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排队挂号,看病马拉松,住院要等两三周”,这是在大城市公立医院看病的真实写照。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结构配置不合理,服务效率低下,这些问题自2009年“新医改”后一直悬而未决。
投资医院仅有资金远远不够。医院是特殊服务行业,专业性极强,面临管理架构理顺、医务人员配备、科室规划、医院扩建等一系列问题。
医改痛点
纵观整个医疗产业链,医院是产业链中最核心的一环,医疗服务的绝大部分需求都需要在医院这个平台完成。医院运行模式的变革将深刻影响医生的医疗行为以及药品定价机制的重新形成,并对医药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09年开始的医改目前主要还停留在‘药改’上,而被认为是新医改成败关键的公立医院改革却始终踟蹰于‘深水区’,剪不断、理还乱,缺乏顶层设计。”国信证券医药生物研究员贺平鸽表示。
城镇化和老龄化驱动的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国家政策的配套,使得一批眼光敏锐、实力雄厚的资本盯上了未来5-10年投资的风口——医院。
办医模式
事实上,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参与医疗服务投资的数量已经大幅攀升,根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起国内医院投资数量大幅上升,其中投资主体较为多样化,包括VC/PE、上市公司、医疗集团、外资基金、保险资金等。
“社会资本进入医院的方式灵活多样,主要包括发起建立医院(包括独资或与公立医院合资),收购改制公立医院,医院托管、科室承包等。”富达亚洲风险投资董事总经理林蕊表示。
从历史投资案例来看,参与大型综合医院改制、投资的多数是综合性医疗集团或上市公司。特别是众多医药上市公司向医院端延伸,如金陵药业(000919.SZ)、复星医药(600196.SH)、国际医学(000516.SZ)等都取得了成功的案例。
被称为医药界PE的复星医药是在医院并购道路上走的最远的企业。截至目前,复星医药已成功投资6家医院。2011年5月,复星收购了安徽省济民肿瘤医院(肿瘤专科);下半年,收购了岳阳广济医院(二级综合);2012年底收购了宿迁市钟吾医院(二级综合);2013年10月,复星医药并购广州南阳肿瘤医院(高端肿瘤专科),紧接着又以6.93亿元收购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三甲综合)。
追溯复星医药的医疗服务投资,最早是2009年开始投资和睦家医院。作为国内高端医疗品牌的标杆,和睦家的价值在业内毋庸置疑。看好高端医疗市场的复星2009年开始就在二级市场“追求”和睦家的母公司美中互利(NASDAQ,CHDX)的股票。
2014年4月复星联合TPG及和睦家创始人李碧菁,在与凯雷等的激烈竞争下,花费近3亿美元,对美中互利进行了私有化摘牌,从而圆梦和睦家。
从医院的单体盈利来看,平均净利率在10%左右,对于资本市场上追求高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并不划算。但从产业链的高度出发,医药、医疗器械类等企业入主医院,寄望的是形成产业上下游联动,组建医疗产业集团。
PE退出难 险资接盘易
“医院属于重资产、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周期长,十年可能才见成效。对于PE等基金性质的资金来说,由于有退出时限的要求,直接投资医院的案例非常少。”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郭海涛表示。
此外国内资本市场上还缺乏以医院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因此以IPO为主要退出渠道的PE资金不得不考虑政策瓶颈。2013年11月顶着“首只医院股”光环的凤凰医疗集团在香港上市,或许让PE看到了投资退出的模板。
医院管理复杂也是PE望而却步的原因。而健康体检、月子中心、眼科口腔等技术含量低、偏重服务、连锁效应可复制的医疗领域,则吸引了大量PE的投资。PE机构擅长的投后服务更为适合这类连锁领域。
而对于寿险公司来说,和医院则可能形成无缝衔接。例如对于具有保险背景的复星集团,打造10家以上的医院集群,年利润稳定至两亿以上,正好能满足其背后的险资要求的大体量、长周期、稳定性要求。而且商业保险还能打通医疗支付环节。
地产转医疗
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在地产转型的背景下,诸多房企特别是中小型开发商选择进军医院。这绝非偶然,其投资逻辑非常相似。
首先,地产与医院均属于重资产,资金密集型行业。实际上,通策医疗(600763.SH)、爱尔眼科(300015.SZ)等医疗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有过地产开发的经历。
其次,二者都需要有较强的政府公关能力,房企一般在所属区域耕耘多年、积累了丰厚的政府关系,在参与公立医院改制、与公立医院合建分院、参与设立民营医院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最后,医疗服务投资需要对所属区域的人口结构、需求层次和收入情况等有深入细致的调研,而地产企业在上述方面具备基础。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英才杂志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