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商家来说,最在乎的是能否实现流量平权。”
一位在某电商平台经营猫粮,一度做到全站前十的商家“小米儿”抱怨。其代价是,每年要烧掉300多万元的流量费,入不敷出。
钱,全部被平台赚走了。运营成本不堪重负结果是,她被迫*关闭了这家店铺。“玩不起,不玩了。”
如何让商家减负,成为各大电商平台当下共同选择。“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不断收到来自各个平台的优惠,包括减免、返还的政策消息。”多位商家反馈说。
其中,宣称为商家减负的“百亿减免”,双十一之前更是成为电商行业最关注话题。8月末,拼多多宣布“百亿减免”计划,截至目前提出包括服务费退返、保证金下调、免除物流中转费、升级商家售后服务、技术服务费自动返还等一揽子减免举措。
9月12日,天猫淘宝针对今年双11同样推出“百亿减免”政策,上线退货宝服务、极速回款、大促免佣等政策。
同样,京东也在今年双11中推出“免报名”机制,针对白牌产品推出“厂货百亿补贴”项目。抖音电商、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也纷纷针对商家出台优惠政策。
不难看出,如今电商行业正悄然发生历史性转变。问题是,当“百亿减免”成为行业标配,对商家来说,是否真的减负?电商行业是否会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周期?
01 百亿减免为何成标配?
“按以往规则,很多商家很难撑过三年。”一位知名电商观察人士判断说,近年来行业愈演愈烈“价格战”负面效应开始逐渐显现,像“小米儿”这样投入巨大,苦不堪言甚至倾家荡产的中小商家,已成常态。
今年618期间,一则新闻疯狂刷屏:有商家在电商平台上年流水1800万元,却只赚55万元,这还是跟游戏公司合作、往包裹里塞引流卡片赚来。“我是在给电商平台打工吗?”这是他无奈的悲鸣。
电商行业一个通用公式是,实际GMV减去实际成本后,才等于商家实际收益。GMV和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相关,后者则需要承担开店、运营工具、平台服务、流量推广、物流和售后费用。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让物流成本越来越高效;生产成本随着制造业升级,C2M大规模定制的出现,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真正支出大头是营销成本,包括流量推广、促销活动、广告投放等,这看似合理,甚至是必要的——比如通过营销工具、营销策略提升流量,拉高转化率,拉升客单价和购买频率。
真正问题是,在流量枯竭、电商平台供给过多等“内卷”情况,平台还有意无意增加了商家运营成本压力。
一个典型例子是,受李佳琦、薇娅超头主播影响,平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流量严重倾斜于高端品牌、大公司商家。加上直播“坑位”以及店铺营销费用均为行业最高,导致很多商家营销投入ROI下降严重,营销成本上涨太快,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不止中小商家,就连头部玩家也难以承受之重。近期,知名网红张大奕因为毛利率微博、流量竞争加剧,宣布关闭旗下10年网店“吾欢喜的衣橱”,则更是敲响了行业警钟。根据相关数据,“吾欢喜的衣橱”拥有1241万粉丝,月销商品超9万件,为淘宝的五金冠店铺。
这些都在说明,如今商家无论大小,都面临流量获取困难、运营成本高昂、GMV增长不确定几大难题。结果是,要么商家亏损离场,要么偷工减料转嫁成本,导致平台、商家、用户消费者都难受益的恶性循环。
商家生存困难,叠加当下复杂经济形势,增长放缓成为各大平台关键词。从阿里巴巴25财年首份季报来看,淘天集团营收为1133.73亿元,对比同期下降1%,是阿里六大业务板块中*出现负增长的业务。京东同样如此,二季度营收增速仅为1.2%,创上市以来*季度营收增速。
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也在近日承认,抖音电商过去一年中,GMV同比增长率为46%,相较2023年和2022年的320%和80%有所放缓。拼多多董事长兼联席CEO陈磊甚至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悲观表态:当前收入增长会放缓,未来几年不会回购,也不会分红。
高速增长时代结束了。但无论如何,一个健康商业生态,需要平衡好消费者、商家利益。“营造良好的平台生态仍然是未来稳定增长的关键。”最近半年报电话会议上,拼多多、阿里高管均认为。
由此在供给侧,降低商家运营成本,帮助商家减负,成为电商行业最近几个月以来变革的主旋律。甚至,有观察人士认为这是一场围绕“新质供给”的行业战争。
618以来,多家平台就召开了多场商家闭门会,加速更改、调整相关条款。比如,淘宝开始松绑仅退款,上线了“半托管”模式,明确以“体验分”为店铺流量分配核心依据,取消年费等等。京东推出“逆向保价服务”,快手电商也公布“新商启航计划”……不过,整体来看还是在小范围内试行。
真正让“百亿减免”成为行业风向标的,是在8月末,拼多多推出“百亿减免”新政后——影响商家范围更高,并且拼多多明确表明,这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
此后,淘宝天猫等平台在新规中明确提出“百亿减免”。这也是业界所感慨的,从“百亿补贴”到“仅退款”,再到“百亿减免”,行业看上去都在追随拼多多的步伐。
02 相同政策,有何异同?
截至目前,头部电商商家减负政策推出两月有余,已逐步密集落地。整体来看,在自营品类有规模经济性优势的京东,商业模式与淘宝、拼多多有较大区别,很难进行直接比较。
可以直接对比的,是淘宝和拼多多——两大平台商家群体更为重合,主要也是采用“运营扶持+调整收费”的类似政策,但在减负速度、力度、广度,以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必须承认,两大平台的规定,并不是给商家“画大饼”,而是或多或少都缓解了商家大促期间的资金压力,助力商家获得更多生意新增量。
“现在先用后付技术服务费统一降到了千分之六,加上此前资源位技术费、推广软件服务费自动退免,平均每个月能节省五六万,让我们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农货供应链上。”一位来自四川的拼多多水果商说。
同样,有天猫商家反馈,今年1-8月经营成交额达成全年目标的商家,已收到返还年费。另外,9月1日起后入驻的商家,每年也会取消这笔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淘宝天猫退还的年费,是针对年成交金额≤12万的商家,并从2024年9月1日至12月31日,针对成交金额介于12万与100万之间的商家发放基础服务费50%金额的阿里妈妈优惠券。另外,对高客单和批发等商家,2025年前实行单笔最高60元封顶的收费标准。
年费——更专业说法也就是基础软件服务费,可以理解成使用平台提供的服务器、带宽、软件研发的费用,天猫此前不同类目商家每年需支付3万-6万元年费。相比之下,拼多多商家此前并不存在这笔费用。这意味着,天猫在这方面已正式向拼多多靠齐。
两家平台都存在的是基础技术服务费——也就是用于支付平台为商家提供交易、物流、数据分析等的相关技术服务。此前,两大平台根据商家经营类目不同,会有不同的缴纳比例,在“百亿减免”后,两大平台“先用后付”都是按“成交额x0.6%”收取。
0.6%的基础技术服务费,是拼多多、抖音、京东都在采用的行业通行收费模式——淘宝、闲鱼个人店铺此前没有收取,取消年费同时新增抽点,可以视为针对性补齐。
在入驻门槛上,拼多多表示商家店铺基础保证金将从1000元下调到500元。淘宝个人、企业目前还需缴纳1000元的保障金,比拼多多略高,天猫保证金则因类目不同,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
一两家店铺看不出差异,如果是做店群,那么这个账就有得算。有商家透露,福建泉州、莆田等地很多商家“都是玩店群的”,开几百个店铺都是常态。
在商家受困扰最多的售后环节,各大电商平台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和提升。天猫淘宝的“退货宝”政策,与运费险相近,消费者在商家订单发货后90日内申请退换货、且最终退换货成功的,将获得退换货首重运费(不包含包装费用、货损费用等其他费用,且最高为26元)的保障。
拼多多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优化。一是对异常订单、恶意投诉订单、消费者负向体验订单开通绿色通道,成立专项售后服务团队,商家申诉成功后将由平台对相关订单进行赔付。二是,不再限定可申诉的次数。
值得注意的是,两大平台在申诉规定上有所不同。根据8月19日正式执行的《淘宝平台卖家交易纠纷申诉管理规范》,针对同一判责事项,卖家最多只有一次发起申诉的机会,其他规则或权益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有业内人士称,如果申诉次数少,其实也就意味着申诉失败概率增大。
*不同,可能是在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用上,同样拥有大量转运仓的淘系尚未跟进拼多多。偏远地区物流运营成本的差异——这是商家主要痛点之一。以往,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偏远地区购买商品时,通常需要先将商品寄送至中转仓,再由中转仓转发至消费者手中,这个过程会产生中转费用。
“一单中转费用就有十多块钱。”有商家称。目前根据拼多多新政,发往中转仓的费用,将由平台承担。
03 逃脱流量困境,商家才会真受益
还有一个很大不同是,虽然淘天系率先对“仅退款”松绑,也上线了退货宝服务——但很奇怪的是,却没有向拼多多一样,松绑所有商品0.6%的“退款订单基础技术服务费”。
此前,拼多多订单退款后,每一单的营销费用也不退,直到9月25日出台新政后,才表示全额退款订单,平台会自动以红包形式返还推广费用,且覆盖百亿补贴、秒杀、平台大促、9块9特卖等站内所有活动。
这并不是小数目。近年来,电商行业退货率持续走高,据《电商报》数据显示,日常网购退货率为10%,双11期间退货率能达到30%。
从丰巢招股书来看,一组隐藏其中的数据更是扎眼,自2019年到2023年,中国快递行业中的电商逆向件年复合增长率是22.7%。简单换算,也就是每天有超过2000万件商品被退换货。
在观察人士看来,阿里不取消退款订单基础技术服务费的原因,是因为重拾GMV为核心增长指标下,需要弥补CMR(客户管理收入)收入差。
也有人士认为,淘宝天猫是新跟进0.6%技术服务费的收取,考虑到该举措对促进平台上中小商家的吸引力,淘天或许会在不久后跟进该动作,以抬升自己的长尾效应。去年,京东就依靠年“春晓计划”带动商家数增长4.3倍。
总体来说,这些实际经营中产生的开店费、工具费、类目佣金,属于固定成本且占比不高,对大部分商家来说都可以接受,真正让商家生存困难的,还是流量推广费——这是摆在大多数商家面前的难题,不投流换不来GMV增长,投流就是给平台打工,可算是一种历史沉疴。
这也是从小商家,到张大奕等超头被迫关店的根本原因。在宣布关店的微博中,张大奕透露了这些年商家的共同困境:退货率高、利润薄、营销成本大,负担越来越重。
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不下40家女装网店宣布闭店或者停止上新,其中不乏粉丝百万或者经营十几年的老店。比如"沉入深蓝LOSVLUE"、"复古大爆炸”、"The Bubble"、“少女凯拉”等等,都在说明流量推广是商家无法承受之重。
流量推广成本上,根据此前“锦缎”计算,淘天类目完善,有各种付费营销工具,商家整体营销投入在10%—30%。“晚点LatePost”甚至报道称,在淘天经营成本中,不少商家流量推广费用占比超过50%,有的甚至能达到70%。
“直通车是付费的手淘搜索;引力魔方是以前超级推荐和钻展的结合体,主要展示位置在手淘首页;极速推是新品或季节性产品爆发性工具,转化ok的产品可以拿来快速放量。”一位商家就认为,最厉害的是万相台,会出现在搜索、推荐、购后等任何位置,简单来说就是流量投放越多,万相台就能做得更好。
业界普遍认为,京东、拼多多流量推广成本相对更低。京东POP商家营销开支10%左右,含履约三方物流的综合成本在25%左右。 拼多多自然流量(价格、关键词)无需付费,“京东优势是自营和物流,拼多多优势是综合经营成本更低。比如,非百亿补贴商家无抽佣政策,百亿补贴商家抽佣也不算高,一般1%-3%,不超过5%。”
8月15日,淘宝直通车、引力魔方、万相台等推广工具正式停止服务——同时,集合上述工具的万相台无界版正式走上运营推广舞台。其整合了淘系几乎所有的商业流量,从搜索、曝光、短视频、直播、线索到动态图⽂一应打通。
不过,“百亿减免”并未提及万相台无界版。从双11动作看,万相台无界版除了加强AI功能,在商家减负上并未有更多动作。
因此有商家认为,年费减免、松绑“仅退款”,收取基础软件服务费的新政策,对GMV有限的中小商家运营成本来说,实际上很难降低——0.6%的基础软件服务费,对中小商家来说是非常直观的成本投入。
“获客成本持续走高,如果流量分配方式仍未变化,无法做到流量平权,那么中小商家生存依然会很困难,流量获取成本只会越来越高。”一位经营女装的商家认为,因为毫无疑问,所有资源都会倾向于规模更大、更有实力增加流量推广投入的头部商家。
最近几个季度,淘天其实已经逐渐把流量,更多分配给价格更具竞争力的中小商家,但从GMV来看,依然主要是由头部商家贡献大部分。根据东方证券发布的报告,天猫活跃商家数超10万家,约占商家总数1%的头部商家,贡献GMV的30%-40%。而在拥有超过120万活跃商家的淘宝,头部商家(约6%)贡献了40%的GMV。
这对淘宝来说,其实是个两难选择:如果偏向头部商家,那么中小商家生存更艰难,流失更多;如果宠爱中小商家,那么中小商家流量买单能力明显不如头部,就会影响阿里的营收和利润。
因此,当“百亿减免”成为行业标配,是否能提振各大平台商家信心,平衡商家、平台、消费者、产业链各方利益,是否能真正让各大平台商家减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观察。
但从平台角度来看,这可能也是一个分水岭——不同流量运营规则下,淘天GMV可能会增长,拼多多营收增速则会继续放缓。在刚刚过去的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管理层表示,做好了牺牲短期利润、长期投入的准备。
“我们预计未来几个季度,CMR增长与GMV增长逐步同步。”阿里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0.6%技术服务费会在本财年的后7个月贡献收入。根据此前媒体计算,提升0.6%的CMR,给阿里带来的正向营收超过280亿,抛去减免利润直接贡献百亿左右。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极点商业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