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香港储蓄保险值得购买吗?厘清香港、内地保险区别,决策更科学

2025-01-27 08:57 · 互联网     

这几年,内地掀起了一股赴港投保热潮。在诸多港险产品中,香港储蓄险受到很多内地客户的关注。那么,香港储蓄保险值得购买吗?其实,香港保险产品和内地保险有不小的区别,加之香港保险业发展得比较早,市场环境、监管制度均不同于内地,对内地客户而言有着更高的“信息壁垒”。因此,在配置香港储蓄险前,很有必要借助专业渠道,打破“信息差”。

万通保险深耕香港市场多年,其股东之一为美国万通人寿保险公司,深厚背景毋庸置疑,有着丰富的风险及财富管理经验,对香港储蓄保险优缺点、配置要点有着更全面、专业的认知。下面就来具体讲一讲,帮助大家打破”信息差”。

香港储蓄保险值得购买吗?一组数据即可说明问题

这两年中国保险行业,热门之选莫过于香港储蓄险。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统计,2023年全年,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个人人寿保险新单保费约为590亿港元,同比增加了约27倍。

而在2024年上半年,全港新单总保费则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156亿。内地访客投保规模为297亿,按照此番势头,今年内地赴港投保的规模可能再创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内地访客赴港投保中,储蓄型保险占了超过六成。也好理解,毕竟这两年内地的利率“跌跌不休”,银行定存利率甚至进入“1字头”时代。而香港保险复利较高,被高预期收益所吸引,越来越多的内地居民选择前往香港购买储蓄分红型保险,甚至不少“打飞机”去买大额保单。可见在这部分投资者心中,香港储蓄保险值得购买。

香港储蓄保险与内地储蓄险有什么差异?万通保险从两个角度为你解答

都说香港储蓄险高收益,但在谈论收益之前,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一点:都是保险,为什么香港储蓄险收益能高内地一大截?这是因为保险是一项与当地法律、医学强相关的金融产品,势必会受到当地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而香港和内地,无论从政治制度还是经济结构来看,都是有着极大的不同,核心体现在两地产品设计的差异和监管的差异。

(1)产品设计差异

A.多元货币更灵活

内地储蓄险,都是用人民币来购买、计息和结算的。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流通的货币还包括了港币和美元等等,可以更好地分散单一货币带来的风险。同时,香港储蓄险投资面向全球市场,投资策略自由度更高,这为香港储蓄险的稳健分红提供了重要支撑。

B.产品收益构成不同

香港储蓄险的保证收益一般不超过1%,但各大险企公布的预期(分红)收益年化表现通常十分可观。而内地储蓄险保证收益比较高,目前是不得超过2.5%,由我国银保监会强制规定的。

C.收益兑付不同。

内地储蓄险是保证收益,而香港储蓄险则是浮动收益。所以表现在保险的计划书上,内地储蓄险是“白纸黑字”,当时写了多少,到时就会有多少,既不会多,也不会少。而香港储蓄险计划书上的演示收益回报可能会浮动。

(2)监管制度与定价要求差异

香港属于自由市场经济,监管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行业自律。而内地监管层对整个经济会实行宏观的调控,所以对内地保险公司采取强监管模式。同时,香港保险公司在前端定价上并没有什么限制,而内地保险则是通过后端控制前端,比如监管规定了目前的保险预定利率不得超过2.5%。

香港储蓄保险值得购买吗?通过以上两点可以看到,相较内地储蓄险,香港储蓄险在收益和监管制度上拥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实际上,投资从来都是收益与风险并存,重要的是在厘清不同产品优势、潜在风险以及自身需求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方案。如果对香港保险感兴趣,不妨锁定一些财富与风险管理经验丰富、服务口碑出众的险企进行详询,以打破“信息壁垒”,做好风控管理。其中,万通保险作为连续十三年获得「资本*保险服务大奖」的资深险企,其始终以服务客户为己任,预见他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并提供个人化、高效及贴心的服务,给出更专业、全面的风险及财富管理建议,助力客户更周全、科学地进行资产配置。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沉浸式投稿举报意见
反馈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