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互联网招聘发展缓慢蹒跚,智联、前程是否会合并求转身?

一方面企业招聘成本逐年升高、合适的人越来越难招,另外一方面一批批的求职者又求职无门。按道理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这种资源是可以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为什么偏偏无论是用户还是企业,都在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2015-06-25 08:45 · Donews  张珞阳   
   

  从优酷、土豆开始,互联网刮起了一股合并风,随后爱奇艺、PPS合并,嘀嘀、快的合并,携程、艺龙合并,赶集、58同城合并,这一系列的合并大多源自背后资本力量的驱动,而资本市场改变玩法,则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风口变向,市场竞争的日趋惨烈,资本流向更具前瞻性的行业和公司。

  互联网公司或者强强联合,例如嘀嘀和快的合并,提高门槛,在市场形成一定的垄断后,保持行业的*,或者补强,携程入股艺龙拉开第二名去哪儿的距离,从而保持自己的竞争力,或者互联网风口变向,对手变朋友,例如赶集和58同城,出现共同的对手,只能摒弃前嫌,联合抗战。

  合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保持了市场*的地位,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避免陷入“烧钱大战”,可以把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更被资本看好的领域,上市的股价也得到提升,未上市的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估值。尤其在竞争越是激烈的行业,资本介入越深,最终决定行业格局的,不是公司创始人,而是资本。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不仅传统行业在被互联网逐渐颠覆,传统的互联网行业也在开始转变,例如说互联网招聘。虽然说,互联网招聘起的比较早,早在90年代已经出现,但是行业发展一直缓慢蹒跚,从招聘效率来讲,甚至比不上招聘会或发邮件来的快。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是消灭中间环节,直接让两方Face ToFace,降低各方成本,让供需双方获得高效的匹配,例如社交、电商、020等,当年有种电话交友的方式,先到报纸上刊登自己的交友信息,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甚至再往前推,还曾流行交笔友。

  然而互联网招聘却令人匪夷所思,一方面企业招聘成本逐年升高、合适的人越来越难招,另外一方面一批批的求职者又求职无门。按道理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这种资源是可以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为什么偏偏无论是用户还是企业,都在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国内三大传统招聘网站智联、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都脱胎于美国的Monster,这种模式更像是报纸招聘板块的线上版,招聘领域的分类广告,企业刊登招聘信息,求职者看到后投简历,这种模式初期是可以满足需求,但是随着社会分工越来细,职位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这种模式自然已经落后。

  从实际体验来看,求职者只能靠多投来获得面试的机会,而对于企业来讲,求职者的盲目海投,海量的简历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负担,求职的简历在HR那里变成一封封的垃圾邮件,而企业也无法从中选出合适的人才。

  招聘模式的演化,最终目标是实现招聘成本的降低,一方面求职者更多的获取企业的综合信息,一方面企业能够对候选人有更多的客观判断和了解。因此招聘模式从传统的钓鱼模式(短线,一次性),演变为养鱼模式(长线),提前把潜在候选人引入到鱼塘,用CRM的方式维系、筛选和管理,最终实现人才的未需先求、即需即求。

  所以比较大型的企业往往喜欢通过内部推荐或者猎头公司来获取人才资源,以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为例,有超过40%的招聘来源于员工推荐。而HR则更倾向于成本高,但按结果付费很保险的猎头公司。

  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是无法通过内部推荐或猎头公司去获得相应的人才资源,所以,垂直类的招聘网站纷纷兴起,例如拉勾、内推网等,专注服务某一个领域,降低时间和成本,通过对服务的优化和提高效率,成为传统招聘网站的强劲对手。

  例如拉勾网号称,“最快回应时间仅为1分钟”,虽然口号宣传的噱头大于实质内容,但是对于求职者来讲,却击中了痛点。去年8月份,拉勾网B轮便获得2500万美元的投资,其它的诸如内推、周伯通等都获得不菲的融资,获得资本的青睐。

  另一种便是国外Linkedin模式的复制,在国内的模仿者主要有脉脉,以及Linkedin和腾讯合作的领英。这种社交化的招聘模式受到了求职者的欢迎,尤其是喜欢放长线的求职者。脉脉的B轮融资高达2000万美元,而Linkedin在进入中国后,短短数月用户便超过600万。

  种种现象表明,互联网招聘行业的洗牌即将开始,尽管智联和前程无忧的营收在增加,但是这种阻断信息,通过流量卖广告模式的可增长性已然可以预见,求职者包括一些中高端的求职者也在渐渐远离这些传统招聘网站。

  即使作为综合性招聘的网站,也有新的模式在出现。颠覆现有模式的一定不是同类型的网站,甚至我更看好知乎在招聘方面的潜力!随着互联网招聘竞争的加剧,智联和前程无忧这两家长期的竞争对手是否会向赶集和58同城那样联姻,抓住新的风口和机遇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