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科数据库统计,2011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案例数与投资金额创下历年新高,共披露158起投资案例,稍高于2010年的案例数,涉及投资金额达41.37亿美元。 这一金额几乎与2006年-2010年的累积投资金额相当,一方面受益于整体VC/PE投资案例和金额的增长,同时显示出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资本的吸引力。 |
|
|
|
从2011年的医疗建行产业投资二级行业分布来看,医药行业发生的投资案例数达到92起,占比达到59%,较之前的年度医药行业投资案例数占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是最受VC/PE青睐的医疗健康二级行业。跟随其后的二级行业包括,医疗设备、医疗服务、生物工程等。 从币种投资的分布情况来看,人民币投资以案例数领先于外币投资,2011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共披露108起人民币投资,而外币投资则仅为47起,另有3起投资币种未披露。而从币种投资的金额来看,情况则恰恰相反,2011年医疗健康领域人民币投资所披露的金额为7.80亿美元,外币投资则数倍于人民币投资的金额达到33亿。可见医疗健康领域的人民币投资尽管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平均投资额还是明显低于外币投资。 |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并购案例数达到89起,涉及并购金额15.48亿美元,案例数较上年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但是并购金额的提升幅度相对较小。2011年中国医药流通领域供披露了14起投资案例,并购方既包括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东医药、英特医药、南京医药这样的全国或地方大型批发分销企业,也包括嘉事堂、老百姓大药房这样的药品零售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江浙沪地区的医药流通并购案例达到9起,是并购最为集中的区域。
|
|
2011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共有28家企业成功IPO,融资额达到53.33亿美元,融资额与上市企业数量较2010年的峰值时期均有所下降,这一下行趋势主要是由于整体IPO市场的低迷。据清科数据库统计,2011年整体中国企业上市数量比上年减少120家,融资额减少了41.6%,而医疗健康行业由于需求的刚性以及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对资本的吸引力相对较强,其下跌幅度低于整体水平。 VC/PE支持的医疗健康企业的上市情况受到一些负面影响,2011年有12家VC/PE支持的医疗健康企业IPO,在当年整体医疗健康IPO企业数量中占比为42.9%,2010年这一比例则为52.6%,VC/PE背景的医疗健康企业IPO数量则达到20家。 |
|
|
|
2009年创业板的开板,为国内企业上市融资拓宽了途径,仅10月30日开板当日,就有6家医疗健康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2010年有10家医疗健康企业通过深圳创业板IPO,称为数量仅次于深圳中小班的交易所;2011年在整体IPO市场下挫的格局下,创业板在中国医疗健康企业上市路径中占据了半壁江山,18家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当年占比达到64%。 尽管创业板降低了企业的IPO门槛,近年的医疗健康产业IPO平均融资额却并没有下降,2011年平均融资额达到1.90亿美元,略高于上年的1.87亿美元,以及2009年的1.70亿美元,其中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上海医药通过香港主板融资152.77亿港元的IPO事件,对于平均融资额的提升有较大的贡献。 |
医药行业是医疗健康产业各子行业中,最受资本青睐和关注的领域,不论VC/PE投资数量还是IPO数量均领先于其它子行业。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用药需求增加、医保制度日渐完善、资本对中国这一尚不饱和市场的投入与推动等因素的作用下,业界普遍认为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将是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
|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对于中国医药企业的投资机会,可以从以下角度着眼: 1、化学仿制药品及API研发制造。 中国医药企业参与化学仿制药市场,一方面可以通过给药途径或剂型的创新,使得该药物制剂能够被认定为国家二至五类药物,从而获得相应的新药保护,另一方面开发即将到期和新近到期药物的原料药和中间体,也是企业抓住仿制药市场机遇的策略之一。 |
|
2、生物及生化药品。 由于生产制造流程复杂,并且流程上的微小差异都可能导致最终产品的极大差异,同时验证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时间周期也很长,因此生物仿制药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在原研药专利到期的情况下,通常几年内也不会产生大量的仿制者,仿制药上市以后也不会造成价格太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制造生物仿制药仍然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3、医药外包服务。 在国内企业越来越多的将临床研究外包给CRO公司的同时,发达国家新药研发数量下降,筛选不到试验病历和成本高等原因,也导致了跨国公司将临床研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开展,因此中国的CRO市场具有较大潜力。 |
医疗服务——改革撬动体制的坚冰 首先,我国医疗服务机构分布结构及市场基数大的现状,为各类专科及中高端医疗服务机构赢得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眼科,妇幼,口腔以及体检等科室。 其次,国务院在2009年医改中就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此后,作为一种尝试和探索,“医院托管”愈来愈频繁地出现在公立医院的体制改革进程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方诊断机构在我国由来已久,但缺乏相应的积极发展。医疗机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医改政策推动了诊断外包持续发展。 |
|
|
|
医疗器械——先进检测设备与低端耗材机会并存 中低端产品在中国医疗器械领域已得到了充分发展,因此转型、创新被越来越多提上日程。另外,十二五期间我国拉动的新增医疗器械产值预计将达2000亿元。作为医疗器械的重点任务,大型医疗器械龙头企业的扶植也将被切实执行,届时将有8至10家产值超50亿元的大型医疗器械产业集团受益。 与此同时,我国基层医疗和常规诊疗需求的医疗设备也将应医改要求而被积极完善。总体看来,政策面的利好以及市场的发展空间均为各类民间资本提供了有益因素,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