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24券CEO杜一楠:新融资鼎晖未跟投 团购业将并购

2011年,国内排名前十的团购网站月度平均亏损在300-400万美元区间,费用很大程度上烧在教育市场与行业竞争。没有资金实力做后盾,团购网站就很难在市场的快速增长中捞取优势份额。
2012-04-09 09:09 · 腾讯科技  赵楠   
   
 

  鼎晖不投了

  相比其它已经倒下的团购,杜一楠认为自己还算是幸运的。2011年11月,杜一楠的副手彭雷以24券管理层的名义发送内部邮件,将公司极其紧迫的资金压力情况,以及不得不面临裁员以及薪资调整的可能和决定,完全透明给了所有员工。但在接下来的日子,24券的老股东并没有因为24券的窘境,而抛弃杜一楠。

  2011年12月,除鼎晖外,24券的前两轮投资方都追加了投资。

  鼎晖为什么不再投了?这个问题曾一度纠缠着杜一楠。在当时,如果没有鼎晖的表态,其它的投资方可能也很难有勇气进入。

  24券危机后,杜一楠曾多次找到鼎晖,但得到的回应则是双向的,鼎晖不同的人给出的是截然不同的信号。随着资本环境的走低,鼎晖内部对团购项目的看法也发生了巨变。

  “其实鼎晖内部的分歧一直存在。”一名知情者称,24券获B轮融资时,鼎晖内部是王功权的支持声音占主导,认为国内本地生活服务的机会还很大,团购是个切入点,市场尚未定型,应抓住投资机会。那段时期,鼎晖也投了窝窝团。但随着王功权的“出走”,以及市场发生的变化,鼎晖对团购项目逐渐失去了信心。

  鼎晖的“不跟进”也进一步警醒着杜一楠。“过去强调‘月度增长’实则是一个假象。从财务层面看,只要每个月还在亏损,债务就会越来越多。销售额越增长,窟窿也越大。而团购实际上是通过预付费,拿商家的钱去补上月的窟窿,表面上看是往上趟,其实脚底下都是软沙。”

  2011年的国内团购,正在为它的性感付出代价,从波峰到波谷,滑出了一个妖娆的“S”,经历了“S”阵痛的杜一楠认为,国内团购当务之急是“止损”,在止损的基础上再慢慢扩张。

  在各家团购网站今年都开始大谈“盈亏平衡”时,杜一楠提醒到,首先要看是利润持平,还是现金持平。他认为,团购的利润并不等同于毛利,而应是除去成本、费用、用户退款之后的净收益,各家团购网站既定的盈亏平衡,应当以利润而非现金作为衡量标准。

  在这次与杜一楠的对话后,Groupon也于近日将除去用户退款费用后的新利润标准修改进了财报中。

  如今,24券已从去年底4500人的人员规模缩减至1000人,这意味着24券的运营模式正发生改变,从规模导向转入盈利目标。杜一楠对目前24券的运营效率颇为满意,“24券现在每月亏损仅有几十万美元,年内获得盈利问题不大。”

  为了做到成功转型,杜一楠在今年的一次内部讲话中提出了三项战略要求。一是人效,紧抓人员效率考核;二是营效,提高推广效率;三是财务管控,包括怎样控制结算,怎样控制预支付,怎样评测风险等。

  在人效方面,杜一楠转而施行20%的人员淘汰率,并不断补充新鲜血液,通过加强人员流动,以提高运营效率。在品类把控上,杜一楠开始强调销售额与毛利率平衡的商品种类,“光做电影票肯定流水高,但利润低,对24券意义不大。”

  在市场投放方面,杜一楠对“新流量”与“自然流量”的获取,采取截然不同的考核方式。在自然流量上,杜一楠更侧重老用户的ARPU值,即老用户的平均每月消费;而新获取流量,杜一楠则更看重CPA,即每个新用户的获取单价,并将ROI控制在12%-18%之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