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车创始人、CEO徐磊:00后、中产阶级是文化产业消费主流,中国汽车文化渐兴
微车是一款面向中国1亿多车主APP产品,我们也有其他的平台,不管是网站还是公众帐号。在过去两年,我们私下在聊的时候,微车将近2千万APP用户,其实我们服务过的用户远远不只这个数,到昨天为止在车主领域已经服务过6754万的用户,包括BAT各个平台都在用我们的后台服务,来为车主服务。
今天这个话题,坦白来说如果以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来讲,微车更像一个垂直人群的产品,我们做车这个行业,最主要的一个出发点,就是因为在中国其实是一个没有汽车文化的国度,美国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汽车文化,在中国绝大部分开车的人还在开他的*辆,家庭也是*辆车为主,这种大环境下,汽车文化是有大量的缺失,导致了商业上的结果,就是汽车行业的信息极度不对称,很多交易环节都存在问题,微车做这款产品的初衷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微车是尽力往这个方向上帮助车主在用车过程中,解决可能已经知道,或者还不知道的一些问题。
我从自己做的一个垂直领域一些相关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就像我刚才说的在中国汽车行业,其实真的属于一个没有汽车文化的大环境,我觉得文化其实也会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也会体现成很多的层面,都会跟大家息息相关。比如说网上盛传的怒路症之类的。汽车行业一些诚信经营之类的问题,都会涉及到很多商业的问题。
微车现在重点在做的一块业务,就是加油站互联网服务,这里面会涉及到大量诚信经营的问题,在座大多数都开车,各个加油站加给你的油什么样的成分,油品有大量的调和机制,传统意义上是靠行业监管,或者靠政府监管,事实上因为中国有9万多个加油站,这一方面的监管是非常难操作的。未来也许互联网模式可以帮助大家让更多的车主做所谓的知识共享,对各个行业的经营有更多的监管,比如说加油站的油品质量,老车主能分享一些更多的经验出来,这算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化。
近期在车这个行业里面,汽车文化逐渐在兴起,更多的服务性的产业在起来,这可能也是未来跟各个文化产业的同事们长期合作的一些理念创新的地方。
最后我再分享一点,也许更简单直接,我会认为文化产业未来所谓的前途,就是赚钱的方案里面,大概面向两类人群,一类是面向所谓的低龄人群,现在00后,甚至10后开始享受文化的盛宴,大量的动漫和影视文化,这些可能更多面向00后。我自己做的行业里面,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机会跟文化产业做对接,在中国一亿多一点的人群,代表了中国的中产阶级,这群人是文化消费主体,比如说在高端的收藏品,或者一些艺术品领域,他们有巨大的消费能力,未来也许也可以做这种人群上的合作,来谈论中国如何把收藏品、艺术品走向更多的多,走向大众,走向中产阶级,我们可以一起来探讨和摸索的,我只念书不读书的那种人,所以未来还要向在座的各位多请教,如何在异业上有更多的合作。
微车只是整个团队旗下比较主营的一块业务,原来一块业务还是为文创事业做了一些贡献,原来有一块业务算是国家比较早的开始做线上电影票相关的业务,只不过后来跟豆瓣电影一块合并,这块业务转让出去了,当时我们非常看好整个电影市场的发展,也许四年前开始启动那块业务的时候,还没有想象到今天中国票房增长速度能有这么快,这是曾经算为这个行业做过的一些很直接的贡献。
从消费角度上来讲,还是我刚才说的那个模式,就是两类人群,我的小孩现在八岁多,他在这一类的消费是非常多的,我想给低龄儿童做文创方面提一个建议,少做视觉的,多做实物的,我们家的小孩禁止一切跟视觉有关的,比如说IPAD,对视力的影响太麻烦了。我们曾经有一年不太限制的,一天三到四个小时都在IPAD,一年之内视力直线下降。中国文创类面向低龄儿童的产品是很多的,但是实物董是非常少的,中国儿童80%在玩乐高,20%在玩盗版的乐高,真的有别的吗?几乎没有,我们家小孩,除了乐高就是变形金刚之类的。
以我个人的消费来说,到我这个年龄段,对于一些艺术品,尤其是大众艺术品,高端艺术品消费不起,大众艺术品还是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比如说我可能算一个特例,在我这个年龄段有这种需求,我每次出国,我很少已经买纪念品,我会收集一些当地画家的作品带回来,其实这一类的消费层次并不算高,但是有大量的当地特色,但是在中国比如说字画这一类,还属于一个非常高端的消费,中产阶级可消费大众艺术品,其实目前做得并不多,我知道有做年轻艺术家作品的在线销售和交流的平台,这一类还是有巨大的需求,毕竟中国人的消费层次,收入水平,包括房地产给大家创造了条件,其实已经有这一方面的需求,我认为过去两三年过多的资源集中到了动漫和影视这两个方法窄的领域,当然这几年特别好赚钱,资源和资本都会往这个方面倾向,要百花齐放,不管面对低龄儿童,还是面对准中产阶级的人群,更有一些文化IP底蕴的一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