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创新工场助跑计划启示录:让“创业灵感”落地

正置身于“助跑计划”项目中的创业者相信,工场不仅是在帮助创业者创业,也会促进中国形成更健康、更有序的创新的环境,而这也是工场未来的价值所在。
2011-09-15 14:06 · Donews  向霜   
   

  为了达到目的,彭林甚至在不知名的小网站上花300块钱买了一份天使投资人的联系方式,下载来看排头一个的就是蔡文胜。彭林觉得自己得试试。"打电话不太靠谱,我只是个普通的创业者,蔡文胜不可能搭理我"。来回思索半天,彭林编辑了一条短信,"蔡总您好,我希望花20万买您一顿午餐的时间"。很快,这条短信出现在蔡文胜的微博上,彭林随即接到了对方的电话,约自己过年之后到厦门去坐坐。

  彭林顺利见到了蔡文胜,头一次和圈里知名的投资人做了深度交流,“基本上我想问的事情都问出来了,但是蔡文胜没有投我,也没有收我的20万午餐钱”。其实彭林“醉翁之意不在酒”,能不能拿到钱不太重要,关键是借此摸清互联网圈子的门道。

  回来之后,彭林也看到了创新工场"助跑计划"的申请,这个聚拢了李开复、汪华、陶宁等大人物的平台,彭林觉得机会很不错。只是首轮面试时,汪华一针见血问了几个尖锐的问题。彭林不愿意提及详细的问题,只是说这几个问题是自己的项目一直存在、但一直解决不了的,“先是有点佩服汪华,一眼看到了核心;然后我坦然回应这几个问题就是无解”。

  彭林觉得自己没戏了,准备收拾东西离开。但汪华反过来安慰,说其实没你想的这么严重,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方向,项目说不定也能成。但彭林那一刻对自己的项目死心了,因为一直隐约感觉到的难题,确实是导致项目停滞不前的关键因素。

  回去之后彭林就放弃了原先申请的项目,但是之后不断接到“助跑计划”的负责人白洁、和投资经理黄继新的电话,希望他继续试试。“这一点让我挺感动。我只是普通的一个创业者,而且我放弃了原来的项目,有些投资人可能会理解为不够坚定,但是没想到创新工场对我这么有耐心,这么信任”。不久之后,彭林带着全新的电商项目——杀价帮,重新过了一次汪华的面试,而且没再遇到无解的问题。

  创新工场孵化计划运营经理崔晓琪说,彭林的加入也从侧面证实了工场做早期投资的准则之一:产品本身很重要,但团队和创始人也非常重要,某些时候甚至更重要。特别是对于“助跑计划”这一适合初次创业者加入的孵化计划,在产品层面还会经过无数次调整、更改,后来可能会变得和最初很不一样,所以团队是否优秀、是否能力互补,创始人是否具备创业的特质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样不管经历怎样的调整,都能把创业过程贯彻始终。

  平等“占有”李开复的时间

  这一期的“助跑计划”共有7个项目,而截止到目前,创新工场总计投资和孵化了34个项目和公司。作为创新工场面向最早期创业项目和初次创业者的助跑项目,在进来之后的四个月里如何使用环境、利用资源显得很关键。

  从台湾到北京的潘妍安在呆了两个多月后觉得,工场热烈的创业氛围让自己的产品节奏明显加快;而工场内部每一个团队、不分规模大小,都能平等享受资源,意思是“每一个创业者,都有机会占有李开复或者汪华工作日程表上空白的时间”。

创新工场助跑计划启示录:让“创业灵感”落地

  潘妍安(右二)和团队成员

  潘妍安曾在台湾的一个创业基金会里负责过培训课程的规划安排。基金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当地的一家科技公司以及企业家的捐助,以竞赛的形式带动创业。但在参加比赛之后,创业者还是需要自己找资金、找机会,“孵化项目的流程没有创新工场这样完整”。

  今年6月,潘妍安在获得助跑项目的认可后就辞职来北京,主做一个在iPad、手机等智能终端上的旅游信息聚合项目。

  进工场之后,潘妍安先是发现整个环境很有意思:“工友”们按照项目依次排列,没有格子间、没有独立的办公室,随处能看到其他项目的成员。“你没法偷懒,别人都在拼命地做,即使你晚上十点多才离开,还是能发现有比你做到更晚的人”。这样的环境给了潘妍安一个向上的动力,不断推动产品节奏的加快。

  其次,负责团队运营的潘妍安每天的主要工作都是制定产品进度表、发现产品的问题,时间很少用在无关的琐事上。“我在台湾看过许多创业团队,那些人在创业阶段往往要忙很多其他事情,比如找办公地点、走注册公司流程、为了迎合投资人意见不断去想产品怎么调”。在创新工场,与法律、财务、人力、运营等有关的事情都由专业的部门来解决并为团队做指导。而且在见投资人之前,工场方面主要是鼓励团队不断改进、做好产品,提出建议并协助团队改进,而不是一味追问怎么赚钱。

  再次,潘妍安每周会拿到不同的课程表,内容包括一周之内的专业知识培训、业内沙龙讲座等安排。根据自己的团队需要和项目方向,潘妍安可以确定好在什么时间安排哪个成员去参加课程和活动。而且工场方面还会安排每周的周会进行讨论和分享,中期总结,与汪华等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等。

  崔晓琪介绍,创新工场为第二期助跑计划安排的培训课程较*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多调整,优化了培训课程的设置,在最合适的时间推出创业团队最迫切需要的知识分享;为节省创业者的工作时间,部分培训课程会以午餐会的形式进行,并适当减少培训的频率以尽可能少占用创业者的正常办公时间。而在资源分享方面,创新工场比较开放,比如可以进入公司的人才库挑选所需的技术、运营人才;单独约见汪华甚至是开复做产品方面的沟通和交流等。李开复甚至曾在这次助跑计划的开学典礼上调侃说,“你们要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利用一切机会榨干工场的资源”。

  “保姆”还是“partner”?

  由于进驻助跑计划的团队大多是初次创业,他们在专业知识、创业经验上相对缺乏积累,因此非常需要创新工场提供的孵化服务,包括财务、法务、人事、技术咨询、市场推广等等。所以在有些人看来,似乎工场扮演的角色有点像“保姆”:事无巨细,24小时贴身服务。

  但是“保姆”显然是一种误解。准确地说,创新工场最本质、最关键的身份是一位尊重被投资对象的投资人,是这些创业团队的Partner。当创业者遇到问题欢迎随时来找工场,工场也会提出意见和建议,但是创业者自己要有主见,哪些意见可以采纳,还有一些不能盲从。对于已经投资的项目,创新工场的态度比较平和、不强势也不霸道,而且鼓励创始团队一定要有独立的想法和管理运营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里生存下来。

  彭林在尝试过助跑计划之后发现,创新工场一直在把握一个度,即让有想法和执行力的创业者,没有顾虑地在平台上进行创业和发展。“你要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但是也要培养创业团队未来能够抗击风雨的能力,这条线卡在这里,其实很难把握”。

  目前创新工场第二期“助跑计划”的项目都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电商领域的项目。在经过了4个月的孵化期后,这些项目大都处于上线不久、正积累早期用户并根据其反馈调整优化产品的阶段,所以多数还未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推广。

  正置身于“助跑计划”项目中的创业者相信,工场不仅是在帮助创业者创业,也会促进中国形成更健康、更有序的创新的环境,而这也是工场未来的价值所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