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故事
至少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再交出了一份不错的业绩成绩单。
中再官网数据显示,公司2014年(未经审计)合并保费规模为737亿元,同比增长9%;合并账面投资收益83亿元,账面投资收益率6.65%;合并税前利润71.1亿元,同比增长65.70%;合并ROE为10.5%。
中再在2013年则实现合并营业收入675.37亿元,同比增长12.49%;资产总额1546.18亿元,同比增长4.48%;合并税前利润42.91亿元,同比增长46.29%。
中再去年利润飙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投资收益。如果细分利润结构会怎样?比如投资利润、核保利润各占多少等,目前尚是未知数。
“2014年中再的实际投资收益率或有两位数,可能在业内*。”一位业界人士说。但这样的成绩可以持续吗?
早在2013年6月,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中再调研时就强调,要深化体制改革,通过整体上市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内控和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公司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而提及2015年的工作规划,中再董事长李培育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再要重点做好几个方面工作:诸如全力推进“十三五”规划编制等全局性工作;加快推进再保板块重要战略布局;积极实施战略性投资等重大举措;大力推动业务领域创新等。
很显然,实施战略性投资乃中再2015年要落下的一颗重要棋子。
现实是,当国际再保公司普遍讲“负债趋动”的故事时,包括再保险在内的中国保险公司更多还是在讲“投资趋动”的故事。
负债趋动还是投资趋动?也许是一个伪命题。中国保险业还是“靠天靠股市吃饭”,即依赖投资收益来拉动业绩增长。
慕尼黑再保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常青告诉经济观察报,慕再崇尚负债推动型的业务模式,即业务发展基于承保利润,而非追求投资收益。如2014年其非寿险业务,财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2.7%,有5%~6%的承保利润;目前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收益率约3%。
“高收益必然高风险,如何保证资产配置久期合理性,长远考虑还是要走负债推动型之路。”常青说。
事实上,从2009-2013年全球再保险公司权益回报情况看,除2011年受全球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外,全球再保险公司ROE平均为10.6%。
如此,接近国际水平,合并ROE为10.5%的中再在2014年表现并不俗。但这不足以支撑中再的投资故事。一位业界人士透露,中再想告诉投资者的故事细节是,未来再保险的增长潜力与国际上在劳合社的辛迪加席位。
前者,境内再保需求很大,目前巨灾再保险的覆盖率很低,以后会逐渐渗透,巨灾积累越来越高,带动再保险的需求;后者,在劳和社已经有一个席位,未来会有一个好的增长。
加之,2014年国务院下发保险“新国十条”,即《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再保险市场,增加再保险市场主体,发展区域性再保险中心。
3月12日,保监会正式出台再保险登记制度。经再保险登记系统审核后,符合资质标准的机构将自动进入有效清单,供中国保险公司在开展再保险业务时选择等。
叠加的利好政策无疑打开了中国再保险的市场空间。
于是,各路资本摩拳擦掌,泛海控股拟联合其他民营企业,共同投资再保险公司,其组建已进入实际操作层面,据称最快3个月内向保监会递交申请。包括近期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腾邦国等7家公将联设立“前海再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30亿元。
另有消息称,就连国内直保公司巨头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也在分别筹谋再保险公司。“国寿、人保设立再保险公司的性质,有别于那些民营资本,它们考虑更多的是在偿二代背景下,业务发展新战略的一种选择。”上述业界人士说。
而说起偿二代和民资涌入再保险业,上述业界人士称,在中再的投资故事中,短期看并非利好。这是因为,除民营再保险带来或多或少的挑战之外,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二代”总体降低了资本要求,会释放资本金。不排除一些直保公司将现有的“比例分保”转为“超赔分保”,从而降低再保需求。换言之,存量上,直保公司对再保公司的业务需求量可能会减少。
“偿二代对中国保险业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从慕再角度看,短期可能会对再保险形成一些挑战。但本身慕再在做每笔业务时都会考量风险资本,业务逻辑没有发生变化。”常青说。
事实上,业界亦认为,保监会于2015年开始试运行的偿二代监管体系,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以及偿付能力风控体系等多个角度增强了再保的市场功能。
此时,市场正拭目以待中再的投资故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