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蓝思科技要做蓝宝石,股价暴跌30%,苹果、小米的供应商们逃不过不得善终

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宣布后,蓝思科技股价暴跌。面对抱苹果大腿,「几十亿砸给蓝宝石」这么大的故事,A股的投资者们为什么反而冷静得多?
2015-06-19 09:37 · 极客公园  小猴子sunny   
   

蓝思科技要做蓝宝石,股价暴跌30%,苹果、小米的供应商们逃不过不得善终

  一家三月份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短短两个月股价便轻松冲到了一百块以上。该公司市值一度在创业板排第三,仅次于牛市之下的东方财富和乐视网,高过明星云集的华谊兄弟

  这家公司名叫蓝思科技,也许很多人未闻其名,但它的产品正被上亿中国人使用,因为它是苹果、三星和小米的核心供应商,为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提供保护玻璃。

  故事的前半部分十分耀眼,而故事的后半部分,则可能会有点惊悚。

  6 月 2 日蓝思科技发出公告,宣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要以次新股的身份再募集 60 亿资金,其中大半会用于蓝宝石玻璃的生产。

2015-06-18_102020_副本.jpg蓝思科技非公开募股方案细则

  公告发布之后的两天,股价暴跌 12.64%。截止到今天,蓝思科技的股价已经蒸发了超过 30%。不要忘了,蓝思现在所处的股市可是一个每天都在「站稳 5000 点」的股市,是一个能让股票靠概念就连续三十几个涨停的股市,也是一个卖壳失败却依然涨停只因「失败意味着新的成功可能」的股市。

2015-06-18 171901_副本.jpg蓝思科技股票日k线图

  在一个任何「重组」或「增发」的消息都能带来几个涨停的市场里,蓝思科技为什么遭到了这么「另类」的待遇呢?面对抱苹果大腿,「几十亿砸给蓝宝石」这么大的故事,A 股的投资者们为什么反而比蓝思科技冷静得多?

  被「撑死」的先烈们

  提到「蓝宝石玻璃」,供应商们都会不由得想起一个悲伤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 GTAT,美国一家全球*的供应商,也是纳斯达克上市的科技企业。GTAT 的主营业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多晶硅太阳能,另一部分就是蓝宝石熔炉和蓝宝石材料。正是后者,最终将 GTAT 推到了破产的境地。

led sapphire products_副本.jpg

  2013 年底,GTAT 和苹果达成了合作协议,合作的金额高达 5.78 亿美金。GTAT 因为拿到了苹果的钱和订单而心花怒放,建了一座全球*的蓝宝石工厂。GTAT 还对外放话说 5 亿多美金的资金投入并不算什么,蓝宝石玻璃的营收至少会是 10 亿美金。

  而苹果并没有在随后发布的新一代 iPhone 上使用 GTAT 的蓝宝石玻璃,因为 GTAT 当时生产出来的蓝宝石玻璃良品率太低,可靠性也达不到苹果的要求。拥有上千亿美金现金的苹果并没有纠结,迅速决策就当几亿美金打了水漂。但对于 GTAT 来说,闲置一座全球*的蓝宝石玻璃加工厂是致命的。最终,GTAT 申请破产,股价跳水 90%,这家公司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2015-06-18_172847_副本.jpgGTAT股价走势

  另一个「先烈」的故事还正在进行。胜华科技是台湾第二大触控面板生产商,是苹果和小米的核心供应商。胜华曾接到了苹果 iPhone 4 的巨单,公司业务从 2010 年开始大幅增长。之后胜华在东莞和越南建设了工厂,并将全球研发总部设在了东莞。同时,国内厂商小米、OPPO 的订单也跟随而来,胜华从那时起进入了疯狂拓展期。

2015-06-18_171650_副本.jpg

  但 iPhone 4 的后一代产品 iPhone 5 上采用了全新的 In-cell 技术触控屏,胜华自然只能靠边站了。失去了苹果的订单,胜华的财务危机一下子暴露了出来。过去几年巨额的投入却遭遇了触控面板整体市场的疲软,疯狂的拓展带来了资金负债的极大压力。最终胜华在去年年底申请了破产重组,关掉了东莞的几家加工厂,公司的股票也将于今年 7 月从台湾市场退市。 

2015-06-18_165952_副本.jpg胜华科技退市声明

  「一供」和「二供」的隐忧

  苹果和小米这样每年出货几千万台甚至上亿台的公司,同一个零部件的供应商一般都不止一家,也就出现了「一供」和「二供」的关系。

  小米把小米 Note 双面玻璃的加工订单给了两家公司,一家是蓝思科技,另一家是伯恩光学。它们都是苹果供应商,是目前保护玻璃业务量*的两家。雷军曾亲自去和它们谈判,鼓励它们增加投入了数亿元的新设备,用来保障新产品的产能。

8345c393jw1eoa6mor2rxj21hc0u00v2_副本.jpg

  而这两家供应商最近都在为蓝宝石伤脑筋。其实早在 2014 年年中,伯恩光学就和露笑科技共同出资了 5 个亿成立制造蓝宝石的公司。苹果目前只在镜头盖、Touch ID 和特定版本的 Apple Watch 上使用小面积的蓝宝石玻璃,而大家都知道它最终会在 iPhone 上使用更大面积的蓝宝石玻璃。这块肥肉大家都想啃,但是这件事目前还是悬而未决,因为没有任何一家供应商宣布的计划里有苹果官方的参与。这让「一供」和「二供」都很着急,蓝思科技甚至不惜在资本市场做出了「非常规的举动」。

  前面提到的胜华科技,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银行收紧银根而破产,但业务的下滑根本上还是因为自身产品的落后。当苹果需要更薄更透的 In-cell 屏幕而你不具备加工它的能力,你就会被「out」。原本小米是胜华*的单一客户,OGS 工艺的产品甚至被它一家包揽。但米 3 和米 4 OGS 的订单后来转给了伯恩光学,红米 GFF 的订单则转给了欧菲光

2015-06-18_105545_副本.jpgJDI In-cell技术显示屏特性

  事实上,连富士康这样的代工*龙头老大也正面临这样的困境,苹果 iPhone 和 iPad 的代工订单正在从富士康流向和硕和赫比。和硕是来自台湾的代工巨头,赫比则来自于新加坡。它们在中国大陆都拥有数家工厂,手上都握着苹果和小米的大笔订单。我曾经很多次从苹果经销商朋友那里听到对于郑州富士康工艺品质的抱怨,大家一见序列号「F」开头的 iPhone 都会心头一紧。这只是富士康存在问题的一个细小方面,但看来苹果并不是「一无所知」。

  不论是苹果还是小米,同时面对几个供应商的时候,订单的分配原则都是「谁行谁上」,它们总是选「能者」。当日韩的供应商给了苹果更好的触控显示屏,台湾和大陆的厂商就被日韩厂商踢开了。当大陆厂商给小米开出了更低的报价,台湾的厂商就被大陆厂商踢开了。「一供」和「二供」同时存在,谁都只能算备胎。

  仅仅只是「加工厂」,严重依赖上游供应商

  蓝思科技也好,欧菲光也好,帮苹果和小米做的事都只能算是「加工」。以保护玻璃为例,蓝思科技自己生产不了玻璃,它必须按苹果的规定向指定的上游供应商康宁采购。液晶触控面板也是一样,欧菲光需要按小米的要求向 JDI 进行采购。

  蓝思科技一季度财报显示,向康宁采购的玻璃几乎占了整个公司前五名采购额总和的一半。而给苹果供应的产品里,对康宁玻璃几乎是完全的依赖。胜华科技最近一次年报(2013 年)里,我们看到最主要的上游供应商也一度占据了超过一半的采购额。

2015-06-18_102049_副本.jpg蓝思科技一季报采购数据

  苹果在这样的合作关系里俨然是「霸道总裁」的形象,很多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你要么选择按它的要求做,要么选择出局。当苹果引入一个全新的供应商,很有可能配套加工的企业也会全部洗牌。比如屏幕供应商从夏普转到 JDI,代工厂就完全换了一拨。

  尽管如此,现有的供应商们还是得笑脸相迎,甚至是豪赌上企业的未来。因为既得利益者的现状实在太光鲜了,没有人能够抗拒。蓝思科技市值将近八百亿,欧菲光市值将近五百亿,伯恩光学正在筹备赴港上市。光是电池供应商就有德赛和欣旺达两家市值超过百亿的公司。当然了,更不要说和硕和鸿海都是世界五*了。

2015-06-18_173542_副本.jpg康宁大猩猩玻璃已经用于超过30亿部设备之上

  现在看来,只有产品能做到「全球范围内无出其右」的厂家可以在苹果面前「强势」,比如拥有大猩猩玻璃的康宁,比如一些拥有无数涂料工艺专利的日本厂商,再比如提供摄像头 Sensor 的索尼。苹果如果放弃了它们,等于放弃了在苹果产能需求下的*选择。但是两三年后呢?当德国肖特的产能能达到苹果需求的时候,康宁大猩猩还能高枕无忧吗?当国产厂家偷习了日本的涂料专利技术并给出了仅仅一半的报价,苹果还能坚持不为所动吗?

  「伴君如伴虎」,这是我能想到的最贴切的一句话,用来形容供应商和苹果、小米的关系。还有,这句话也送给 A 股的投资者们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极客公园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