化器签约仪式。包括捷臻医疗、脉愈医疗、数动云医、星辉众悦、立镁医疗、五千脑宇、鹤鸣正秋、宣智瞳科技、安提思脑科学在内的9家创新企业签约入驻。


医产协同助力成果转化,2024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医学转化大赛圆满落幕


为了提升科研转化效率,加速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培育,一方健康谷在通州区科委的指导下积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医疗孵化器,以创新医学转化为重点方向,建立“验证-孵化-加速”全周期产业培育体系,将以开放环境、利好政策、优质服务来厚植科研沃土,激发创新活力。

圆桌对话:医产协同如何助力发展健康新质生产力?

同时,此次论坛特意设置“院长圆桌”和“医产协同”两场主题讨论,希望对医药健康产业进行了一次深度论道。

■院长圆桌:发展健康新质生产力,医疗机构科研成果创新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蔡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所长李晓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英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通州院区执行院长王天兵就“发展健康新质生产力,医疗机构科研成果创新发展”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圆桌由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主持。

四位嘉宾谈到,在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宏观政策及配套文件不断出台的背景下,作为重要创新源头的医疗机构也开始不断完善院内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这不仅契合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发展健康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导向,而且也能够满足医疗机构良性运营需求和医院科研人员的价值实现。

但创新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还面临着如专利数量遥遥*而转化率不高,市场链接不够、成果精准评估和市场资源链接难题,技术经理人等专业人才匮乏,创新生态体系待完善,“产学研”链条尚未打通等诸多挑战。

同时,医疗创新转化是一个相对灵活且多元的过程,一定程度上需要创新主体自主在市场竞争中探索、试错,发掘市场潜能并完成市场开发。嘉宾们认为,政策端的“适当松绑”,或能更加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增加医疗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创新自主性,实现更好的成果转化。

■医产协同:医学科研转化全链条,未来产业创新格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所药物分析学系副主任张金兰、美年健康集团副董事长郭美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翟光耀、荻硕贝肯董事长郑仲征、灵赋生物董事长张蕾围绕“产业里各创新链条方怎么做到创新协同”话题在会上各抒己见。圆桌由中金诺思格投资基金投委、首席医学官李继刚主持。

嘉宾们认为,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技术、资本、人才、市场等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协同配置。因此,建设一个产业平台或生态,作为医疗端和产业端的沟通桥梁,建立更丰富、更常态化的医产交流机制,能够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供需信息不对称、转化周期长、资源不共享等问题。

在新一轮科技变革中,医药健康作为科技含量最高、创新最密集、投资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而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市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集聚区,正在立足科技创新主要功能,发挥自身优势,高标准打造“医产协同发展示范区”。

本次大赛的主题为“打造医产协同示范区,发展健康新质生产力”。相信在“医产协同”的时代趋势之下,医药健康产业未来还将跑出更多具有“高质量、高效能、高科技”特征的医疗创新项目。

至此,2024医学创新与科研转化论坛落下帷幕,但精彩犹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各行业参与者对医产协同的发展脚步也将继续前行。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