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另眼看世界:拆穿硅谷的七大谎言

提到硅谷这个众多科技创意诞生的地方,它早已是全球创业者膜拜的圣地,新产品、新富豪不断涌现,改变着太多的大众生活和商业模式,然而略去表面浮华之后,硅谷又有哪些需要警惕的呢?
2015-05-27 08:59 · 猎云网  饼饼   
   

  谎言二:硅谷的科技让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更紧密

  Facebook的使命不断地提醒我们“连接世界”的地球村理念与数据挖掘和定向广告的发展目标是吻合的。在这里,“连接”是个动词,事实上就是把大量初创公司每天的运营串联在一起。各种各样的公司会把你拉进一个错综复杂的圈子,由此你和很多公司、和你的邻居朋友、和便利店,甚至和你日易发胖的身材都有了联系。这些应用还会让你跟家人之间更加亲密无间。

  但是,Facebook的营销路线还不是最能捕捉到硅谷社会态度的,这方面做得做好的是GrubHub。这是一家新开张的食品配送公司,他们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吃,一切为了不与人交谈。”纽约地铁里还有一则Seamless(已与GrunHub合并)的广告,上面写着:“拥有智能手机*的好处就是,再也不用给人打电话了。”

  现在,初创公司的策略不再是“社会化”了,而是与“社会化”背道而驰的理念。要知道,在今天的加利福利亚,社交焦虑已经成为主导的经济力量了。技术经济的推动力不再是来自于对认识新朋友的渴望,而是尽量避免与人打交道,当然了,有人登门造访的情况除外。Uber把大众从地铁中解救出来,Seamless帮人们避免打电话的麻烦,而Tinder则帮助大家浏览可能会在酒吧里遇到的人(前提是要有这个兴致从公寓里走出来)。Uber和Lyft把大量的陌生人引入我们的生活,但却只是作为我们的司机。现今最耀眼和最引人注目的应用不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而是帮我们塑造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不需要知道任何人的存在,只需要明白我们应该在哪里寻求帮助。

  人们与这些初创公司打交道的目的是不再与人类打交道,所以我们所有的社会交往就变成了算法、按钮、滑动和GPS信号。我们甚至可能会指着车上的司机说:“这是Uber”。TaskRabbit是一款可以能帮助人们设置家具的应用,但它也有可能成为一些人的代名词。甚至是Instagram,本来是用在朋友之间分享照片的,现在也变得只有被“点赞”的份了。如果连友情都被点赞数所量化,虚拟和现实的界限在哪里呢?

  谎言三:年轻就是更聪明、更无所畏惧和更优秀

  硅谷在不停地提“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什么时候出现,其实就是在期待下一个全能的天才。马克·扎克伯格确实让人惊叹,19岁他上哈佛大学时,在宿舍开发出了TheFacebook网站,给人印象非常深刻。几年之后,他就成了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他也是最早承认并且相信自己的青春会和Facebook一起扶摇直上的人。“我想强调拥有青春和技术的重要性,”他在斯坦福的礼堂对这一群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说,“年轻意味着更聪明。为什么大部分象棋大师都在30岁以下?我不清楚。”扎克伯格可能确实无法解释为什么大部分象棋大师在30岁以下这个问题,但他想表达的观点很明确:雇佣或是投资比你年纪大的人就是浪费时间。

  这种理念从硅谷成立以来就一直被鼓吹着,其中最知名的便是保罗·格雷厄姆( Paul Graham)。他说他非常渴望遇到像扎克伯格一样的年轻人,而最能验证他对年轻人喜爱和赏识的就是他任命28岁的Sam Altman,这个公司里第二年轻的合伙人作为自己的继任者。

  但是,扎克伯格是典型的十年难遇的神童,而关于年轻人的谬误也在硅谷屡屡碰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Snapchat,Box到Rap Genius,Canvas和Tumblr。而Clinkle的例子更是颠覆了硅谷的青年神话,一度成为反面教材,好好的一个财务管理应用被经营得如此糟糕,让人忍不住就感叹了。

  2013年,一支看起来很理智的投资骨干队伍给予一位22岁的斯坦福大学毕业生25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这个小伙子嫩得跟你朋友那调皮的弟弟没多大区别。但是,这些投资人都不是疯子,甚至像Richard Branson这样的著名投资人都在其列,他们都被Duplan那张光滑稚嫩的小脸给征服了。大家都咧嘴而笑,Brandson的笑得最欢:那些笑话我的人都有眼无珠,我发现的可是又一个扎克伯格。

  但是,一年多时间过去了,Clinkle在Duplan的管理下没有拿出一个可用的软件。相反,Duplan把重点放在把办公室搬到新大楼这种事情上,并开始大幅裁员,一些没有被辞退的员工也在一片反感声中主动请辞了。紧接着Clinkle又遭到黑客的攻击,于是公司员工士气大跌,人心尽失的Clinkle只留下Duplan拿着大把现金狂喜的照片讽刺着这一切。当Clinkle推出其应用程序时(远比他几年前描述的更温和),也只是昙花一现,瞬间陨落了。

  这真是一场灾难,就像是可怜的婴儿被压在了车轮底下;但似乎只有通过这样的灾难,行业才能吸收到教训,并真正让成年人成功。而扎尔伯格,则很快放弃了它大男孩式的管理职责,把这些交由业务娴熟的成年人来管理,自己将所有精力付诸在社会媒体的“先锋总司令”的工作上。从失败中找经验是一种方法,但关注难得的成功案例似乎更有效,因为成功的故事总是值得效仿。就像Jan Koum和Brian Acton,他们以200亿美元的价格将即时通信应用WhatsApp卖给了Facebook。这两人的年龄分别是39岁和43岁,几乎都达到了创业者的标准年龄。他们创造出来的软件是硅谷史上最伟大的软件之一,这是他们的成功,也是投资者的成功。那为什么他们在此之前都一直默默无闻不被人所知呢?因为他们那时候已经是个成年人了。

  四.学校弱爆了,还是退学吧

  每年,PayPal的联合创始人、专家投资人兼自由意志论者Peter Thiel都会给一小部分到了上大学的年纪的学生颁发Thiel奖学金。但这是有条件的,接受奖学金的学生要么退学,要么放弃整个大学。然后,当这些学生创业的时候,他们可以从Thiel处获得资金、培训和网络机会。我们经常听人说,那些科技巨头们都没有学位,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是其中引用得最多的。尽管从统计上来看这种说法毫无道理,但人们还是相信在硅谷越年轻越好,而*的就是辍学的年轻人了。

  对许多有远大抱负的大亨来说,良性辍学似乎并没有成为他们的选择。但正统教育现在在硅谷遭到了批评,因为教育系统中居然有很多人都没听说过Snapchat和照片滤镜这些冷嘲热讽和许多高科技企业家的真实案例让人们站在了一个合理的反教育的阵线上。

  但这都是为什么?没有证据表明成功的关键就是拒绝传统教育。少数辍学的成功人士似乎无论如何都会成功,但不是说你拒绝接受大学教育就解决问题了。况且,还有很多创业失败的例子呢。我们难道真的希望所有的年轻人们都前赴后继地想要成为“下一个扎克伯格”?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和舍友都不能好好相处的CEO?一个从来没有机会成长、甚至不知道怎么在社会上立足的小鲜肉?一个还眼巴巴向父母伸手要生活费的孩子?毫无疑问,科技已经有反社会的嫌疑了。

  谎言五:学会编程是成功的关键

  这是一个命令,一个魔咒。把手腕举到头部,然后用手盖住耳朵听我说:去西方吧,年轻人,去学习编程。在大家的印象里,似乎只有在硅谷才能尽情展现对编程的痴迷。而对于那些长久以往生活在硅谷泡沫里的人来说,了解一些计算机知识跟形成一种生活方式一样重要,它们是与人交往的关键,更夸张一点说,是拯救社交窘境的良方。(正好有这么例子:去年夏天,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企业家”Henry Higgins发起了一场运动,他想要通过教授无家可归的人编程技巧,解决旧金山流浪汉的问题。来到硅谷,了解计算机语言是必须的,这几乎成了整个旧金山根深蒂固的观念。)

  据网景的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说:“每个人能做的*的事情就是编程,这样我们的未来就一片光明了。”这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美国现在还有3000万的人连最基本的阅读能力都没有呢。财大气粗的技术人员不只要将编程变成就业技能的一部分,还想要其成为核心课程之一。Code.org是由像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企业家支持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已经从硅谷那些厌恶慈善的臭名远扬的企业家那里积累了数百万计的捐款。

  计算机的流畅使用应该强制实施到每一位美国学生身上。我们需要更多的学生进入到计算机科学的就业领域,尤其是年轻的女学生。但是,对我们而言,学好计算机似乎不仅是我们能掌握的*的技能,还可能是值得我们拥有的*技能。但如果你把这当作信条,那就等于助长了硅谷的嚣张气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猎云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