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起来,“互联网+”本身为现在的社会或者是为创新和创业带来的有三大动力。
1.连接,渠道本身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连接平台,它能创造出来更多的消费场景,重构消费者本身的需求。
2.数据本身可以进行随时的存储、挖掘、调用。它会成为未来的生产要素。
3.云计算本身会成为未来的基础设施。低成本地鼓励未来的创新和创业。
最后,如果再加上“互联网”精神本身。互联网精神是什么?分享、开放、平等、协同这些。它未来会产生非常多的基于用户为中心的新的商业模式,或者说它会将为过去的很多传统的商业模式进行重构。这个就是“互联网+”本身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具体对于金融业来说,它影响因素非常多。但是在中国非常凑巧的是,我们不仅面临着一个互联网化,或者叫移动互联网化的时代。而且很凑巧,我们本身的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管制方面的改革,或者叫“金融自由化”恰恰和“互联网化”进行了叠加,这个就是我们和美国这个市场存在的非常大的不同。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过去如果看创新是要看美国本身的创新。但是互联网金融在美国没有这个名词,好像在美国也没怎么样。但是为什么在中国会这么火呢?这个我想其中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美国本身的金融自由化和移动互联网化是分离的。当它互联网化之前的时候,金融本身已经非常完善,所以它留下的痛点比较少。而我们国内利率市场化、金融管制等等的原因,导致了金融行业本身留下的痛点太多了,而且非常痛。恰恰在这个时候,我们进行了金融改革,这个时候又遇互联网本身叠加,所以中国互联网金融本身就会是变化非常巨大的,这个就和美国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
看未来“互联网+”本身方向会是什么,或者说它会有什么变化?我觉得第一点,很显然是:未来的金融服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传统上,金融一般是时间和距离上是存在限制的。对吧?它的场景和金融服务本身是分离的,这个大家如果过去去看金融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因为它必须要规模化的生产。这个时候它的场景和商业本身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分离的效应是最高的。在未来的互联网金融的时代,会是怎样样子?金融和场景本身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再次贴合在一起,不再分离了。我们认为可能金融未来不再独立的存在,又无处不在,它和场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随时随地可及,可以得到这样的服务。而且它不再是以金融机构本身的需求为中心,而是以用户本身的需求为中心。这是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判断,未来的金融会与消费者生活和社交融合。在过去金融和消费生活和社交本身是比较独立的,金融就是金融,社交就是社交。过去的证券公司基本上是没有自己独立的账户,也不具有支付和消费功能。但是在未来金融和消费、生活和社交一定是互相融合的,你必须占领这个场景,没有这个场景你的金融服务不能独立存在,所以一定要融合在一起。
另一个,过去的金融服务,可能我们是比较注重对于企业来说,能享受到完整金融服务的基本上是大企业,中小企业、中型企业。如果是个人,一般是富人。还有就是一些中产的个人,那些非常小的创业型的企业和小微企业所能获得的金融服务微乎其微。还有普通的屌丝用户,基本上是被传统金融机构摒弃掉的。为什么摒弃掉?成本太高了。没有新技术的发展,你想覆盖这个非常小的客户,成本上是不经济的,这不在于道德本身。只有技术本身的发展去覆盖这些用户的成本变得很低的情况下,你才可以。
小企业本身没有什么抵押物、担保物,这个时候你要向它提供融资的时候。靠什么呢?你只能靠数据本身对它的吸引能力甄别,如果有了大量的数据记录挖掘,这个你就可以为它提供信用服务。
第三点,未来可能大众用户从B2C,再到C2B。可能过去一般来说,对用户提供的金融服务来说,对于高端客户来说,我们可以给他做个人的定制,但是对于中低端的用户要做个人定制成本太高,所以他享受传统化的标准服务就OK了,就是我们传统说的B2C模式。但是如果在未来,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本身可以实时的与人进行交互,运用大数据可以去分辨用户本身的需求,这样你对这些即使很小的用户给他提供符合他需求的定制服务就变成了可能。不仅是那些高端的用户,对于这些长尾的用户也是可能的。
“互联网+支付”的本身,我们可以把它判断为是一个服务商业场景的一个基础设施。支付的本身、本质是一个连接,互联网技术可以驱动连接方式的变革,让支付去更贴近商业的场景。在支付的过程中,把这些数据能够沉淀下来,这些数据可以更好的去驱动和连接。未来可能包括:学校、地铁、城铁、商场、电影院、公交车等等都可以通过支付平台有效的连接起来。未来“互联网+支付”的目标是要在一个移动终端上完成所有的支付。对于那些复杂的需求,要能够提供出来基于行业本身的解决方案。比如:医疗领域。作为支付,它应当把用户和医疗系统里面的医院或者是医生进行有效的连接,能够提供实名制、安全性,能够去甄别出来这些人本身的信用等等再整合各种服务,包括以往的公共资源,然后跟用户建立可以互动的医患关系。
融资领域。过去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操作成本非常高,传统的服务模式很难服务长尾用户。在移动互联网“+融资”的时候可以在三个方面做出改变:1.风险控制方面。可以基于大数据重建一个风控体系和风控流程,这样降低融资本身的成本。2.贴近消费场景本身,可以产生新的融资模式。比如:消费形态。如果一个人不管是O2O的或者在网上进行购买,购买的时候如果本身账户里缺钱,可以随时给他提供“消费形态”转变,这种服务可以极端改变过去消费的量。另外一个,资金渠道本身,实现直接自动连接。比如:P2P或者众筹,本身都是将资金渠道进行直接连起来的。我们的判断:未来消费形态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契机,这个量可能会有非常大的爆发量。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506/201506113839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