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消费PC市场发展疲软 老牌PC巨头大难临头

导语:国外媒体今天撰文称,与PC行业相关的各大科技公司最近公布的季度业绩表明,消费PC市场已经出现了发展疲软的迹象,这有可能预示着他们将大难临头。
2011-07-23 11:57 · 新浪科技  鼎宏   
   

  导语:国外媒体今天撰文称,与PC行业相关的各大科技公司最近公布的季度业绩表明,消费PC市场已经出现了发展疲软的迹象,这有可能预示着他们将大难临头。

  以下为文章全文:

  前景不妙

  硅谷的保守派可能已经意识到,消费PC时代已近暮年,迫使他们加快投资步伐,并适应用户迅速变化的需求。

  科技巨头本周公布的业绩有一个共同点:凸显出消费用户逐渐开始抛弃台式机,而选择移动设备。英特尔此前并不认同对PC市场的悲观预期,但本周也下调了2011年的全球PC出货量预期。作为PC市场的一个可靠指标,微软Windows销量也连续第三季度低于预期。

  苹果iPad最近一个季度的销量达到惊人的900万台,这一强劲业绩表明,很多消费者非常愿意购买便携移动计算设备。

  “台式机的前景恐怕不妙,至少对消费用户的确如此。而iPad和与之类似的平板电脑则可以为用户提供很多笔记本电脑的功能。”美国资产管理公司Solaris首席投资官蒂姆·格瑞斯基(Tim Ghriskey)说。

  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测算,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过PC。到2015年,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超过3亿台,仅略低于PC 4.79亿台的出货量。

  当然,PC的时间也很充裕。新兴市场和企业市场的普及率和销量仍在快速增长。但即使是在这些领域,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也在抢夺它的地盘。RIM PlayBook虽然初期评价不佳,但却已经成为*获得美国政府认证的平板电脑。

  根据股价判断,华尔街也已经注意到这一趋势。苹果股价本周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以来的涨幅已经达到21%,英特尔也上涨10%,略好于市场整体表现,但微软却下跌了约3%。

  在移动市场几无建树的AMD今年1月驱逐了CEO梅德克(Dirk Meyer),但迄今仍未找到合适的人选来帮助该公司进军移动市场。暂时代理CEO职责的AMD CFO托马斯·塞菲特(Thomas Seifert)说:“广泛听取和观察各方趋势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计算机领域正在进化,我们的技术也在进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突破传统领域。”

  迎合变化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在经济前景不确定以及下半年预期不佳的情况下,PC销量第二季度仅增长2.3%,远低于预期。虽然很多业内高管都认为PC市场仍将焕发光芒,但他们也在努力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变化,微软就在开发平板电脑专用Windows系统,从而部署移动战略。

  ARM的节能技术目前在移动计算市场占据主导,但英特尔和AMD也在加大对小型设备专用处理器的投入。他们催促厂商使用他们的芯片来开发与触摸屏平板电脑类似的笔记本电脑。

  美国投资研究公司MKM Partners分析师丹尼尔·拜伦鲍姆(Daniel Berenbaum)表示,今年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处理器市场规模约为67亿美元,仅为英特尔2011年预期收入的12%,但这一比例仍在增长。

  英特尔正在积极部署最尖端的技术来生产移动芯片,该公司CEO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本周表示,安装微软新版Windows的平板电脑将使得该公司的芯片具备“*竞争力”。

  美国投资银行Stifel Nicolaus分析师凯文·卡西迪(Kevin Cassidy)说:“今后将很难区分平板电脑和上网本。对我而言,平板电脑只是配备了固态硬盘和触摸屏的上网本。”

  中国因素

  依赖PC市场而生存的企业目前还可以从中国等尚未饱和的市场获得利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PC市场,这里仍有数以百万的用户仍然不了解PC。Gartner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PC出货量同比减少5.6%,而中国PC出货量却增长10.9%。

  尽管下调了今年的PC销量预期,但英特尔对9月季度的收入预测却高于市场预期。分析师第二季度就低估了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PC需求。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通常至少有一台家用PC,但在采购新款移动设备时,却逐渐开始倾向于平板电脑,而非笔记本电脑。但在发展中国家,随着数百万家庭的收入增加,他们也将具备足够的财力来购买一台电脑。

  尽管Windows销量下滑,但微软Office第二季度的销售业绩却很优异,凸显出PC对企业用户的重要性,这在短期内不太可能改变。

  拜伦鲍姆认为,投资者目前应当关注英特尔的季度业绩是否能够持续超出预期,而不要因为PC市场的担忧和移动市场未来十年的预期而抛售该股。“十年后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但市场也不知道,市场无法反应十年后的情况,市场只能反应十分钟的情况。”他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