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今日头条”5亿估值效应 后面还有哪些机会?

“今日头条”的新闻阅读APP能打破“新闻低价”的悖论,原由有三个:一是赶对了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二是有“推荐算法”这样一个技术,针对全网内容覆盖,进行个性化新闻推荐;三是移动这个战场上,都在抢入口,“今日头条”有1.2亿的激活用户,1300万的日活,未来存在延伸空间。
2014-06-05 13:26 · 比特网  曹增光   
   

  这两天,一个“今日头条”的新闻阅读APP成了焦点,拿到了红杉领投、微博跟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而且据说还是当时2.3月份的估值,就已经超过了5亿美元。这个冲击波所带来的思维上的颠覆还是极其强烈的。按传统观念,一个是作为新闻阅读APP,这是一个老得掉渣的行当,一度被认为没机会了;二是一个 APP价值到5亿美金,比起BAT那些高富帅虽然不高,但这让很多苦逼了多年的创业公司和传统企业大跌眼镜。

  暂且不探究这个估值合理不合理,其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今日头条”效应出现,后面还有哪些垂直领域有机会?

  新闻低价的悖论

  首先要就新闻、内容等信息发展的脉络,有一个分析。互联网发展20多年来,靠广告驱动的新闻、门户是最早出现的商业模式,而后才出现了博客、社交、微博、微信,中间还间歇出现RSS订阅和阅读器的产品形态,但迅速被替代掉了。在国外也有Digg和Reddit这样的数据挖掘平台。如今新闻阅读的走向趋于多样化、碎片化、移动化,出现了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门户、新闻客户端混存的状态。

  总体来看,有两条主线,一是对新闻内容精品化趋势,是内容本身的进化,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二是新闻分发模式的蜕变,过去是大而全,后追求个性化,用户说了算,甚至短期也有一些新闻聚合模式出现,试图分析出不同新闻间的相关度,帮助公众了解来龙去脉,当然这条局限于事件新闻上,应用空间并不大。

  所以说,做新闻阅读的分发、内容整合,以及致力于新闻阅读效率的提升,在创投圈,这*是一个不受待见的行当,古老而又缺乏想象空间。360当年做的社区聚合,也是这个生意,后来才转型,靠安全一炮走红,后面还有一票死去活来的创业者在这个泥淖里打滚,能闯出来的凤毛麟角。

  那么,为什么一个“今日头条”的新闻阅读APP,能打破“新闻低价”的悖论,还拿到1亿美元投资?个人认为原由有三个:一是赶对了移动互联网的趋势,特别是在APP发展的窗口期,分享到了行业红利,算是APP时代的受益者;二是有“推荐算法”这样一个技术,针对全网内容覆盖,进行个性化新闻推荐,这是个大数据的活儿,实现的是“千人千面”,解决的是分发效率和质量的问题;三是移动这个战场上,都在抢入口,“今日头条”有1.2亿的激活用户,1300万的日活,未来存在延伸空间。

  后面还有什么机会?

  按常规逻辑看,“今日头条”的模式有复制的可能性。特别是相对文字,图片和视频等领域都存在“个性化推荐”的需求空间。这几年,各大巨头也都在努力,比如腾讯新浪等门户在增加“个性化”的内容块,BAT里百度在玩“知心图谱”来聚合和整合内容,增强内容关联逻辑性;阿里也提“千人千面”,解决后台海量商品库与用户需求匹配的难题。归结到一起,目的都是更符合用户的需求。

  视频领域其实最有可能孵化出类似的产品出来,之前的优酷尝试过,搞了一个搜酷,只不过不温不火,体验并不好。巧合的是,前段时间,一直处在风口浪尖的乐视,也低调弄了一个“今日视频”的APP,还在世界杯的档口上,折腾出了“攻城狮、技术男半裸代言”的创意,意图也很明显,乐视也需要增加移动端的入口。简单了解了下,发现与“今日头条”异曲同工,也采取了技术上的“算法推荐”方式。

  当然,要做成这回事,技术上的算法是一张差异化牌,也能吸引注意力和眼球。“今日头条”和“今日视频”同样面向全网,采取了开放式的思路,打通了微博等第三方社交媒体的行为数据,前者是用户对某一条内容的阅读、评论、收藏,在此内容上停留时间的长短。推算出用户的偏好,从而为其推荐个性化的内容;后者是将用户过去播放、收藏、点赞或分享视频的碎片化行为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建立起该用户的兴趣模型,从而做到更为精准的“投其所好”,本质是一样的。

  可以说,不管是发达了的“今日头条”,还是卯足劲正冲的乐视的“今日视频”,瞄准的都是信息分发和个性化推荐的模式,用户使用时间越长,积累的行为数据越丰富,推荐的精准度越高。这个模式如果在PC桌面端玩,其实意义不是很大,移动端由于碎片化、屏幕小,对信息(文字、图片、视频)获取要求更高,就有了创新的空间。

  为什么更看好视频?

  如果要对新闻、图片和视频在“个性化推荐”上的发展空间做PK的话,个人更倾向于视频,视频这个局中,机会更大。原因有三:一是轻快、不需要思考的精短视频是趋势,结合移动碎片化趋势,发挥空间更大;二是过去,视频集中在影视剧、热播等长视频身上,精、短的微视频正处于一个“窗口期”,现处于临界点上;三是,短视频对个性化推荐依赖度更高,更碎片化。

  以上三个理由支持“今日视频”在视频领域会有机会。当然,做这个事的目前仅有乐视一家推出了“今日视频”,玩法也比较“上路”,但最终会不会冒出来新的竞争者,这是一个未知数,至少目前看,乐视机会更大。

  另外看好的一个理由是,“今日头条”的价值在激活量、活跃度和用户规模上,变现的是模式广告,这是最传统的套路,不知道未来会不会结合LBS,延伸到“生活服务”的领域,但走这一步很冒险,是一个“轻量”和“变重”的权衡,单点突破后怎么扩展模式,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相比较,精短视频的模式延展性则会强很多,可以走“众包”、“*”,反向整合制作、播放等路径,可以由用户来主导视频链条,甚至按用户偏好设计内容,还可以延伸衍生品等业务。恰好,乐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提供了扩展空间。

  从这点上看,“今日头条”不会是最后一个,在视频等垂直领域,会有更多的致力于信息分发和阅读效率的个性化产品出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比特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