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产业互联网出海:未来10年再造一个100万亿增量市场

亿邦动力调研了国联股份、汇通达、京东工业等公司,总结了当前产业互联网出海的几种模式,以及最新的进展。
2024-09-11 10:44 · 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网  张睿   
   

“出海”无疑是今年产业互联网的关键词。

海关总署8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83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14.26万亿元,增长6.7%;进口10.57万亿元,增长5.4%。

实际上,在产品出海的同时,相应的产业链供应链出海已经成为趋势。

盛景嘉成管理合伙人王湘云接受亿邦动力访问时说:“当前中国企业出海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出口,因为在输出制造和服务能力时,还会带动供应链、人才资源和技术能力等其他要素,组成一套系统输出,提供完整的产业化落地能力。这种情况下它是一种更系统、更具备生态性的全面出海。而中国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作为产业链上下游的联通者、组织者、优化者,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出海既是中国产业系统性、生态性出海的必然,也会进一步加速中国产业出海的生态化。”

亿邦动力调研了国联股份、汇通达、京东工业等公司,总结了当前产业互联网出海的几种模式,以及最新的进展。

1、何以出海?

早在2022年的「看见数字化价值」亿邦产业互联网大会上,无届创新资本创始合伙人蔡景钟指出,产业互联网企业出海有三大核心:

*,柔性制造。柔性制造是中国产业互联网企业的巨大杀器,在全球化进程中,这种能力将在海外市场以指数级效果呈现;

第二,流量再分发。我们通过供给需求侧的创新工具及运营手段的迅速集单,能够成为产业链主;

第三,全链条数字化能力。尤其在流通环节,数字化能力能够以数倍效率提升产业链反应和履约速度。

2024年,出海战略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王湘云认为,产业互联网企业出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驱动:

其一,整个产业链或者供应链深化的需要。当中国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在海外建厂时,带动的不仅仅是产品销售,还有产业能力、生产能力、服务能力、建设能力等生产要素的整体输出。这是由一到多、由点到面的过程,扩展到更完整的产业链生态链系统需求。

其二,国内产业互联网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身增长的需要。企业出海后不仅可以利用原有的产品和技术积累,覆盖更多海外市场形成回报。甚至他们出海后产品和技术优势相对明显,利润上也会进一步提升等。

王湘云强调:“出海是未来10年高度确定性的结构性战略性增长机会,对照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全球化的经验,在海外市场,中国创业者有望创造一个100万亿元的经济增量,即再造一个中国市场,预计很多中国企业的海外收入将达到30-50%。”

中国产业互联网公司出海有哪些优势?经亿邦动力调研,优势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技术*与创新能力:中国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已经积累了优势,且创新和迭代速度快,能够快速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为产业互联网公司的出海提供支撑。

模式验证与数据积累: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为产业互联网公司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有助于企业不断迭代和优化产品。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拓展,中国产业互联网公司有机会将成功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复制到海外市场,实现快速增长。

供应链与制造能力:中国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强大的制造能力,能够高效、低成本地生产各类产品,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产业互联网公司可以依托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在海外市场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提升竞争力。

政策支持:政府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便利措施,为产业互联网公司出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出海模式

2024年,多家产业互联网公司开启出海战略,因所在行业不同、服务不同,出海方式各有不同。比较典型的出海方式有平台出海、产能出海、供应链出海。

平台出海——国联股份

国联股份的跨境业务始于2016年。为解决钛白粉产业内资源短缺、资源流动不平衡的问题,国联股份曾组织了19家钛白粉生产企业举办了钛产峰会,并向全球钛资源国发出了邀请,最终,成功从越南地区进口了15万吨钛精矿,比国内的成本低15%—20%。

以钛白粉产业链进出口贸易为起点,国联股份已经形成了产品服务组合而成的“平台出海”模式。据国联股份董秘办介绍,国联股的跨境业务分为三部分:

1、多多垂直产业平台出海

涂多多涉及钛白粉、钛矿、橡胶轮胎等工业原材料的跨境电商业务,已签订多个海外集采项目,并在东南亚、中东等地提供海外仓储、装卸、物流和数字供应链服务,帮助中国钛白粉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肥多多专注于农资全产业链的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包括肥料、农药、农机、农膜、种子等产品,未来将依托供应链优势,与国际农业企业和市场的对接,推动农资产品的全球化销售和服务。

粮油多多涉及粮油等食品类产品的跨境电商业务,目标是加强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对接,将中国优质粮油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其他平台如玻多多、冷链多多等,也具备出海潜力,将优先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利用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优势打开市场。同时,逐步渗透欧美等高端市场。

2、海外云工厂数字化改造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工厂提供智能化、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国联股份的“云工厂战略”在国内已经改造了150家工厂,而在海外,云工厂项目已经在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落地,如印度的颜料云工厂,泰国和越南的橡胶云工厂。

3、汽车装备/工程机械产业带跨境平台CNAUTO

2024年5月27日,国联股份推出了CNAUTO垂直汽车装备产业带跨境平台,整合轮胎、汽车(及二手车)、配件、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等供给侧产业带资源,通过1210工业品保税备货前置仓、9810海外仓,部署沿“一带一路”海外交易中心,为中国制造抱团出海提供海外枢纽和数字化解决方案。

CNAUTO的跨境首航中,奇瑞汽车的170台捷途越野车,以及30个装满轮胎、光伏板、电池等配件的集装箱,集结在自贸区多多跨境云仓青岛前湾港,发往迪拜杰贝阿里港口的多多CNAUTO海外仓。

▶ 产能出海——汇通达

在国内下沉市场积累“产销一体化”能力的汇通达,出海业务模式目前为“产能出海”。

汇通达、江西省共青城青创集团、荣电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中汇达空调智能制造工厂,是目前汇通达出海的主体。

中汇达空调智能制造工厂建设于2023年,是汇通达参股的*个上游制造基地,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超级工厂。2024年预计产、销总量将突破100万套。

2024年4月,中汇达空调智能制造工厂生产的“阿尔蒂沙”的首台空调下线,阿尔蒂沙空调发挥了汇通达全产业供应链的优势,75%的零配件自研自产,使得产品具有性价比优势。

据中汇达副总经理张军介绍,多个海外市场的消费需求、特性,与国内下沉市场类似。出海业务能够高效地将汇通达现有能力、资源进行复用,为公司拓展新的高毛利业务和增长点。同时,伴随供应链、技术和模式出海,也能够助推公司平台化、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中汇达工厂生产的空调产品已出口非洲、东南亚、中东、东欧、南美、中亚等地市场,年规划销量约10万套。这些海外市场均比较看重产品性价比,基于此,中汇达工厂在现有标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市场客户需求,做适当的定制化和改进。

在出海渠道方面,中汇达与已建有海外渠道和网点的供应链伙伴合作,提供相应的配品、配料,保障当地售后。另一方面,中汇达也会通过广交会、跨境电商等方式获取客户订单。

据了解,除了空调品类以外,汇通达接下来也会在自身“Top品牌合作”“产销一体化”“自有品牌”的产业布局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多品类的出海。

▶ 供应链出海——京东工业

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如何构建供应链。京东工业通过为这些制造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形成“供应链出海”模式。

海外的中国制造企业工业品采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从国内跨境采购,品类齐全,价格更具竞争力,但履约时效较长(普遍在一个月以上),且涉及关检申报、跨境物流、海外清关等环节,流程复杂、管理难度大;另一种是从当地筛选供应商采购,但新兴市场供应链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不仅寻源难、透明度低、质量管控难度大,而且履约交付的及时性、稳定性也难以保障。

因此,京东工业面向出海的制造业企业提供伴随式出海服务,通过商品数字化、采购数字化、履约数字化和运营数字化缩短采购链路、促进上下游高效协同,从而提高出海企业的供应链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京东工业国际业务负责人表示,目前,京东工业已在全球中资出海的各热点地区快速建立基地,服务了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能源、化工等行业的各类海外客户,覆盖海外基建、海外生产和办公等多场景。

在工业品商家侧,京东工业则提供全托管服务,围绕营销、商品、定价、履约、结算等环节布局,降低工业品品牌的出海“门槛”。优利德、世达工具、哈量、安思尔等品牌成为首批通过京东工业国际业务出海的国内品牌。

3、如何避坑?

产业互联网公司出海并不局限于上述几种方式,还有其他例如“服务出海”,以SaaS方式为海外企业提供协同办公、客服、人力资源、营销等方面数字化支持,并且逐渐从服务出海中国企业发展到服务海外本地企业。

无论哪种方式,出海并非一帆风顺。关于产业互联网企业出海需要注意的问题,王湘云认为,应遵循“先易后难”、“先慢后快”、“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等基本原则。她提到了几个建议:

*,新出海是战略选择,而非战术话题,多数情况下也很难在短短两三年内就获得成功,所以务必坚守长期主义视角,速战速决的心态将是非常危险的,失败将是大概率的。

第二,具备系统化的思维。企业不仅需要考虑产品的出海,还要将自己置于生态中寻找出海的价值和机遇。因为有生态支撑,那么成功的可能性或者未来创造价值的放大将更为可观,并且可以规避一些风险。譬如,与中国企业合作共同扩展海外本地客户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在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和基本情况后,通过服务中国企业客户,具备基本盘和抗风险能力后,再发展海外本地市场会更稳健。

第三,寻找海外本地的靠谱合作伙伴以及关键性人才。中国企业新出海是又一次的创业,要寻找海外本地靠谱的合作伙伴,通过战略合作、共享收益,帮助中国企业控制风险。新出海业务选择合适的操盘手是成功的关键要素,在人才团队上采用创业公司的激励机制,实施更有吸引力的期权和股权激励方案,更多地放权授权。

第四,要回到商业*层的客户思维,而不能仅仅是供应链思维;不能只是照搬中国的产品。中国用户喜欢和认可的产品,未必是出海国家用户喜欢的产品。即使在面向东南亚、中亚、非洲、拉美等市场,切勿有一种“降维”的心态。

第五,研究当地的法律法规乃至地缘政治风险非常重要。一些企业出海不利,并非业务能力不足,而是赚钱后却无法取回资金。出海时风险作为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选择出海地的顺序等方面需要更加谨慎。去海外建厂,地缘政治风险是相当大的挑战,因此,敏锐的企业家创业者,需要花更多的精力,用全球化视角去观察它的潜在风险,提前进行应对的准备。这一点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全球化经济+集中化制造’的范式正在被修改,快速反应的本地市场、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都助推了分散式制造,世界各地的‘分布式工厂’开始繁荣起来。因此,在国外投资产能时要注意控制投资规模,保持弹性和余地。即使在墨西哥、越南等地建厂面向美国市场,也要考虑一旦美国政府进行穿透核查时,对最终投资者来自中国的当地设厂加征巨额关税时,如何进行动态调整。未来,供应链的对抗越来越明显,这也表明了产业竞争的核心,就是供应链的控制与反控制。”王湘云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