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120亿,武汉诞生一个国资平台

这让人想起不久前,武汉提出将打造政府产业基金——江城产业投资基金(简称“江城基金”),围绕武汉“965”现代产业体系投资,剑指3000亿基金群。
2024-08-30 12:05 · 投资界  岳笑笑   
   

投资界-解码LP获悉,武汉投资平台——江城产业投资基金(武汉)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20亿人民币,由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金控集团”)全资持股,后者由武汉市国资委实际控制。

据悉,该平台将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这让人想起不久前,武汉提出将打造政府产业基金——江城产业投资基金(简称“江城基金”),围绕武汉“965”现代产业体系投资,剑指3000亿基金群。

注册资本120亿

武汉新国资平台诞生

这一幕早有酝酿。

今年6月,在2024武汉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武汉市财政局曾介绍,该市自2021年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管理的政府引导基金,计划将产业基金以资本金形式分别注入投控集团、金控集团,打造武汉产业发展基金(简称“武汉基金”)、江城产业投资基金两个政府产业基金,将围绕构建“965”现代产业体系强链、补链、延链。

随后,武汉市正式发布《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基金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其中特别提及两支基金的资金来源及去向——

自今年起,武汉市财政每年安排40亿元以上的预算资金,实行竞争性分配,注入投控集团、金控集团,力争在未来5年产业基金政府出资达到500亿元以上。当中特别提及,金控集团将相应资金、股权全部注入其直接持股的全资子公司江城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开展投资工作。

同时,投控集团、金控集团通过多渠道募资按照不低于1∶1比例对财政出资进行放大。通过两只基金,武汉将力争在5年内使市产业基金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并围绕基金投资全生命周期,吸引社会资本打造3000亿元以上母子基金集群,形成种子期、初创期、成熟期全生命周期的基金布局。

如今,江城产业投资基金(武汉)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根据公告,平台注册规模120亿元,由金控集团全资持股。官网显示, 后者于2015年挂牌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为市属国有独资企业,是全市唯一一级金融国资平台,由武汉市国资委全资持有,曾出资国家大基金一期、湖北基金、东湖基金等各级基金。

平台成立后,将投向何处?根据《实施意见》,武汉基金、江城基金围绕“965”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力度,聚焦光电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五大优势产业和量子科技、通用人工智能等十三个领域未来产业,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项目招商。

其中,江城基金重点聚焦泛半导体产业领域,围绕链主企业及相关产业项目进行投资,聚芯成链,集链成群,加快打造武汉市泛半导体产业集群。

在出资上,江城基金参与设立母子基金,出资比例上限原则上为母子基金规模的20%,在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中的出资比例可达50%以上;直投项目出资上限为直投项目实缴资本的10%。产业基金参与设立母子基金和直投项目,出资额上限原则上为10亿元。与此同时,返投原则上不低于出资额的1倍。

当中也明确了容错机制——在投资决策程序完善的前提下,四种情形可适用尽职免责机制,其中参股基金中,主投武汉市种子期、初创期阶段的亏损,容忍率可达60%

两万亿武汉

拉开硬核产业版图

这是武汉以投促招,加快城市产业升级的一缕缩影。

犹记得今年6月,武汉金融办印发《关于开展加快发展股权投资政策兑现的公告》,提出对股权投资管理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等主体提供落户、投资、招商、人才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明确了支持对象、方式及标准,申报受理、审核及拨付时间,申报途径等,拿出真金白银,向VC/PE伸出橄榄枝。

此外,还有《武汉市加快发展股权投资工作方案》、《武汉市加快发展股权投资工作清单(2022-2024年)》、《关于加快发展股权投资的若干支持政策》等相关文件陆续出台,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支持武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正如上文提及的武汉基金,早于2021年设立,曾出资近400亿元,投资项目2000余个,在今年则通过降低返投比、延长存续期等方式,升级成为“耐心资本”,并面向全社会征集科创类和产业类母子基金管理机构——公告显示,武汉基金分为科创类基金和产业类基金,将围绕命健康、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北斗等武汉市五大优势产业以及量子科技、人工智能、氢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方向进行投资。

创投兴则产业聚,一张硬核版图在武汉徐徐拉开。2023年,武汉GDP突破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7%,成为中部地区首座GDP站上2万亿台阶的城市。在这其中,仅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就达到5494.48亿元,占GDP比重为27.5%。

以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为例,其产值占据武汉2023年规上工业比重超55%。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更是早已形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积极向万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上个月,武汉印发《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划出13个细分赛道发展未来产业,涵盖人形机器人、元宇宙、未来网络、量子科技、通用人工智能、先进半导体、未来新材料、电磁能、新型储能、深地深海深空、生物制造、脑机接口等前沿科技领域,几乎覆盖未来产业全部节点。

根据方案,到 2035年,武汉力争未来产业营业收入规模达到万亿级,打造2到3个千亿级产业、若干个五百亿级产业,形成一批产值规模超100亿元、市值超1000亿元的头部企业;到2027年,全市未来产业营业收入规模突破千亿元,力争打造5个以上、力争10个以上100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这是一场攸关城市未来的产业之战。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岳笑笑,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08/539342.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