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冯鑫二次创业:头盔眼镜+智能手机,虚拟现实产品暴风魔镜能否成功?

冯鑫的商业意图很明显,希望借助于虚拟现实产品,再依靠暴风团队多年在视频行业的技术经验,向虚拟现实平台高速转型。为此,头盔眼镜+智能手机的组合成为了暴风魔镜的*模式。
2015-04-07 10:37 · 经济观察报  李晶   
   

冯鑫二次创业:头盔眼镜+智能手机,虚拟现实产品暴风魔镜能否成功?

   暴风影音的上市并没有让创始人冯鑫显得如释重负,因为他面对的市场已经变得更加残酷了。

  3月24日,创业8年的冯鑫终于如愿带领暴风科技(以下简称暴风)走上了创业板的红毯,发行3000万股,发行价格为每股7.14元,欲募集资金5.1亿元。此次上市是否让暴风拥有在视频行业打一个漂亮翻身仗的可能?情况并不乐观。影视与综艺节目的版权早已水涨船高,卫视热门综艺节目的版权打包费用已至数亿。在这种形势下,暴风影音下一步该怎么走?现任暴风科技公司CEO的冯鑫说,自己的思考是向移动互联网进攻,因为“PC已经不值得再加努力了”;同时,把视频变成更广泛的娱乐,包括音乐、游戏、演出等。在这一思路指引下,冯鑫的二次创业项目暴风魔镜开始渐渐成型。

  你们都是合伙人

  众所周知,此前,暴风科技上市之路并不平坦。初期在IDG等风险投资进入之后,同其他网络公司一样,暴风寻求VIE构架(可变利益实体)赴美上市。2010年暴风重组,美元资本退出,引入华为投资、金石投资等国内资本,上市方向转向国内。这期间,暴风也从一个家喻户晓的视频播放器,转型成为在线视频平台。

  总结暴风的得失,冯鑫认为自己曾犯了三个错误,一是融资时没有经验,不敢要太多的钱;二是只会看产品机会,战略格局不够大;第三就是管理的问题。“管理天生就是跟自由对抗的。”他感慨说,“因此,魔镜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重新塑造了一个组织,虽然新的组织有较大的风险性,但我自己更担心的是没有用更快的速度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进来。”

  魔镜是暴风科技中分拆出来独立运营的公司,它承载了冯鑫对于暴风未来商业模式的很多想象。冯鑫设定了两个10%激励机制:一是每年给团队发放10%股权,不设期权成熟期; 其二是每轮投资要求投资人收购合伙人团队手里的10%股权。而且,在每次公司增资时,合伙人都可以抛售手中股份兑现,没有任何限制。

  他承认,魔镜的运营模式看起来有些冒险。对此,冯鑫给出的逻辑是,公司对于时间成本的尊重超过业绩考核。据悉,暴风魔镜正在向全国征集210个虚拟现实内容生产方面的合作伙伴,包括100个全景摄制团队,100个VR游戏工作室和10个软硬件厂商。这意味着,整个团队在未来半年内会从100多人扩充至1000多人。

  冯鑫承诺将给这些合伙人以极其优厚的条件。比如将来在每轮融资时,会针对持股员工采用购买部分老股的模式,给员工兑现利益,而不是像其他创业公司那样,持股员工变现的方式只有遥远的收购或者上市。

  去年底,暴风对外发布,在10大VR(虚拟现实)创业项目合伙人招募计划中,设立了每周五CEO面试日,年底前确定10名VR创业合伙人。项目包含了从硬件、后台、虚拟社区、虚拟影院、市场、海外推广等多达十几个项目供选择,合伙人也可根据自身专长申请其他项目。

  谈及此次招募令,冯鑫曾直言是源自魔镜一代发布以来100多天经历的反省和总结:内容匮乏的尴尬让团队意识到,游戏、电影内容对于魔镜的重要性以及内容合作产业链建立的意义。

  今年1月,公司召集魔镜初创团队在北京紫云轩开了一个闭门会议。会上,与会人员得知,新公司将不设副总裁,每个项目的牵头人都是合伙人,完全放权。每个项目单独核算,从立项、资金与员工规模上都不封顶。“我甚至不关心团队的忠诚度,而是以结果为导向,鼓励他们能够早日从魔镜公司中独立出来,成为子公司。”他说,“这听起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

  放权与风险

  对于魔镜平台整个开发过程,冯鑫认为*的创新在于运营模式。比如被孵化的20个项目中如果有5个项目是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就会将10%股权分给这5个项目组。“不在于你今后还会为我们做什么服务,而在于我们承认这一年作出的贡献,而且给的不是期权,是股权。一般公司的做法是如果你这一年没有贡献就不会给股权,而我们依然会将10%股权分出去,这背后是我们对时间成本的尊重。”在他看来,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时间就是一切。

  而且公司每次融资时,每个人都可以卖出自己的10%股权。“融资是互联网企业常见的行为,公司允许大家卖自己的股权,那么如果公司每年进行一轮融资,就意味着每年你的股权价值都被体现出来。”暴风魔镜项目合伙人徐娅萍说。

  而公司对于项目考核的依据就是数据。冯鑫的工作就是定好一把尺子,保证员工利益兑现,“创业的人会与资本打交道,而打工的人不会与资本打交道,而我则是让项目团队直接与资本连线,这是一个运营模式的大胆创新。”冯鑫说。为此,考核制度原则上只依靠数据说话。按照他的设想,鼓励被孵化的团队从公司独立出来,届时,魔镜公司可能会持有该公司50%-60%的股份,双方采用分成的模式。

  在魔镜团队的内部,管理这些项目的部门原则上不会召集项目团队开会,其所做的事情就是收集项目书,这个项目书包含三方面内容,一个是你准备做什么东西;第二,需要什么样的资源;第三,你认为这个项目如果被考评的话,是会在数据上产生价值,还是在用户口碑上产生价值,其可能产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然后,在每个季度结束时,魔镜管理团队会花钱请一千个用户,让用户投票对产品进行评定,好的项目会分得奖金与股权。据说,这种完全放权的运营模式,是冯鑫在打工时就渴望拥有的组织结构。“完全放权的合伙人制度有利于公司的高速发展,但问题在于项目风险的不可控,以及项目可行性、资源整合性以及资金压力。”智道咨询的总经理张凯认为,“首先必须要选择合适的带头人,其二对于项目选择要紧跟市场,有及时掉头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从自己所长出发。”

  虚拟现实世界

  的确,找到合适的人是一切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尚需要培养生态圈与商业模式的虚拟现实世界来说,游戏、应用服务、电影等各种内容都需要在这个新生态中跑起来,才会有更多的资金进来。如今,魔镜的平台上有几千部影视剧,每周五更新50到70条视频、全景图片内容,然后一些小的游戏、社交应用会逐步被放进平台。对于VR的内容,魔镜将采用合作的模式,比如与美国著名的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进行IP合作等等。未来,也会进一步与娱乐公司、体育赛事公司合作。

  对于整个科技业来说,虚拟现实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世界,越来越多的科技大佬正在涌入。比如,最近英特尔参与投资了一家叫做Avegant的虚拟现实公司,该公司正在开发一种叫做Glyph的虚拟现实头盔,可以直接在用户眼前投射视频,这一轮投资共筹集了资金937万美元。

  而去年,Facebook以20亿美金收购了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 VR。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指出,该公司的计划并不是将Facebook与现实世界进行匹配,给生活中的事件添加“分享”按钮,而是将现实世界纳入到Facebook的虚拟围墙里,即人类能生活在属于Facebook的《黑客帝国》中。更有消息称,好莱坞有一批制作人正在着手做10个全3D建模的虚拟国家。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暴风魔镜的用户数近24万,APP日活跃用户数最高超1.4万,产品仍处于初级阶段。而未来,这一平台还会继续发展。“你可以将现实世界带入虚拟现实中,将真实的咖啡杯带入阿凡达的世界中,并在虚拟世界里饮用咖啡。”冯鑫说。虚拟现实是未来科技的趋势之一,即利用摄像头去自动识别你周围的真实世界。虽然目前通过这款售价99元的3D设备,魔镜用户看到的还只是全景图片、全景视频、游戏和3D电影。但是这背后显然是在现实世界之外建立了一个虚拟商业实践的可能,硬件价格仅仅是够摊回成本,靠软件赚钱才是众多互联网公司开始做硬件的初衷。

  不过,业内有人认为,魔镜对于暴风来说,是一步险棋,单纯的工具性产品想要真正大规模商业化,就应沿着从产品到渠道再到平台最后抵达入口的路径,而魔镜借助暴风自身的影视平台优势跨过了中间形态直接跻身入口,这在外界看来多少有些“超速度”。

  其实,冯鑫的商业意图很明显,希望借助于虚拟现实产品,再依靠暴风团队多年在视频行业的技术经验,向虚拟现实平台高速转型。为此,头盔眼镜+智能手机的组合成为了暴风魔镜的*模式。冯鑫认为,要想最终抢占这个虚拟世界的平台先机,必须先拥有海量用户,而能否聚集海量用户的关键还是在于魔镜带给用户的体验是否成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