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海润影视新政引发“地震” 谋求上市意欲做大

5月26日,与海润合作长达十年的著名艺人经理人常继红突然 “出走”。常继红的离开,意味着海润将至少失去两名大牌艺人——蒋雯丽和刘烨。
2010-05-28 11:30 · 腾讯网  郭靖涵   
   

  5月26日,与海润合作长达十年的著名艺人经理人常继红突然 “出走”。常继红的离开,意味着海润将至少失去两名大牌艺人——蒋雯丽和刘烨。

  为筹备上市,按照私募基金要求,海润需采用更为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模式,而这与常继红在经营理念上出现了分歧。而对于刘燕铭来说,常继红的离去,不过海润推行改革和管理制度必须付出的代价。

  屈指算来,不到半年时间,海润内部发生一系列地震:

  2010年初,刘燕铭正式辞去海润影视总裁职务,只兼做董事长,并去新注册的电影公司任职。海润执行总裁赵智江,接替刘燕铭,成为海润影视总裁。

  2010年3月,海润完成了高达数亿元的*轮私募,上市大计箭在弦上。

  告别海岩,寻求突破

  人们对于海润的*印象,大概首先就是海岩剧。没错,在海岩剧大火的那些日子里,海润和海岩,总是形影相随。

  海润与海岩的*次合作,开始于《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这部剧获得一致认可,“海岩剧”也成为海润多年以来的一块金字招牌。

  在双方七年的合作中,可以说是相互成就:海岩出小说和剧本,海润负责相应剧目的承制和发行。那个时候,海岩(《便衣警察》已名扬天下)早已成名,而他的系列新作通过海润拍摄展现出来,使海岩品牌得以维系和发扬;而海润也借拍摄海岩作品,找准市场需求,提升影响力。

  海岩与海润看上去十分稳固的合作关系,却也没能经受住随之而来的七年之痒。海岩渐渐不能满足于仅仅是对内容的掌控,他希望在电视剧制作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决定权。比如演员的选择。种种隐患最终促发了海润和海岩的分手。2003年底,海岩终止了和海润的合作,转签当时的“世纪英雄电影公司”。

  对于失去了海岩这张王牌的海润来说,面临着打造下一块招牌的严峻考验。海润的下一步将如何发展?继续风花雪月?还是涉案悬疑?

  好在不久,在一年之后,他们就把握住了天时地利人和,凭借电视剧《亮剑》的横空出世,重新树起了军旅剧的品牌大旗。以至于后来海润开始涉及更多的军旅题材剧。《亮剑》于2004年底2005年初拍摄,在2005年9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在赵智江看来,《亮剑》是海润转型过程中的最得意之作。《亮剑》在当时为海润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促进了海润电视剧素材的多样性。甚至直到现在,这种战争戏、军旅戏还是一个很好的题材类型。而从公司和个人的角度来讲,出身于部队大院的赵智江,也比较偏好这一类型的戏。

  谈及《亮剑》的成功因素,赵智江认为:首先这部戏有很好的基础,即都梁的同名小说。其次,这部戏抓住了非常好的时机。一个项目的操作成功与否,跟时机很有关系。当时正好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亮剑》里面所展现出人物的独特气质和英雄精神,正符合社会需求。而从电视题材上讲,那个时段的电视题材以古装戏居多,很多人看到的都是一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比较缺乏这些阳刚的东西。

  《亮剑》取得了很好收视率,并获得不同层面的认可和好评。自《亮剑》播出以后,被很多的单位、企业作为广告宣传,“亮剑”精神还作为企业教育的一个典范,比如体育代表团出征需要亮剑精神,某展品推出也被称作 “XXX亮剑”。

  在艺术上,《亮剑》采用评书、章回小说结构,每一集都会有引人入胜之处。与此同时,《亮剑》在电视剧人物塑造上也是颠覆性的:李云龙的性格很鲜明,同时也有一些性格缺陷,比如他也常常爱骂人。这种形象给人的感觉很真实。也正是李云龙型象过后,这种有流氓习气的草莽无产者英雄形象迅速相继破土而出,并为观众接受:比如《历史的天空》里的姜大牙,《狼毒花》中的“常发”。

  在2004年,《亮剑》的成本大约是50万一集。海润将《亮剑》的首播权卖给中央电视台,大约是每集65万元,成本已经收回。《亮剑》在地方卫视的二轮售卖和播放中,同样卖得了好价钱,并取得不俗的取视。“像江西、重庆一年播了几十遍《亮剑》——每当收视不好的时候。就把《亮剑》拿出来播,一播收视率就上去了,特别奇怪。”赵智江说。

  当时有人曾放言,央视因为没有买下《亮剑》的独播权,损失了起码一个亿的潜在广告收益。面对《亮剑》接下来在地方台的二轮三轮乃至N轮的火爆热播,央视只得“望剑兴叹”。

  然而,赵智江向记者澄清,《亮剑》的投资收益并没有如当初媒体描绘和想像中的那么大。赵智江认为,以现在的标准来讲,《亮剑》的投资回报率并不是很高。——现在有些戏的投资成本大概在70、80万元,却能卖出单集150甚至160万元的高价。“那个时候和现在的市场还是不太一样。”

  如今的海润,虽然不排除与海岩继续合作的可能性,但也早已在积极培养属于自己的导演和编剧。公司下一步将会做一系列导演工作室、制片人工作室,同时把电视剧题材的范围过一步拓宽。“前一段公司做的军旅、谍战、涉案类型比较多。古装和都市青春偶像类型偏少。下一步我们会在这两个方向上加大一些力度,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

  赵智江向记者透露,在今年7月,海润根据网络游戏改编的电视剧《剑侠情缘》即将上马。这部剧的总投入会超过3000万元,导演是香港的冯伯源,他曾拍摄过电视剧《仙剑奇侠1》。在大量的*设计中,男女主角谢霆锋和阿Sa将在剧入大玩“穿越”。

  此外,断案戏《江湖奇案》和古龙的《陆小凤》和《天涯明月刀》,也在筹备之中。

  做大艺人经纪

  海润十几年来在纵横电视江湖,之所以立于不败之地,缘自科学的创制体系和完善的发行渠道。

  而在创制过造中,除了剧本把控和市场预测,成本控制非常重要。赵智江体会颇深的是:近年来演员成本在飞快的攀升。“尤其是从去年到今年,演员的费用上升得让制作公司感到难以承受。比方说一部戏一旦热播走红,这部戏的主要演员的价格可能就会翻番,这种现象很多。”赵智江透露:原来演员费用可能占到整部剧的三分之一,应还算是一个合理的成本,而现在有些戏里的演员成本都已经超过了整个制作成本的一半。

  而回过头来说,演员的价格也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定。比如说半年之前,或者是近一年某个演员的戏在电视台的收视率非常好,那电视台可能就会很认可这个演员。往往有些戏在前期跟电视台做沟通甚至是做预售的时候,电视台除了认为剧本,还会追问由谁来演?如果正是电视台认可的那些演员,这部戏就比较容易预定成功。

  “但是现在真正能够说被电视台认可的比较好的演员也屈指可数,新鲜血液还没跟上来,大家都追着去用某个演员,他的价格肯定就往上涨。也就是所谓市场决定的供求关系法则。” 赵智江一语中的。

  也许是为了节省成本,也许是因为强大的自信,海润的电视剧,经常把宝押在不知名的新人身上。从《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的徐静蕾,到《永不瞑目》中的陆毅,再到《玉观音》里的孙俪,无一不是新人挑起大梁,并由此走红。刘燕铭曾说过,虽然新人缺少市场召号力,但他们的清新演绎往往更能出彩。

  然而,在艺人运作上,由于最初的市场尚不成熟,海润并没有意识到要牢牢抓住那些依靠自家剧目走红的艺人。这一点在先前的海岩戏里由为突出:甭管是最初的徐静蕾,还是《永不瞑目》里的陆毅、袁立,还是后来的《生命如此多情》里的常远、刘栋,很多演员都是凭借这些戏出来的,可是由于海润对经纪行业不太了解,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迅速升值的资源花落别家,替别人做了不少嫁衣裳。不得不讲,这是一块很大的遗憾和缺失。

  随着知名演员价格成本与日俱增,海润高层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2001年年底,海岩的新作《玉观音》在京开机,海润开始注重对新人的演艺培植和经纪运作。当时孙俪作为一个新人,公司花了很大力气去给她做培训。“因为戏里面需要有一些跆拳道功夫,公司专门给她找了跆拳道老师来培训”,赵智江说。到去年年底,海润演艺经纪汇集了包括蒋雯丽、刘烨、孙俪、于娜、王珞丹、沈佳妮、尤勇、于荣光、童蕾、王力可、叶静等等数十位国内艺人。赵智江告诉记者:对于海润来说,演艺经纪肯定是以后公司业务当中的重要的一块业务。

  电影再试水

  2010年,刘燕铭正式辞去了海润影视的总裁职务,去新注册的电影公司任职。可见海润对电影项目的重视程度。

  为在电影上有所建树,刘燕铭飞赴香港,签下香港著名导演杜琪峰,今年8月,海润将跟杜琪峰合作的*部自己主导制作的电影。电影将延续杜琪峰的风格,由韦家辉写剧本,演员是周润发。“我们对这个项目很重视,投入不会小。这是海润的*部电影,也是杜琪峰进入大陆市场的*部电影。”赵智江说。

  事实上,海润今年将有数个电影项目披挂上阵。今年六月份,海润还会投拍一部新导演拍摄的青春偶像型电影,计划由王珞丹、潘玮柏来演。还将和加拿大的制片公司合拍一部电影。

  赵智江透露,海润一直以来专注于电视剧市场,对电影领域还没有过多涉及。从下半年开始,公司将会进入电影市场。首先是因为这几年中国的电影市场发展的势头比较好,每年的票房增长确实很大。另外,发展电影业务,是海润打造成为综合性娱乐公司的必要条件。

  也许很多人不会忘记,早在2004年,海润曾跟上海电影集团一起合作电影《长恨歌》,虽然也是大明星+大导演组合,可票房和口碑却都遭遇滑铁卢。

  对此赵智江认为:在电影《长恨歌》项目中,海润当时的角色只是一个投资方,而整部电影的操盘、制作、宣发都是上海电影集团包办。“那部戏的确是我们投的*部电影,票房不是很好。但不是我们自己做的*部电影。” 赵智江说。

  那么,在海润初举电影制作的大旗之际,又如何来规避电影场上的风险种种?赵智江回应:电影相对于电视剧来说,风险肯定是更大一些。中国的电影市场发展很快,去年有100多部电影进入多院线,真正赚钱的也就是十部。但是,高风险也意味着高回报。海润有实力也有信力一拼一试,并做好做大。制作电影最根本的还是要抓好题材和故事。而海润对题材选择、故事创作等方面,有着独到的经验优势和把控能力,并能充分运用相应的工具资源。

  赵智江坦承,对于电影发行渠道上,海润还不太熟悉,需要更加谨慎把握。初期阶段,海润将通过跟一些成熟的发行公司来合作,慢慢培养自己的发行队伍。海润先期的电影,将由海润操作制作,由一些成熟的发行公司来做,后者同时也会投资一部分制作。

  筹划上市,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海润在春节前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轮私募,大概拿到两个亿资金,预计将在三年之内上市。

  海润拍戏资本来源,大部分用的是自有的资金和项目融资。基本上是社会上的制作公司、一些投资人,包括一些电视台,共同参与运作。从去年开始,国家下发对文化产业支持政策,工商银行也主动找到海润,在2009年下半年,工商银行为海润*次提供了5000万元的贷款。

  而在赵智江看来,做私募也好,上市也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海润经历多年的市场积累,在市场的竞争中发展到现在,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究竟如何?

  看当下娱乐业大势,无论是已经上市的华谊还是借壳上市的橙天,以及宣称即将上市的光线和博纳,诸多公司都已进入了资本整合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借助业外资本努力扩张地盘,以期跑马圈地,称霸一方。与此同时,一些基金和游资,已开始盯紧文化产业这个日益增大的蛋糕。资本的入驻,使一些公司有机会做大规模,并在以后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其实这也是海润一直以来在思考的头号问题。

  赵智江毫不诲言,海润以前是专注于做电视剧制作,而下一步就是要朝着综合传媒娱乐公司的方向去发展。除了电视剧以外,海润的业务还将涉及艺人经纪、广告、电影、新媒体和影视基地。

  “你要做这些事情,首先没有资金是不行的,有更多的资本投入,才能够把业务布局做得更加全面,各业务之间总体的协同效应也会发挥得更好。第二,还是要考虑能够把海润的规模做大以后,如何能够在下一步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有利的位置。以后可能制作公司会朝两个方向发展:要么把自己的规模做大,要么把自己的业务做专,做出特色。”

  毫无疑问,海润选择了前者。

  在完成*轮私募融资之后,海润将会大力优化业务布局,对内部结构做相应的调整。

  一直以来,海润在外地投建了不少子公司,其做法相当低调,除了2000年成立的上海海润影视,其在广东、云南和北京等地成立的几家分公司,都没有打出海润的旗号,而是各自推出*品牌,也许你不会想到,广东润视,北京润亚,润视荣光等等,其实都归从于海润。

  各家子公司采用的都是股份制的结构,海润是一个控制股东,而当地的总经理也是股东之一。赵智江向记者解释,之所以这样做,一是想分担风险,分散压力;二也是想拓宽当地的市场,充分利用当地的题材资源和人力资源,包括跟政府的这种关系。

  而如今,海润正在进行内部资本与结构的重组:相关子公司将全部转换为海润全资的公司。公司的名字将逐步打上“海润”的烙印,统一品牌,如:上海海润,广东海润。根据每家公司的不同情况,海润将通过现金或期权交易的方式,整体转换预计在一年内完成。

  “海润现在的要务,还是要扎扎实实地把把作品做好。至于说上市,那肯定也是一两年、甚至两三年以后的事情。上市不是不是*结果,是为了融更多的钱,再去做更多的事。”赵智江的话,低调又实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